HSE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风险管理办法
发布版本:A
修 改 码:0
文件编码:DLYH/HSE/ZY01/ZA-2011 A/0
××××-××-××发布 ××××-××-××实施
中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PetroChina LNG DaLian Company Limited
1 目的
本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公司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有效控制风险。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对风险的管理。
3 术语
4 职责
4.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本办法的归口管理处室,主要职责:
4.1.1 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的策划;
4.1.2 监督各处室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4.2 机动设备处
4.2.1 负责对设备设施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
4.3 生产处
4.3.1 负责生产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
4.4 工程项目经理部
4.4.1 负责组织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
4.4.2 负责审批承包商风险控制措施。
4.5 运行保障中心
4.5.1 负责办公环境及交通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
4.5.2 负责检维修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
4.6 相关处室
4.6.1 负责本处室主管业务范围内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
5 管理内容
5.1 风险管理的策划
策划主要围绕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展开。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确定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并配置必要的资源,确保目标和措施的实现,策划应考虑:
a)将HSE风险管理融入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b)组织制定风险管理相关程序,以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和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风险,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审;
c)全员参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等风险管理活动中;
d)在开展作业活动之前应进行作业风险分析;
e)开发应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f)在执行变更时,将风险控制到合理并尽可能低的程度,控制措施在有关文件中加以说明;
g)在建立HSE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结果和削减控制的效果。
5.2 风险识别
5.2.1 基于WBS进行风险分解,建立风险分解结构
a)由于风险都是在生产运营或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风险分解可以借鉴工作范围分解结构(WBS),或者基于WBS对已完成的风险分解结构进行完整性检验。
b)可以通过下述几种思路进行风险结构分解:
1)按风险的影响结果分:如进度风险,投资风险,质量健康安全风险;
2)按风险的发生原因分:对风险源进行深入的要素分解;
3)按风险的发生阶段分:生产运营过程,项目生命周期;
4)按风险的负责处室/主体分:生产处-工程项目经理部-承包商;
5.2.2 组织风险识别研讨会、建立风险识别初始清单
各处室组织处室员工及相关方人员,召开风险识别研讨会,建立风险识别初始清单。
a)研讨会依据以下规则研讨:
1)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所有人的所有想法都是重要的;
2)专业化分组,各组有一个负责人,不同专业成员组成,主要负责一类风险;
3)使用互动式表单,记录讨论;
b)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的反复的过程。随着生产运营或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未被识别的新风险可能会出现,相关处室在日常管理中予以持续识别。
c)风险识别过程中,通常会直接进入风险的定性分析过程;也可直接进入风险定量分析过程;同时应提出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d)通过风险识别研讨会,形成以下目标成果。
1)基于WBS和目标的风险分解结构;
2)基于风险分解结构的风险初始识别清单,其中可能包括: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初步评估结果,风险的控制措施和负责单位。
5.3 风险评价
5.3.1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a)风险发生概率评估:采用定性评估为主,定量支持,使用概率等级进行定性评估,通常可分为五档:“很低”、“低”、“中等”、“高”、“很高”。
b)风险影响大小评估: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考虑公司对各类项目目标失败程度的承受度,定性分析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包括工期、投资、质量、安全和环境等);风险影响最终都可以量化为对净现值(NPV )的影响,NPV提供了对风险对不同目标(包括工期、投资、质量、安全和环境等)的影响进行统一衡量的基准。
5.3.2 建立风险优先排序,实现对重点风险的重点控制
a)根据风险可能对实现目标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风险优先排序;从风险的两大特性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入手,建立风险概率-影响矩阵;针对概率-影响矩阵内不同象限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b)确定哪种风险概率和影响的组合可被评定为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应分别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4 风险控制
5.4.1按照规避、转嫁、消减、应急的思路,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相关处室负责牵头,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价的结果,组织处室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制定详尽的控制措施并实施,包括:
a)应对策略;
b)应对措施和具体行动;
c)各措施和行动的负责人;
d)所需的预算和费用;
e)限定完成期;
f)风险发生的征兆和警示,风险触发因素;
g)风险一旦发生或濒临发生时应急策略和方案;
5.4.2 跟踪风险状态,实施风险监控
a)追踪已识别风险,监测风险的原有状态是否改变,及其趋势分析;重点监控优先级高、高影响的的风险,密切关注发展状态。
b)审查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并评估其效力,必要时选择替代对策、实施应急或备用方案、采取纠正行动;
c)监测应急计划的触发条件;
d)风险应对负责人应当定期向处室负责人汇报上述工作内容;
e)识别、评价和应对新生风险,新识别出的风险记录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6 相关文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DLYH/HSE/CX01/ZA-2011 A/0)
《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程序》(DLYH/HSE/CX02/SC-2011 A/0)
7 记录和表单
本作业文件起草处室:质量安全环保处
本作业文件主要起草人: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