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以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融合了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参照幼儿教师行业要求,以专业知识+现代化教育技能+职业素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为实现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与实践基础。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欲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既突出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活动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和幼儿教育学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
二、课程目标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章节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着眼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理论;能力目标主要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高阶思维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目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雏势;
2.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
3.了解我国幼教工作的和法规,熟悉关于儿童权利的内容以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联系幼教的实际运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
1.具备与幼儿以及家长、社区沟通的技能;
2.具备选择和利用、开放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
3.具备根据幼教基本原则理解和整合各领域内容综合实施教育活动技能;
4.具备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的技能;
5.具备设计与组织、指导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4.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三、参考学时:72(包括理论和实践)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并在大量的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专业理论为基础,职业技能、能力为核心,职业素养为保障的课程设计理念。吸收并融会于教学内容中,有助于学生解决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项目 | 教学 任务 |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教学设计建议 |
第一模块 |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 1.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了解课程的内容、学习规律及方法以及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3.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 1.能精炼而明确地说明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能全面地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能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应作较详细地阐述 3.能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提出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1.整体把握课程概貌,重点突出 2.用画概念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经验 3.充分介绍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操作,以获得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与支持 |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 1.识记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基本类型 | 1.能识别学前教育对人类发展、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2.具有分析学前教育的功能的能力 | 讲解法、任务驱动法 1、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 1.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2.理解掌握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3.认识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 1.会描述学前教育基本观念 2. 能掌握儿童发展的因素,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3.能形成联系其他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学习的能力 | 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 |
第二模块 | 第四章 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 | 1.了解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德育和智育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3. 掌握学前儿童体育和美育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4. 掌握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 1. 运用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原则来分析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实施过程 2. 具备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和智育的能力 3. 具备对学前儿童进行体育和美育的能力 4.能具备进行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实施方法 | 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
第三模块 |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与班级管理 | 1.了解学前儿童班级的构成和功能,理解班级管理的含义和内容,理解并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班级保教人员协同工作的内容,了解各类型班级的儿童发展特点和所构成的班级特点,掌握各班级管理的重点。 2.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内容,锻炼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了解各年龄班不同的特点、管理重点,激发学生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 | 1.具有班级管理的能力,能够根据班级儿童特点做好不同类型班级常规工作; 2.能够做好日常班级保育常规工作; 3.能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内容,锻炼综合归纳的能力。 | 1.利用见习,观察各年龄班保教工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观察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以及教师的家长工作。 2.广泛查阅国内外学前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关资料。 |
第四模块 | 第六章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 1.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涵义和意义,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创设幼儿园环境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树立大环境观、大教育观的思想。 2.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并能运用此原则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能够进行相关主题的环境布置; 2.能够运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来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学具有启发性,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活动组织的理论依据,而不在于各活动的实施。 2.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
第五模块 | 第七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 1.了解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任务。形成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教育观。 2.初步掌握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内容与方法,并分析教育实际。 3.理解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初步掌握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尝试运用于实践。 | 1. 会描述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任务; 2. 能够运用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来分析教育实际; 3.能基本做好学前教育机构幼小衔接工作。 | 1.开展关于家园共育、幼小衔接等主题的调查活动。 2.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系列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的共育活动方案。 |
第六模块 | 第八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 1.识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了解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2.理解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因素。 3.学会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及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方法和指导策略等理论。 4.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 1. 能运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及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方法来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2.能组织一节模拟课堂活动; 3. 具备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 1.教学具有启发性,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活动组织的理论依据,而不在于各活动的实施。 2.在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模拟组织各种学前儿童活动 3.阅读幼儿园活动教材、观察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学习与行业紧密结合。 |
第七模块 |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 1.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 具备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尝试运用于实践活动中。 | 1.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2.阅读幼儿园活动教材、观察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学习与行业紧密结合。 |
第八模块 | 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评价 | 1.理解幼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涵义、作用; 2.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3.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与步骤。 | 1.能运用幼儿园教育评价标准对幼儿园活动进行评价,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2.具有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法与步骤的能力。 | 1.教学具有启发性,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活动组织的理论依据,而不在于各活动的实施。 2.学生在见习中积累相关活动案例,进行集体和个别的讨论、分析。 |
《幼儿教育学》课程内容模块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向学生介绍学科知识,进行专业能力训练。课程内容分为八个模块:第一模块分析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功能及发展,并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模块分析学前儿童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全面发展;第三模块重点说明幼儿园教师与班级管理特点、重点,掌握班级管理方法;第四模块是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第五模块是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任务、内容与方法;第六模块是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并能够对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教学活动、领域与主题活动、区域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七模块是分析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意义、任务、内容和方法;第八模块是分析学前教育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步骤。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1.使用教材:选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幸军主编的幼儿教育学
2.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郑建成《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魏建培《学前教育学》科学出版社,2008
桂景宜《学前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主要参考期刊
《幼教博览》《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教版》
(二)教学建议
1.内容选取原则
本课程内容选取注重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⑴有利于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达成。
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来选择,有利于学生生职业核心能力形成。
⑵符合幼教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的岗位是幼儿园和社会早教机构的保教人员。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有效地开展各项保育和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本课程围绕 “教育”这个核心能力来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侧重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并且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爱心、细心、耐心、吃苦精神、责任感等职业情感和职业品质的教育。
⑶与前后续课程相互衔接。
本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保教实务》、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课程,后续课程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只做粗略介绍。
⑷考虑学生现时和未来实际生活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技能。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限于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还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对学生实际生活有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于自身的身心保健,同时教学中有机的渗透女性和母性教育,以提高女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2.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分析、模拟教学、微格实验教学、课外实践、见习、小调查、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点、难点
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中外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基本观点;理解和运用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原则的理论;理解和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理解和熟悉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和节日、娱乐、劳动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指导策略;掌握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等。
4. 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
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按照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以“够用、适用”为原则,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始终围绕技能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线,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⑵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开发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训练项目,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改原有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对接的“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差距。
⑶加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
职业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应该是在情感态度上形成多方面的职业素质能力整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人格发展更健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三)评价与考核
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
(1)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
(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
(3)其他(出勤、表现)20%
2.综合评价
(1)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
(2)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
(3)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为了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围绕教师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本课程教学内容,学校建设拥有系列合乎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标准的校内实训场所,包括:
1.微格课室
2.幼儿园仿真实训室
3.多媒体课室
在加强校内实训教学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现已拥有校外实习基地35个,期中10家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稳定性高,办学质量、软硬件设施比较好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我们选择优秀幼儿教师担任教育见习、实习指导教师,可以较好的满足本专业学生了解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育工作,并体验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师资条件
1.专任教师
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或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讲师或高级讲师职称。主讲教师必须具备有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一线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或以上职称。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课程共授课72节,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运用了多种现代教学技术,如PPT课件、Flash动画、视频、参考书籍、学习网站、专业期刊等,并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育工作,还建立了网络教学网站供学生课外学习等。这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