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方法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叶双亮
学 号 **********
导 师 姓 名 熊彩云
系 所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 业 学科教学(思政)
研 究 方 向
入 学 时 间 2015.7
毕 业 时 间 2018.6
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 充实和丰富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导入问题的理论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只有15篇文章,可见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并且大部分是期刊上发表的一线教师的切身感受,没有系统的研究。故研究此课题,可以充实和丰富关于初中思想品德导入问题的理论。
2.完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导入在方层面上的理论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文章,基本上是关于导入的基本研究、现状及对策、导入的艺术、具体的方法,没有系统的方法理论。思想政治讲究思想性的同时同样重视方法性,故研究此课题,希望能摸索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的方。
3.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的一般性原则,为以后的研究做初步探索
二、实践意义
1.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提供方依据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留下空间创新多种导入方法
3.在实践中积累方法,探索中创造合乎教师个性的教学方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导入原则方面的研究:启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新异原则、指向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2、关于导入类型的研究:开门见山式、借用名言式、提出疑问式、故事吸引式、利用实物式、内容阐述式等。
3、关于导入方法的研究:复习导入、时事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家教学手段导入、歌曲欣赏导入等。
4.关于导入功能的研究:吸引学生注意,明确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
二、国外研究现状
1、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艾伦(W.Allen)阐述了导入的功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
2、20世纪70年代,特耐(C.Turey)提出导入功能学说。
3. 20世纪80年代,洛格·戈尔(Roger Gower)认为导入使课堂活动社会化并强调教师合理运用导入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教育方》,陈华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技能训练》,胡田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胡田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思想政治怎么教》,陶永华,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上好课有效技能》,孔凡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郭芬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沈尤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8.《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王向东,都市家教
9.《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用研究》张婧,中国校外教育
10.《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析,张耀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一般性方法及具体方法,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
研究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原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方法有效性,学生喜欢的方法类型,创新导入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一般性方法的概括和提炼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观察法
实践运用法 |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意义
(一)吸引学生注意
(二)培养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动机
(四)加强师生情感联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特点与原则
(一)导入的特点
(二)导入的原则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国内其他学科的导入方法
(二)国外教学导入方法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一般性方法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的具体方法
四、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策略
五、案例展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访谈提纲
致谢 |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参加过工作单位的校级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研究》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在基层学校,能深入了解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不足之处在于本校学生为优质生源,无法代表整体学生情况。拟解决途径,随机抽取乡镇和城区其他学校进行调查和访谈,确保普遍性。 |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