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58:45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第一课时课题: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 1、音乐活动唱一唱《太阳出来了》,是让学生用歌声表现太阳出来时壮美秀丽的场景。 2、能学会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蓬勃的情绪。 教学重点: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太阳出来了》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太阳出来了。 1、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三声部练习曲。 2、 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活动《太阳出来了》、 二、 歌唱太阳。 1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第一课时课题: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 1、音乐活动唱一唱《太阳出来了》,是让学生用歌声表现太阳出来时壮美秀丽的场景。 2、能学会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蓬勃的情绪。 教学重点: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太阳出来了》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太阳出来了。 1、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三声部练习曲。 2、 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活动《太阳出来了》、 二、 歌唱太阳。 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  元美丽的大自然

第一课时

课题: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  

1、音乐活动唱一唱《太阳出来了》,是让学生用歌声表现太阳出来时壮美秀丽的场景。  

2、能学会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蓬勃的情绪。 

教学重点: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太阳出来了》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太阳出来了。  

1、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三声部练习曲。  

2、 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活动《太阳出来了》、 

二、 歌唱太阳。 

 1、 导入揭示课题:《太阳出来了》。  听录音 回答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师归纳:歌曲情绪:热情活泼;速度:稍快。  

2、 再听一遍,请同学们一边哼唱旋律,并找出旋律相似或节奏相似的乐句6  旋律相似:出示课件,教唱 找出难点。 节奏相似:出示课件,教唱,重点教唱二声部。  

3、欣赏图片,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   

(1)引导欣赏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有什么。   

(2)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师:谁出来了,小鸟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 唱 一 唱 。    师:谁吹来了,树叶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 唱 一 唱 。    师:谁涌来了,大海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 唱 一 唱 。    师:什么响起了,我们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唱一唱。 

4、学唱歌曲。    

( 1 ) 师范唱歌曲 。 师:老师把你们看到的图画,配上音乐唱一唱。   

(2)跟随教师演唱歌曲。   

5 、 练 唱 歌 曲 。    

(1)学习演唱歌曲每一句的句末象声词时跳跃地演 唱 、    

(2)学习用接唱这一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师:老师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   也 可 以 请 学 生 分 组 演 唱 。    

6、学生边看图,边完整地演唱《太阳出来了》。 

7、 师伴奏合唱这首歌。 

8、 听录音哼唱一遍。 

9、 听伴奏带合唱歌曲。 

10、用口风琴试着来吹奏旋律。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森林与小鸟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  

1、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

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师: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跳舞迎接黎明。(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  ---------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听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课设计。  

1、情景导入: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鸟在哭诉:谁把我们的家毁了,我没家住,没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伤的,呜呜·····我的家变了一个垃圾场。 (出示录象资料,幻灯片:有关地球环境变换的文字,图片。)   这时候和刚才第一段音乐有截然不同的音乐与视觉效果,破坏的环境冲击着学生们的视线和心灵,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是人类自己。  

2、师: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们说一说)  

3、师:同学说的都是对的,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师:(边说边放关于地球的图片)地球是我们的妈妈,也是动物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对吗?现在我们来帮助小鸟也是帮助我们自己重建没好的家园,好吗?这时候让每个学生动手,布置(已准备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园,蓝天,白云,太阳等等。(课前,早已准备好、做好的花、草、树、鸟等各种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美好的创作灵感),请每一位学生为森林添上一笔,摆上作品-----很快,森林焕然一新。(布置的时候播放乐曲)  ----------这部分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破坏环境,又怎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开始播放第二部分乐曲):欣赏第二部分乐曲(分四个小舞曲听)让学生听完每一段圆舞曲,分组讨论说一说感受。 第二部分分四个小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 俏皮的儿童情趣。  b)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c)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玄乐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懂得舞姿。 d)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这部分主要讲出了主旋律的交替出现变奏,听完一小段分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四、互动部分。    

1、让学生听第二圆舞曲,随着乐曲舞动,(老师做一些提示动作,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师:同学们,这四段圆舞曲好听吗?现在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哼唱其中二段圆舞曲。(多哼唱几遍,让学生熟悉并能很快一起哼唱主旋律。) ---------出示主旋律的谱子,老师用琴带唱。  ( 这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熟悉旋律,加深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乐曲,能分辨乐曲的变化,四段小圆舞曲中第1、2、4段都比较活泼,节奏欢快,第3段比较优美、抒情。听与唱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乐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第三课时

课题:《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二部轮唱。  

2、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具   电子琴、课件、图片、教学光盘等。  

一、组织教学  播放本课学习音乐《美丽的黄昏》。注意歌曲节奏的快慢和情绪的变化学生仔细聆听音乐。 调动学生注意力,有目的的去听音乐。  

二、创设情境 

1、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太阳,问:这是什么? 再看,老师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你觉得太阳要下山了呢?还是刚刚升起来呢11  让学生说,最后定不下来。  

2、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  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 学生回答问题。由问题入新课题,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突然。 

三、教授新课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二声部轮唱练习。  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  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  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 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 学生回答。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四、拓展教学 

1、摸一摸,猜一猜:碰钟。  

2、玩声音游戏;声音远——你就坐着;声音近——你就站起;声音回旋耳边——你就举手。  

3、指名用碰铃X- -节奏为同学演唱伴奏。  

4、出现铃鼓,进行打击乐合作:先出现碰铃,当轮唱时加入铃鼓节奏X X X。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声音的变化,更容易让学生牢牢记住。  

五、小结 添加:课后试着轮唱《好宝宝睡着了》,想想:这样的歌用轮唱合适么?                       

第四课时

课题: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欣赏朝景 

3、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歌舞的开式表同《森林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师生课前查阅关于森林的资料)。  教师:谁能把自己找到的关于森林的图片或其他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学生:出示生长茂密的森林图片并给大家介绍。  教师:据一份可告材料报告,在过去的1970年到2002年间,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在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出示荒漠的图片。我们听到了触目惊心的数字,真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而担忧。是吗?大家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 学生:森林火灾、滥确滥伐、动物种类的消失等。  教师:生态平衡被打破,终将会威胁到我们人类,多么可怕,作为人类应怎样做呢?  学生:种树造林。  教师:就像歌曲《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中唱的那样,用我们的力量给祖国的绿化事业,让城市、乡村、田野到处充满生机勃勃的绿色,那该多好呀! 

2、出示本单元中的五张图片。  教师:这五张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故事的梗概。  教师:没想到森林里的动物们也会遭到失去家园的动难,一会儿我们要将这个故事编成音乐剧,让更多的朋友们知道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大家愿意吗?看哪个组同学最成功。 

3、学唱歌曲部分。  教师:在演出之前,我们一起先来学唱歌曲《不得了》。出示歌曲,播放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音乐形象。教师:指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歌曲。你们觉得动物们唱这首歌时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伤心、着急等。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是怎样表现这种着急的心情的。  教师:歌曲的特点就是2/4、3/4拍交替运用。而且我们发现每拍后面都有八分休止符,让我们感到动物们的语气是那样急切。间奏的引入好像是描写动物们慌乱的脚步声。三个乐句一层一层跌落,表现了动物的伤心、无可奈何的样子。结束句突然出现了一个四拍的长音,并且稳稳的落在了66/50//上,首尾呼应,结束歌曲。  学生:尝试完整地演唱。分组唱熟歌词。尽量做到形象生动。 

4、分组设计活动,表现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教师提供素材:各种动物的头饰、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铃鼓、碰钟、响板、小笛子等),音响资料等。 

5、各组展示。欣赏《朝景》  》教师:请观看的同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演音乐剧是对大家表演才能的一次锻炼,关于演情景剧大家有没有想变的? 学生自由发言。  注:本课可以用两课时完成,排练的过程很得要,表演要层次清楚,不拖拉。 

教学评价:  

1、说出故事的情节梗概。 

2、形象生动地演唱歌曲《朝景》。

3、用综合表演的形式检验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  

教学反思:春天来了,到处都充满了绿色,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绿色展开,不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第一课时的欣赏难度会很大,要重点教学。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课题:可爱的家 

教材分析:欣赏曲《可爱的家》是首让人感到亲切、温暖的歌曲,朴实无华的旋律中洋溢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对故乡无尽的忧思,是人眷念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 

教学目标:  

1、能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温馨幸福。 

2、能唱准附点音符、唱好弱起节奏。  

3、理解音乐,对音乐中的思想情感,引发共鸣。 

教学重难点:  

1、发现歌曲中类似乐句的异同,感受音乐符号给歌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用竖笛吹奏乐曲,并尝试为歌曲配上第二个声部。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一组家庭的图片。  设问:照片上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们都在笑?你们又想到了什么?板书:家)设问:家带个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可爱的家)  

2、此情此景,如果能有点温馨浪漫的音乐,那该有多好呀!就让我们来当个小小配乐师吧。 

学唱歌曲 

1、(课件展示)出示没有什么音乐符号的歌曲曲谱。            

2、分析旋律设问:观察一下,这四个乐句有没有相似的?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学生尝试演唱)  

3、变化旋律师:好像有一点单调了?来一点变化吧!(给乐曲加上附点) 

4、交流师:附点的加入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动感) 

5、视唱带附点的旋律  

6、教师请同学再次观察歌曲,特别是歌曲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小节。    引导学生认识弱起小节 

7、带弱起小节演唱,看老师指挥手势演唱  

8、视唱AB段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表现流动感。 

简介歌曲 

1、欣赏完整歌曲(合唱版本)师:喜欢这段旋律吗?其实不仅你们喜欢,老师也喜欢。自从它诞生180多年以来,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大家记住这段美妙旋律的同时也记住了英国作曲家毕肖普。 

2、教师在音乐声中讲述歌曲创作的故事。 

歌曲处理

1、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也可以用竖笛吹奏歌曲)  

2、最高音d出现,将歌曲推向了高潮,同学们请你们在演唱的时候将这句唱的强一点,其他的乐句弱一些。 

3、有感情的演唱  

4、你们的歌声真美,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演唱,可是我更想为你们的歌声配上第二个声部。教师给出D s m r 四个音,每个音四拍。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尝试为歌曲8—15小节配上合唱(奏)。  

5、活动成果展示:小组配合或和老师配合,师生评价选择优秀的方案。 6、  合唱完整歌曲。 

拓展

1、这段歌词带给我们的是家的幸福和温馨,正视因为家的温暖,让远离故乡的佩恩如此的恋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佩恩给哥哥的信吧。“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恋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时我们曾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后,他就执笔给诗题名为“可爱的家”。(板书课题) 

2、配乐读诗,部分学生朗读歌词,部分学生吹奏歌曲旋律,8—15小节合奏。  

小结: 再次完整的欣赏歌曲,请同学们在歌曲声中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这次我选择上《可爱的家》这课一是因为自己爱极了这首歌曲的旋律,二是在一次下班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大街上PK的情景想起的。 今天在五一班上完这课,我回过来去看自己先备好的教案,才发现在讲授的过程中自己丢失了很多的教学环节,如在出示歌曲的旋律中找到最高和最低的音;18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故事;配乐朗读歌词;以及教学板书的设计。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没有备好学生,低估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和吹奏都能很快的完成。但是在给歌曲配二声部的时候(这是我的一次尝试)又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是通过耳朵去感受配上的音让歌曲听起来和谐动听这个方面去思考去小组活动。      

第二课时

课题:小船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导语:《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唱。   

3、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伦敦德里小调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2、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

3、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分析: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  〈〈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是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此曲感情强烈,扣人心弦,颇投作曲家帕里与中音歌唱家普伦基特、格林之所好,前者赞之为“人间最美的旋律”,后者声称唯有小提琴能奏出它的韵味——人声已为力。 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的,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一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图下两行)。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小提琴曲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强的优势,因而给人们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第一课时课题: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 1、音乐活动唱一唱《太阳出来了》,是让学生用歌声表现太阳出来时壮美秀丽的场景。 2、能学会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蓬勃的情绪。 教学重点: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太阳出来了》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太阳出来了。 1、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三声部练习曲。 2、 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活动《太阳出来了》、 二、 歌唱太阳。 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