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机械原理复习题带(答案)打印版 (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02:39
文档

机械原理复习题带(答案)打印版 (1)

1、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试求:(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6分)(1)活动构件n=5(1分)低副数7(1分)高副数0(1分)(2分)有确定运动。(1分)(2)基本杆组如图所示(2级杆组各2分,原动件1分,共5分)。此机构为2级机构(1分)2、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
推荐度:
导读1、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试求:(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6分)(1)活动构件n=5(1分)低副数7(1分)高副数0(1分)(2分)有确定运动。(1分)(2)基本杆组如图所示(2级杆组各2分,原动件1分,共5分)。此机构为2级机构(1分)2、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
1、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试求:

(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

(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6分)

(1)活动构件n=5   (1分)    低副数7    (1分)     高副数0    (1分)

    (2分)  有确定运动。 (1分)

(2)基本杆组如图所示(2级杆组各2分,原动件1分,共5分)。此机构为2级机构(1分)

2、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

(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

(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6分)

(1)活动构件n=5   (1分)    低副数7    (1分)     高副数0    (1分)

    (2分)  有确定运动。 (1分)

(2)基本杆组如图所示(2级杆组各2分,原动件1分,共5分)。此机构为2级机构(1分)

3、如图所示的机构运动简图,(1) 计算其自由度;(2) 确定其是否有确定的运动。(写出活动件、低副、高副的数目,有虚约束、局部自由度或复合铰链的地方需指出)

H(或I)-----虚约束   (1分)     B-----局部自由度    (1分)       无复合铰链    (1分)

活动构件n=6    (1分)   低副数8    (1分)     高副数1    (1分)

      (3分)

此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1分)

4、计算下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图中含有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和虚约束等情况时,应具体指出。(10分)

无虚约束   (1分)     B-----局部自由度    (1分)       E-----复合铰链    (1分)

活动构件n=7    (1分)   低副数9    (1分)     高副数1    (1分)

      (3分)

5、如图所示机构:

1.指出是否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若有则明确指出所在位置;

2.在去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后,指出机构的活动构件数,低副数,高副数;

3.求机构的自由度。

无虚约束     (1分)     E-----局部自由度    (1分)       C-----复合铰链    (1分)

活动构件n=7   (1分)   低副数9     (1分)      高副数1    (1分)

      (3分)

6、如图所示齿轮—连杆机构,构件1,2为一对齿轮:

(1)指出是否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若有则明确指出所在位置;

(2)在去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后,指出机构的活动构件数,低副数,高副数;

(3)求机构的自由度。

无虚约束   (1分)     无局部自由度    (1分)       A为复合铰链    (1分)

活动构件n=4    (1分)   低副数5    (1分)     高副数1    (1分)

      (3分)

7、图示平面滑块机构中,摩擦角大小如图所示,F为驱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Q为工作阻力,忽略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试求:

(1)在图中作出机架2对滑块1的总约束反力 ;(2分)

(2)写出驱动力F的表达式; (2分)

(3)该瞬时的机械效率。(2分)

(1)如图所示   (2分)              

(2)    得到:       (2分)

(3),              (2分)

8、图示平面单杆机构中,杆长已知,铰链B处的虚线小圆为摩擦圆,半径为,M为驱动力矩,阻力F与杆AB的夹角为,忽略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试求:

(1)在图中作出转动副B的总约束反力 ;(2分)

(2)写出驱动力矩M的表达式;(2分)

(3)该瞬时的机械效率。(2分)

          

(1)如图所示   (2分)      

(2)  (2分)

(3),          (2分)

9、如图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中,细线小圆表示转动副处的摩擦圆。若不考虑构件的质量,当构件1主动时,试在图上画出图示瞬时作用在连杆2上两运动副(B、C)处的总反力方向。

如图,每力3分

10、一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构件的角速度为ω1,试求:

(1)此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速度瞬心(用符号Pij直接标注在图上);(4分)

(2)构件3的速度V3(写出表达式即可)。(2分)

   

(1)作 (2分)    作           (2分)

(2):     (2分)

11、一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构件的角速度为ω1,试求:

(1)此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速度瞬心(用符号Pij直接标注在图上);(4分)

(2)写出构件3角速度ω3的表达式。(2分)

(1)作 (2分)  作 (2分)

(2):     (2分)

12、图示ABCD为一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其中C1D、C3D为摇杆CD的两个极限位置。AB为主动件,回答下列各题:

(1)画出该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2分)

(2)画出在图示位置(2位置)时该曲柄摇杆机构的压力角(2分)

(3)该曲柄摇杆机构有无急回特性?若有写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表达式;(3分)

(4)若杆AB、BC、CD的长度分别为240mm、600mm、400mm,要使该机构始终为曲柄摇杆机构,则机架AD的取值范围应为何值?(4分)

(5)如果要求用一连杆将摇杆CD和滑块F连接起来,使摇杆的三个已知位置C1D、C2D、C3D和滑块的三个位置F1 、F2 、F3相对应(图中尺寸系按比例绘出)。试用作图法确定此连杆的长度及其与摇杆CD铰链点的三个相应位置(在题图中直接作图,要求保留作图图线,并简要说明作图过程)。(7分)

(1)如图所示,θ角即为极位夹角(2分)

(2)如图C2点的线速度方向和B2C2延长线的交角即为图示位置的压力角(2分)

(3)有(1分)。(2分)

(4)(4分)

(5)如图,DF1顺时针旋转角得,DF3逆时针旋转角得,分别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则交点即为所求的一个铰链点位置,以D为圆心为半径做圆D,分别以、为圆心,以为半径做圆,分别与圆D交于、两点,则、为另外两个铰链点的位置。(7分)

13、图示ABCD为一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回答下列各题: 

(1)用作图法在图中标出CD杆的摆角;(3分)

(2)若AB为主动件,画出在图示位置时该曲柄摇杆机构的传动角(2分);

(3)若杆AB、BC、CD、AD的长度分别为240mm、600mm、400mm、500mm,以哪个杆作为机架可获得双曲柄机构?为什么?(3分)

(4)当以CD为主动件时,是否会出现死点位置?为什么?(3分)

(5)试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要求满足AB1、AB2与DE1、DE2两组对应位置,并要求满足摇杆CD的第2位置为极限位置。已知杆AB、AD的长度(在图中已按比例画出),试用作图法确定铰链C的位置(在题图中直接作图,简要说明作图过程,并标明四杆机构ABCD)(7分)

(1)如图,以D为圆心,已CD为半径做圆D,以A为圆心以(AB+BC)为半径做圆,交圆D于C2,以A为圆心,以(BC-AB)为半径做圆,交圆D于C1,则角C1D C2 即为所求摆角(3分)

(2)如图角即为传动角(2分)

(3)以杆AB作为机架可获得双曲柄机构(3分)

(4)当以CD为主动件时会出现死点位置,因为当连杆和从动曲柄共线时传动角为零,CD通过连杆作用于AB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3分)

(5)如图,将AB2E2D作为刚体逆时针旋转角,使E2D与E1D重合,此时AB2转到的位置,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延长与该垂直平分线交于C1点,则C1点即为铰链点C1的位置,因为摇杆CD的第二位置为极限位置,曲柄AB2与连杆B2 C2共线,以D为圆心C1D为半径做圆,延长AB2交该圆于C2点,则C2点即为铰链点C2的位置。(7分)

14、下图所示为一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现要求用一连杆将摇杆CD和滑块F连接起来.使摇杆的三个已知位置C1D,C2D,C3D和滑块的三个位置F1,F2,F3相对应。试作图确定此连杆的长度及其与摇杆C2D铰接点的位置。(要求保留作图线)10分

15、在图示的铰链四杆中,各杆的长度为a=28mm,b=52mm,c=50mm,d=72mm.。试问此为何种机构?请用作图法求出此机构的极位夹角θ、杆CD的最大摆角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和行程速比系数K。

               

因为28+72=100<50+52=102,并且最短杆为连架杆,所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行程速比系数  

16、设计一翻料四杆机构,其连杆长BC=60mm,连杆的两个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要求机架AD与B1C1平行,且在其下相距50mm, 要求标出四杆机构ABCD。(按1:1另外作图设计,保留作图线,不必写出作图过程)

B1B2的垂直平分线:3分       C1C2的垂直平分线:3分     AD水平线:       3分

标A点:          1分       标D点:          1分    连ABCD:        2分

17、试用作图法设计一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的行程H为80mm,偏心距e=40mm,行程速比系数K=1.5,求曲柄和连杆的长度l1、l2。(要求用1:1作图)

     (2分)

作OC1: 2分         作OC2: 2分       作圆: 2分

作e: 2分           连AC1、AC2:      2分

  2分      (或者直接作图求出)

18、已知一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满足如图三个位置、 ,试用图解法设计此四杆机构ABCD。(直接在原图上作图设计,保留作图线,不必写出作图过程)

B1B2的垂直平分线:3分        B2 B3的垂直平分线:  3分

C1C2的垂直平分线:3分        C2 C3的垂直平分线:  3分

标A点:          1分        标D点:          1分

连ABCD:        2分

19、一偏置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凸轮为一半径R=30mm的圆,凸轮回转中心位于圆心铅垂向下10mm处,凸轮逆时针转动,滚子半径=5mm,偏距e=5mm。求:

(1)要求推杆压力角较小,画出凸轮机构运动简图(自己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2)在机构运动简图上画出凸轮转动δ=90°时, 从动件的位移和压力角。(在图上标出即可,不必求出具体数值)

机构简图(2分)偏心圆(1分)基圆(1分)理论轮廓(1分)

反转90度:(1分)位移(2分)压力角(2分)

20、如图所示凸轮机构,试在图中画出凸轮的理论轮廓,偏距圆,基圆,图示位置压力角,推杆2的行程。

        

偏心圆(2分)基圆(2分)理论轮廓(2分)压力角(2分)升程(2分)

21、图示偏心直动尖端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1) 在图上作出基圆、偏距圆。

(2)利用反转法原理,求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450后,从动件的位移,机构的压力角,在图上标注出来。

    

22、  图示凸轮机构,在图上

(1)绘出理论廓线、基圆、偏距园;

(2)标出图示位置从动杆的位移S和压力角α;

(3)标出从动杆由最低位置到图示位置,凸轮已转过的角度;

23、图示偏心直动尖端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的轮廓为圆形,圆心为O。

 (1) 在图上作出凸轮的基圆、偏距圆;

(2)利用反转法原理,求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后,从动件的位移S和压力角;

(3)在图上求出从动杆的行程h(即最大位移)。

说明:(1) 不必作文字说明,但必须保留作图线;

      (2) 位移S、压力角和行程h只需在图上标出,不必度量出数值。

基圆:     2分      偏距圆:   2分      反转90度:2分 

位移S:    2分     压力角: 2分     行程h:    2分

24、如图所示为一凸轮机构,凸轮的实际廓线为一个圆,圆心为O,,凸轮的转动中心为O。求:

(1)画出理论廓线、偏距圆、基圆、标出基圆半径r0; 

(2)利用反转法原理,在图中作出凸轮转过时推杆的位移和压力角;

说明:(1)不必作文字说明,但必须保留作图线;

      (2) S、只需在图上标出,不必度量出数值。

理论廓线   2分      基圆:     2分       偏距圆:   2分

反转30度:2分      位移S:    2分      压力角: 2分

25、如图所示为一凸轮机构,凸轮的转动中心为O。试用作图法在图上标出:

(1)凸轮的理论廓线、偏距圆、基圆;

(2)当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45°时,从动件的位移S和压力角;

说明:(1)不必作文字说明,但必须保留作图线;

      (2) S、只需在图上标出,不必度量出数值。

         

基圆:     2分        偏距圆:   2分        理论廓线: 2分

反转45度:2分        位移S:    2分       压力角: 2分

26、图示为一偏置式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已知从动件尖底与凸轮廓线在B0点接触时为初始位置。试用作图法在图上标出:

(1)在图上作出凸轮的基圆、偏距圆;

(2)利用反转法原理,求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后,从动件的位移S和压力角;

(3)当从动件尖底与凸轮廓线在B2点接触时,凸轮转过的相应角度。

说明:(1) 不必作文字说明,但必须保留作图线;

        (2) 位移S、压力角和只需在图上标出,不必度量出数值。

作基圆:2分                    作偏距圆:2分

反转90度:2分                 位移:    2分

压力角:2分                     B2点接触位置:2分

    转角:2分

27、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已知其模数m=2mm,压力角α=20º,齿数z1=20,z2=48,试计算:

(1)该对齿轮作无侧隙啮合时的中心距,啮合角,节圆半径;(6分)

(2)欲使其实际中心距为68.5 mm,今用一对标准斜齿轮(平行轴)凑中心距,在mn=2mm,z1、z2不变时,两斜齿轮的螺旋角应为多少?(2分)

(3)计算“2问”中斜齿轮1的当量齿数zv1=? (2分)

(1)a= m(z1+z2)/2=68mm  (2分)  =200   (2分)   =mz1/2=20mm (2分)

(2)a= m(z1+z2)/2Cosβ    β=6.930  (2分)

(3)zv1= z1/Cos3β=20.44  (2分)

28、一对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已知其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齿数,,试计算:

1、齿轮1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

2、该对齿轮标准啮合时的中心距、啮合角、节圆直径

3、欲使其实际中心距mm,今用一对标准斜齿轮凑中心距,在mn=2mm,z1、z2不变时两斜齿轮的螺旋角应为多少?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9、一对标准渐开线圆柱直齿轮外啮合传动(正常齿),正确安装(齿侧间隙为零)后,中心距为144mm,其齿数为z1=24,z2=120,分度圆上压力角α=20º。

(1)求齿轮2的模数m2及其在分度圆上的齿厚S2;(4分)

(2)求齿轮1的齿顶圆处的压力角αa1;(2分)

(3)如已求得它们的实际啮合线长度B1B2=10.3mm,试计算该对齿轮传动的重合度;(2分)

(4)该对齿轮能否实现连续传动,为什么?(2分)

(1)a= m(z1+z2)/2=68mm    m=2mm   (2分)   S2=лm2/2=лmm    (2分)

(2)αa1=arcos(r1cosα/r a1)= 29.80  (2分) 

(3) = B1B2/pb=1.74    (2分)   

(4) 能,      (2分)

30、试设计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已知z1=23,z2=34,mn=2,实际中心距为59mm,问:

(1)该对齿轮能否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为什么? 

(2)若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来满足中心距要求,其分度圆螺旋角、分度圆直径, 和节圆直径,各为多少?(12分)

(1)、直齿轮标准中心距: mm  mm

所以不能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2)  

       

31、已知一对渐开线直齿标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机构,α=20°,ha*=1, c*=0.25,m=5mm,Z1=20,Z2=80,试求: 

(1)齿轮1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

(2)该对齿轮标准安装时的中心距,

(3)若实际安装的中心距为260 mm,求此时啮合角,齿轮1的节圆直径;

(4)欲使其无侧隙中心距为260mm,今改用一对平行轴标准斜齿轮凑中心距,在mn=5mm,z1、z2不变时,两斜齿轮的螺旋角应为多少?

         (1分)    

(1分)

(1分)

(1分)

 (2分)

 (2分)

  (2分)

                               (3分)

32、已知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比,标准模数为,标准压力角为,标准齿顶高系数为,标准顶隙系数。

(1)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若标准中心距为,求小齿轮的齿数、分度圆直径、基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在此基础上,若重新安装实际中心距为,求此时啮合角和小齿轮节圆半径。

(2)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且无侧系安装中心距为,若基本参数不变,求斜齿轮螺旋角。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33、图示轮系,已知:试求传动比,并说明行星架H和齿轮1的转向关系。

(1)1-2组成定轴轮系

        (3分)

(2) 2,-3-4-H组成周转轮系

  (4分)

                               (2分)

齿轮1与行星架转向相反                       (1分)

34、图示轮系中,各轮齿数为: Z1=20,Z2=60,Z2'=22,Z4=88,n1=300r/min。试求行星架H的转速nH的大小和转向。

   

1-2 组成定轴轮系,有:          (4分)

代入n1=300r/min,求得:          (2分)

2’-3-4-H组成基本周转轮系,有:     (4分)

暗含已知条件:             (2分)

解得:         (2分) 

方向与相反。             (1分)

35、如图所示的轮系中,轮1的转速为,齿轮的齿数为:。求:行星架H的转速及转向。

(1)1-2组成定轴轮系。                    

  (3分)                                                          

(2)3-4-5-H组成周转轮系,               

                (4分)

                                        

               (2分)

                                     (1分)

36、在图示传动装置中,已知各轮的齿数为:z1=20,z2=40,z3=20,z4=30,z5=80,运动从轴输入,轴输出,n=1000 r/min,转向如图所示,试求输出轴的转速n及转动方向。

          

(1)1-2组成定轴轮系

  (3分)

(2) 3-4-5-H组成周转轮系

                         (3分)

带入 ,                      (2分)

                               (1分)

齿轮3与齿轮1转向相反                       (1分)

37、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22,z3=88,z3ˊ=z5    试求传动比i15。

1-2-3-H组成基本周转轮系,有:          (3分)

-4-5组成定轴轮系,有:     (3分)

联系方程:     (1分)               (1分)

联立解得:         (2分) 

38、如图所示电动三爪卡盘传动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试求传动比.                         

1-2-3-H组成基本周转轮系,有:          (4分)

暗含已知条件:     (1分)

解得:                     (2分)

1-2-4-H组成基本周转轮系,有:     (4分)

  带入 

解得:         (2分) 

                                                            

文档

机械原理复习题带(答案)打印版 (1)

1、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试求:(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6分)(1)活动构件n=5(1分)低副数7(1分)高副数0(1分)(2分)有确定运动。(1分)(2)基本杆组如图所示(2级杆组各2分,原动件1分,共5分)。此机构为2级机构(1分)2、如图所示机构,若取杆AB为原动件:(1)计算此机构自由度,并说明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6分)(2)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并判断此机构的级别。(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