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概念
同步发电机指发电机发出的电压频率f与发电机的转速n与发电机的磁极对数有着如下固定的关系:
(转/分) (1.1)
同步发电机按其磁极的结构又可分为隐极式和凸极式。此外,还可按其冷却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有全空冷、双水内冷、半水内冷、水氢氢(定子水内冷、转子氢内冷、铁心氢冷)等。
2 发电机的绝缘
2.1 定子绝缘
对于用户来说,主要关心其主绝缘即对地及相间绝缘。发电机的主绝缘又大致可分为槽绝缘、端部绝缘及引线绝缘。我国高压电机的主绝缘目前主要是环氧粉云母绝缘,按其含胶量又可分为多胶体系和少胶体系。定子线圈导线与定子铁芯以及槽绝缘在结构上类似一个电容器,在电气试验中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电容器对待。
为了防止定子线棒表面电位过高在槽中产生放电,环氧粉云母绝缘的定子线棒表面涂有一层低电阻的防晕漆,或在外层包一层半导体防晕带。端部绝缘表面从槽口开始依次涂有低阻、中阻、高阻绝缘漆,防止端部电位变化梯度过大而产生电晕。
2.2 转子绝缘
转子绝缘包括对地绝缘和绕组的匝间绝缘。
3 发电机的绝缘试验项目
3.1 发电机常规试验项目(电气部分)
1)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
2)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
3)定子绕组泄漏电流测量和直流耐压试验
4)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5)转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
6)转子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7)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8)发电机和励磁机的励磁回路所连接的设备(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的绝缘电阻测量
9)发电机和励磁机的励磁回路所连接的设备(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的交流耐压试验
10)发电机组和励磁机轴承的绝缘电阻
11)灭磁电阻器(或自同期电阻器)的直流电阻
12)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测量
3.2 发电机特殊试验项目(电气部分)
1)定子铁心试验
2)定子槽电位测量
3)定子绕组端部手包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测量
4)轴电压测量
5)定子绕组绝缘老化鉴定
6)空载特性试验
7)三相稳定短路特性试验
8)检查相序
9)温升试验
4 绝缘电阻测量
4.1 试验目的
检查发电机绝缘是否存在受潮、脏污、机械损伤等问题。
4.2 定子绝缘电阻测量
测量接线如图4.1,电机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者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15 s和60s的绝缘电阻,并计算吸收比,如果绝缘电阻或吸收比偏小,可以增加测量10分钟的绝缘电阻,计算极化指数,对于环氧粉云母绝缘,吸收比不应小于1.6,极化指数不应小于2。
图4.1 定子绝缘电阻测量
吸收比 = 1分钟绝缘电阻/15秒绝缘电阻
极化指数 = 10分钟绝缘电阻/1分钟绝缘电阻
注意事项
1) 为了克服电容充电电流的影响,兆欧表的短路电流应足够大,表4.1是选择兆欧表的参考数据。如果吸收比的测量结果比较大,往往是由于兆欧表的短路电流太小造成的。
表4.1 对兆欧表短路电流的要求(参考值)
试品电容/μF | 0.5 | 1 | 2 | 3 | 5 | |
测量吸收比 | ID/mA≥ | 1 | 2 | 4 | 5 | 10 |
测量极化指数 | ID/mA≥ | 0.25 | 0.5 | 1 | 1.5 | 2.5 |
图4.2 绕组相间电容对绝缘电阻测量的影响
3)当测量结果不合格时,应首先排除穿墙套管、支柱瓷瓶的影响,如用干净的布进行擦拭,或在套管上用软铜线绕一个屏蔽电极,接于兆欧表的屏蔽端子上。如图4.3所示。
图4.3 对套管泄漏电流进行屏蔽的接线
4)如果绝缘电阻和吸收比都很小,说明绝缘有受潮的可能,应对绕组进行烘干处理。对大型电机可采用三相稳定短路的方式升流烘干或采用直流电流进行升温烘干,水内冷机组可通热水烘干,中小型电机可用电热元件、大功率白炽灯或机组自带的加热元件进行烘干。
4.3 转子绝缘电阻测量
1)使用1000V兆欧表进行测量,转子水内冷的电机用500V兆欧表测量。
2)测量绕组(滑环)对转子本体(大轴)的绝缘电阻。
3)不测量吸收比。
4.4 轴承座绝缘电阻测量
测量目的:由于发电机磁通不对称会在大轴上产生轴电压,为了防止轴电压与轴承间的环流烧坏轴瓦,通常将励磁机侧的轴承与地绝缘。
典型的汽轮发电机轴承绝缘结构如图4.4所示,检查轴承绝缘时用1000V兆欧表测量金属垫片对地的绝缘电阻。
有些汽轮发电机采用轴瓦绝缘的方式,每块轴瓦引出一个测点,应检查每个轴瓦的绝缘电阻,有些汽轮发电机没有引出轴瓦的测量点,只能在安装过程进行检查。
水轮发电机的的推力轴承、导轴承在每块推力瓦下垫有绝缘垫,应在安装过程检查每块轴瓦的绝缘电阻,在轴承充油前每块轴瓦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0MΩ。
当轴承绝缘不合格时,除了检查绝缘垫,还应注意检查与轴承相连接的部件如温度、振动传感器、等的绝缘是否正常。
图4.4 汽轮发电机典型的轴承绝缘结构
4.5 发电机和励磁机的励磁回路所连接的设备(不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励磁机电枢)的绝缘电阻测量
1)小修时用1000V兆欧表,大修时用2500V兆欧表。
2)如果励磁回路中有半导体电子元件时,测量前应退出这些元件或将这些元件短路,避免这些元件在测量中击穿。
5 直流电阻测量
测量目的:检查绕组导体是否存在断股、断裂、开焊或虚焊等问题。
测量发电机定子或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灭磁电阻(不包括非线性灭磁电阻)等可以采用双臂电桥、电压电流法(直流)、直流电阻测试仪等。目前多数是采用直流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要点:
1)测量前应在定子绕组或转子绕组不同部位放置三支以上的温度计,取平均值作为绕组的温度。
2)如果仪器的电流端子和电压端子分开时,应将电压端子夹在电流端子的内侧,避免电流端子的接触压降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如图5.1所示。
图5.1 直流电阻测量接线图
3)测量结果换算到75℃时的数值,并与历年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铜导体换算公式如下:
(5.1)
式中,R75:换算至75℃时的电阻;Rt:温度为t℃时测量的电阻值;t:测量时的温度。
6 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6.1 直流耐压试验的特点
1)对检出绕组端部绝缘缺陷有较高灵敏度
在交流电压下和直流电压下电机端部绝缘的电压分布如图6.1所示。
在交流电压下电压的分布与电容有关,由于电机绝缘的介电系数比空气大,而且端部绕组距离铁心远,所以绝缘层的电容Ci比绝缘表面到铁心的电容Cg大得多,绝缘层的容抗比绝缘表面对地的容抗小得多,所以绕组端部绝缘层中的交流电压降UCi要比绝缘层表面对地的电压降UCg小得多,不容易检查出端部绝缘的缺陷。
而直流电压的分布与绝缘电阻成正比,端部表面的绝缘在制造时从槽口向外依次喷涂低阻、中阻、高阻绝缘漆,所以端部绝缘层的绝缘电阻Ri比绝缘表面电阻Rg大得多,绝缘层上的电压降URi很大,表面电位URg较低,对检出端部绝缘层的缺陷有较高的灵敏度。
由于交流耐压时绕组端部绝缘表面电压较高,所以交流耐压时端部电晕较大,而直流耐压时端部绝缘表面电压较低,一般不容易看到电晕。
图6.1 在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下绕组端部绝缘的电压分布
2)对绝缘的破坏性较小
直流耐压试验设备输出的功率一般都很小,对试品的破坏性也很小,而且不会象交流耐压试验那样对绝缘的破坏存在累积效应。在进行耐压试验时首先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还可以通过监测直流泄漏电流的大小和变化了解绝缘是否存在局部缺陷或受潮等可以处理的问题,减少在交流耐压时绝缘击穿的可能性。
6.2 直流耐压试验电压的确定
发电机绝缘在进行直流耐压和交流耐压试验时,它们的击穿电压值是不一样的。如果以UDB代表直流击穿电压,以UAB代表交流击穿电压,它们的比值K通常称为巩固系数,即:
K = UDB/UAB (6.1)
大量的试验统计数据说明,对新绝缘来说K值在1.2~2.2的范围内,平均值为1.7左右,绝缘无损伤时K值最大,随着绝缘损伤深度的增加K值成比例地减小;随着绝缘的运行小时增加,K值也会随着减小。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击穿同一个绝缘缺陷,所施加的直流电压要比交流电压高得多。
根据我国的实际经验,K的取值为1.55~2.2,并据此制定出交流耐压与直流耐压的标准。以额定电压为6kV~24kV的电机为例,按我国现行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在进行定子绕组直流耐压和交流耐压试验时,K值在1.54~1.84之间。
如果交流耐压值为1.5UN(UN为发电机额定电压),直流耐压值应为:
1.5×(1.54~1.84) UN =( 2.31~2.76) UN (6.2)
平均值约为2.5 UN,现发现有些电厂在进行1.5UN的交流耐压前随意将直流耐压的数值降为2.0UN,显然对后续的交流耐压是比较危险的,是不可取的做法。
6.3 试验方法
一般电机可以使用直流发生器进行试验,试验接线见图6.1
1) 在正式试验前应进行一次空升试验,即甩开被试验绕组按每级0.5Un分阶段升一次电压,记录各阶段的泄漏电流,一方面可以检查试验设备和接线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可以测量试验设备本身的泄漏电流,以便于在正式试验时将所测量的泄漏电流减去空升时的泄漏电流。
图6.1 发电机直流耐压试验接线
2) 正式试验。试验电压按每级0.5Un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分钟,记录1分钟时的泄漏电流。
3) 试验前应将绕组短路接地放电,试验后应首先将被试绕组通过放电棒放电,待电压降到一定数值后(比如1000V以下)才能将被试绕组直接接地放电。
4) 在试验中应注意观察泄漏电流的变化,如果发现泄漏电流摆动或急剧增加,应停止试验,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试验。
5) 对于电压较高的电机,在试验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电晕过大造成泄漏电流不正常。一般的措施有增加高压端与地端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可增加绝缘隔板,避免接线中存在尖端放电等等。
6) 对于氢冷发电机禁止在氢气置换过程中进行试验。
7) 高压试验应遵守相关的安全工作规定。
7 交流耐压试验
7.1 常规试验方法
由于发电机试验时电容电流通常都比较大,限流电阻和保护电阻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保证被试品击穿时过流保护能可靠动作并有足够大的功率,通常是水电阻,可添加食盐调节水的电阻。
图6.2 常规交流耐压试验接线
限流电阻:由于电流较大,阻值越大,压降越大,损耗也越大,阻值应小于试品的容抗,而且要有足够大的热容量,通常采用水电阻;
铜球保护电阻:为了保证铜球击穿后过流保护装置能够动作,应满足UT / 阻值≥动作电流。
(Ω) (7.1)
(A) (7.2)
式中,C:绕组对地及相间电容(F);Xc:容抗(Ω);ω:角频率,ω = 2πf,对于工频,f = 50 Hz,ω = 314
7.2 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
7.2.1 试验接线
图7.1 变频式串联谐振法交流耐压试验接线
7.2.2 谐振条件:
IL=IC=I (7.3)
XL=XC (7.4)
UL=-UC (7.5)
式中:XL=ωL
由于谐振的条件是XL=XC,即:ωL=1/ωC,整理后可得谐振条件为:
(7.6)
从上式可知,通过调整电感L或电容C或调整频率f,都可以使试验回路达到谐振的状态。目前电子调频技术已经相当成孰,而且调频试验装置小巧轻便,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7.2.3 试验回路的Q值(品质因数)
电感线圈的品质因数QL等于线圈的感抗XL与损耗电阻RL的比值:
(7.7)
但在发电机试验回路中,除了线圈的损耗电阻,还存在绕组的绝缘损耗,对水内冷发电机,还存在水电阻引起的损耗。考虑电机绕组损耗后回路的等效Q值为:
(7.8)
国产空冷发电机整相绕组绝缘损耗通常为0.03~0.06左右,水内冷绕组充水时总损耗可达0.07~0.12,将这些数据以及QL≈30代入上式,可得试验回路的等效Q值为:
国产空冷发电机试验: Q≈10~16
国产水内冷发电机试验:Q≈6~10
对于串联谐振,Q值也等于试验电压与励磁变输出电压的比值,Q值越大,励磁电压越小,所需要的试验电源功率越小。
7.2.4 串联谐振耐压的优点
在谐振状态,回路阻抗为:
(7.9)
R代表试验回路的总损耗电阻。
一旦试品击穿,XC变为零,谐振条件被破坏,此时回路阻抗变为:
(7.10)
由于XL是R的Q倍,所以击穿后回路电流下降到击穿前的Q分之一,不存在过电流的问题,所以试验比较安全。
在进行发电机的交流耐压试验时,为了防止绝缘击穿时由于电流过大而将定子铁芯烧坏(定子铁芯烧坏后极难修复),通常要求击穿后的短路电流不要大于5A,由于串联谐振法试验在试品击穿后回路电流会下降,而且试验电压波形较好(电压中的高次谐波不满足谐振条件被抑制),所以发电机的交流耐压应优先采用串联谐振法。
按照国标规定,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范围为45Hz~65Hz,因此在选择电感时应满足频率的规定。
串联谐振耐压的优点:
1)减小升压器输出电压为试验电压的Q份之一,从而减小试验设备容量;
2)试品击穿后电流下降为原来的Q份之一,比较安全;
3)不需要串接限流电阻(串联谐振法不得串联限流电阻)。
7.3 并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
图7.2 并联谐振法交流耐压
并联谐振特点:
UC=UL = UT (7.11)
XL=XC (7.12)
IL=-IC (7.13)
回路阻抗:
Z≈QXL (7.14)
回路电流:
(7.15)
并联谐振耐压试验特点:
1)试验电流为试品电流的Q份之一,从而减小试验设备容量;
2)试品击穿时试验电流可能会增加,过流保护应可靠;
3)需要串接限流电阻。
7.4 谐振试验时电感或电容的选择
前面已介绍通过调节电路的电感、电容或频率都可以使电路达到谐振状态。试验标准规定工频耐压时的频率范围为45Hz~65Hz,在选择电路参数时应满足这一要求。当频率为50Hz、电容的单位为μF、电感的单位为H时,可按下式估算电感或电容:
(7.16)
对于调感或调容装置,可通过微调电感量或电容量使电路达到谐振状态。如果采用调频装置,估算电感或电容后,再按下式计算实际的谐振频率:
(7.17)
如果频率落在45Hz~65Hz范围内,电感L或电容C就不用再调整,如果频率超过65Hz,应增加电感量或电容量;如果频率低于45Hz,应减小电感量或电容量。
8 转子交流阻抗测量
8.1 试验目的
检查转子绝缘是否存在匝间短路的问题。
8.2 隐极式转子交流阻抗测量
试验经验说明,发电机的转子交流阻抗与试验电压的数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规程中强调转子交流阻抗的测量必须在同一电压下进行,必须同时测量交流损耗,测量接线见图8.1
测量注意事项
1) 试验电压的峰值不宜超过额定励磁电压,最高试验电压为220伏;
2) 转子交流阻抗的测量分为膛内和膛外两种情况,膛内测量又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膛内测量时,应拆开炭刷,防止灭磁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3) 膛外测量时,应注意消除转子支架对测量的影响,转子周围不宜放置铁架、铁板或其它铁磁材料;
图8.1 转子交流阻抗测量接线
4)为了消除剩磁对测量的影响,可以重复测量几次,利用交流电压进行消磁,取重复性较好的几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5)动态测量只要求测量超速试验前后额定转速下的数据,如果怀疑转子绕组有动态匝间短路,可以测量不同转速下的交流阻抗和损耗值。
8.3 交流阻抗的计算
记录试验中的电压U、电流I、损耗P的读数以及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和CT的变比等数据。电流值和功率损耗均应乘以CT的变比。转子交流阻抗Z、损耗电阻R、感抗X的计算:
(Ω) (8.1)
(Ω) (8.2)
(Ω) (8.3)
8.4 水轮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测量
水轮发电机转子要求测量单个磁极的交流阻抗。按图8.1接好线后,调节调压器使转子回路电流保持为恒定值,然后用电压表测量每个磁极的电压降。
8.5 数据判断
1) 隐极转子:与历年数据比较,如果交流阻抗明显减小而损耗明显增加,可怀疑存在匝间短路的可能,但还要与空载特性、机组的振动情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不宜轻易下结论。动态试验时,由于转子绕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挤压高度有所减小而且线圈向外圆方向移动,会造成在一定的转速下阻抗值下降的情况,应视为正常情况。
2) 水轮发电机转子:当某个磁极中存在匝间短路时,该磁极的电压降就会偏小,而且该磁极左右两个相邻磁极由于磁路上的联系电压降也会比正常磁极的压降偏低,这种规律可以作为判断磁极是否存在匝间短路的依据。
9 发电机短路特性试验
9.1 试验目的
检查励磁系统及发电机定子或发电机—变压器组一、二次电流回路是否正常。
9.2 试验方法
1)将励磁电源改为他励电源(用临时电缆将厂用电连接到励磁变高压侧)。
2)在发电机出口接好短路排(或在主变高压侧接好短路排);
3)按图9.1接好试验线路;
4)励磁调节器改为手动调节,并置于输出最小位置;
5)退出发电机过流保护,退出强励装置;
6)按运行规程启动发电机并维持额定转速,合上励磁开关和灭磁开关;
7)调节励磁调节器的输出电流,使发电机定子电流逐渐增加,并同时检查盘表的指示值是否正确,一直达到1.2倍额定定子电流值,录取定子电流、转子电流数据;
8)逐步减小励磁电流以减小定子电流,在定子电流分别为1、0.75、0.5、0.25倍额定电流下记录定子电流和励磁电流值。
图9.1 发电机短路特性试验原理图
10 发电机空载特性试验
10.1 试验目的
检查励磁系统和发电机定子一、二次电压是否正常。
10.2 试验方法
1)按图10.1接好试验线路;
2)发电机出口开路或带主变时主变高压侧开路;
3)励磁调节器为手动调节,并置于输出最小位置;
4)投入发电机过流保护和差动保护,退出发电机过压保护;
5)按规程启动发电机并维持额定转速,合上励磁开关和灭磁开关;
6)单方向调节励磁调节器,使定子电压升高至1.3倍额定电压值,录取定子电压、转子电流数据;
7) 单方向调节励磁调节器,使定子电压逐步降低,分别记录9~11组定子电压、转子电流数据,同时检查盘表;
8)跳开灭磁开关。
图10.1 发电机空载特性试验原理图
11 空载及不同负荷下发电机的轴电压测量
11.1 测量方法
1)试验前分别检查轴承座与金属垫片、金属垫片与金属底座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
2)试验接线见图11.1。
3)在空载试验额定电压下,用高内阻的电压表先测量轴电压Ul,然后将转轴的汽机端与轴承座短接,测量励磁机端大轴对承座的电压U2以及轴承对地的轴电压U3。
4)在发电机不同负荷下分别测量发电机的轴电压。
图11.1 轴电压测量原理图
11.2 测量结果判断
1) 轴电压一般不大于10V。
2)正常情况下U1≈U3,U2≈0,如果测量结果是U3明显小于U1,U2数值较大(正常情况下一般U3/U2大于10 以上),说明轴承绝缘不好,可能会产生轴电流。
12 水内冷定子绕组充水或通水情况下直流电压试验
12.1 水内冷发电机定子绕组结构
对于水内冷的定子绕组,冷却水由端部进水总管经塑料王(聚四氟乙烯)水管引入各个线圈的鼻部,热水从另一端(或另一个线圈)的线圈鼻部经塑料王水管引入出水总管,发电机引出线的出水(或进水)也有一个总管。大型发电机的进、出总管分别位于定子的两端,小型发电机的进、出总管也有位于定子同一端的。定子汇水总管固定在定子端部,为圆形,通称为汇水环或汇水管。
为了方便进行高压试验,三个汇水管与外部水管是绝缘的(通过绝缘法兰对接)。运行中必须将三个汇水管可靠接地,防止汇水环上产生高电压而击穿。
图12.1 水内冷定子水路图
图12.2 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定子
12.2 概述
在吹干水的情况下,试验方法与一般空冷电机相同,但将定子绕组中的水吹干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如果水吹不干在高电压下容易将绝缘水管损坏,很不安全。
在定子绕组充水或通水的情况下,内冷定子绕组交流电压试验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因为水电阻电流与绝缘的电容电流相比小得多,而且是按相量的关系相加,可以勿略不计。而在直流电压试验中,水电阻电流比绝缘的泄漏电流大得多,必须采取特殊的试验接线将水电流排除掉。
12.3 定子绝缘电阻测量
12.3.1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见图12.3。
图12.3 水内冷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原理图
图中RF、RU组成分压器,用于测量试验电压;RI为绝缘泄漏电流测量电阻;R1为绕组对汇水环的水电阻;R2为汇水环对地的水电阻。
从测量原理上与普通的兆欧表相同,兆欧表的屏蔽端子必须接到汇水环上。所不同的是:
1)兆欧表需要提供流向水电阻的电流。假如水电阻为100kΩ,试验电压为2500V,那么流过水电阻的电流就是25mA,而一般的兆欧表短路电流只有几mA。所以测量水内冷绕组绝缘电阻的兆欧表必须能输出足够大的电流;
2)由于汇水环对地水电阻R2只有几kΩ~几十kΩ,为了保证绝缘的泄漏电流大部分流入测量电阻RI,就要求RI< 12.3.2 测量方法 1)如果在充水的情况下测量,水质应达到运行要求,如果吹干水后做试验,必须将水彻底吹干; 2)如果充水试验,应首先测量并记录绕组对汇水环以及汇水环对地的绝缘电阻; 3)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分别测量15s和60s的数据,测量前后应将三相对地短路5min以上。 4)如果吸收比不合格或绝缘电阻不合格,可增加测量极化指数,即测量1min和10min的数据,根据测量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 12.3.3 水内冷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中常见问题 1)汇水环对地短路:如果是金属性对地短路,此时RI上没有电流流过,这时所测数据是一个无穷大的假数据,而且没有吸收现象;如果是不完全接地,所测得的也是一个偏大的绝缘电阻,而且由于极化现象出现负的增长(吸收比小于1)。 2)与汇水环联接的导线断开:这时所测得的数据实际上就是水的电阻,没有吸收现象。 3)测量前后没有充分放电:假如三相绝缘电阻是平衡的,换相后测量结果是偏小。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每相测量前后必须将三相同时对地短接放电5分钟以上。 12.4 水内冷定子绕组直流电压试验 直流电压试验的原理见图12.4,与绝缘电阻的测量相类似。被试相为A相,流入冷却水电阻RSA的电流进入汇水环后通过电流表A2回到升压变的X端子;而流入对地绝缘电阻和相间绝缘电阻的电流流入大地后通过电流表A1和汇水环对地水电阻RS2进入汇水环再回到升压器的X端子,如果RS2>>A1的内阻,则流入RS2的电流就可以忽不计,可认为A1指示的电流就是绕组的直流泄漏电流。 测量方法和过程与空冷发电机相同,为了防止绝缘击穿时打坏微安表A1,在升压过程中和读完数据后应合上短路开关K。 图12.4 水内冷定子直流电压试验原理(A相试验) 12.5 定子绕组端部电位外移试验 12.5.1 试验目的 检查手包绝缘是否良好,水电接头是否存在渗漏的问题。绝缘良好时,直流电压基本上降落在绝缘层上,表面电位很低(绝缘良好时只有几伏),如果绝缘不好,表面电位就会明显增大,这就是所谓的电位外移。 12.5.2 试验前准备工作 1)发电机进行水压试验并合格,水质应符合要求,电导率应不大于1.5 μs/cm。 2)清洁端部线圈模压绝缘表面,为了保证测量的灵敏度,手包绝缘及绝缘盒不用进行清洁处理。 3)汽侧、励侧两端的接头分别进行编号。 4)在接头的手包绝缘及过渡引线并联块等部位包上一层铝箔,但在靠近塑料王管的地方保留50mm的距离不包铝箔,以免引起缝隙放电及损坏塑料王管。 5)为了便于测量,定子首尾出线手包绝缘的铝箔电极可用绝缘导线引出到方便测量的位置,并标好相别。 6)按图12.5或图12.6接好试验电路。 12.5.3 测量步骤 1)用2500伏兆欧表测量所测部位的绝缘电阻,作好记录; 2)在发电机定子上外加等于额定电压的直流电压; 3)按编号用测量杆逐点测量各测量点的泄漏电流,作好记录。 表面电位=微安表读数×测量杆电阻 (12.1) 4)测量完毕将试验电压降为零,定子绕组对地充分放电。 5)为了便于比较,规程规定测量杆的电阻统一为100 MΩ。 图12.5 发电机定子表面电位测量接线图 图12.6 出线接头手包绝缘表面电位测量 13 发电机定子接地点的查找方法 13.1 高阻性接地故障点的查找 接地电阻视不同情况可能在几kΩ~几十MΩ以上,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查找。 1) 兆欧表法 采用兆欧表查找故障点时,必须是兆欧表的电压足以使故障点击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电压等级的兆欧表。当故障部位是在槽外时,可以通过故障部位的放电声和放电火花确定故障部位。 2) 高压直流法 其原理与兆欧表法相似。接线方法与一般直流耐压试验相同,但要在高压输出回路中串接限流电阻,防止直流发生器过载。 3)高压脉冲法 利用电容充电和放电间隙产生高压脉冲,脉冲的幅值以及间隙的放电电压应大于故障点的击穿电压,通过故障点的放电声和火花确定故障点。试验接线如图13.1,通过调整限流电阻R的阻值和充电电压可以调节脉冲的频率,调节间隙的大小可以调节放电电压。 图13.1 高压脉冲法接线图 4) 高压交流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高压交流电压将故障点击穿并流过一定的电流,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使击穿点绝缘烧焦冒烟,根据冒烟部位确定故障点。试验接线与常规交流耐压法相同(不宜采用谐振法),在试验回路中串接限流电阻或电抗器防止电流超过5A。由于绝缘已经击穿,所能施加的电压一般都不高,应以击穿电压的大小来估算限流电阻值或限流电抗值。 13.2 低阻性或金属性接地故障点的查找 当故障点已经形成低阻性或金属性接地时,用上述方法一般不能查出故障点,此时可以偿试以下查找方法。 1) 低压交流法 低压交流法也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使故障点的绝缘烧焦冒烟,通过冒烟点确定故障点。试验接线如图13.2。调压器的容量在2kVA左右即可,限流电阻可用1~2kW的电炉代替,施加电流不宜超过5A。 图13.2 低压交流法 2)开口CT或开口变压器探测法 其接线方法与低压交流法相似,如图13.3所示。在正式试验前必须先根据电机的定子绕组接线图确定故障相所属的槽号和端部绕组,并做好标记。查找时,调节调压器,使回路电流在0.5~1A左右,然后用开口CT或开口变压器探测绕组槽部或端部的感应电流或电压,当电流或电压突然变小时,就是故障点所在线圈的位置。 为了准确确定故障点,可以分别从出线端和中性端加压,根据两次探测结果定位故障点。这种方法也可在高压交流法中应用,但是由于接地电阻太大时,接地点后面的绕组仍然会有电容电流,接地电阻大到一定程度时,接地点前后的电流或电压变化就会不明显,造成判断困难。 图13.3 开口CT探测法 14 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点的查找 14.1 转子接地故障概述 按接地故障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高阻性接地, 2)低阻性接地或金属性接地; 3)稳定接地,转子接地与其它因素无关; 4)不稳定接地。不稳定接地又分为以下几种: a. 在高转速下才出现接地,这种接地与离心力有关,接地部位通常发生在外圆,如护环下或槽楔下或外圆的引线等; b. 在低转速下出现接地,高转速下接地现象消失,这种接地往往发生在槽底或靠近内圆的部件,这种接地故障的查找与稳定接地相同; c. 温度升高后接地,这种接地与转子绕组的热膨胀有关,多发生在绕组的端部; d. 接地的出现与转速和温度的升高均有关,故障部位多发生在靠近外圆的端部绕组。 14.2 转子接地故障点的查找 1)直流压降法 直流压降法的原理如图14.1所示,可在运行情况下出现接地时分别测量正滑环或负滑环的对地电压U1和U2和正负滑环间的电压U。对于稳定接地故障,也可以在停机状态外加直流电压进行,例如用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或开关回路电阻测试仪的大电流档作为试验电源,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 图14.1 直流压降法示意图 经推导后有如下关系: (14.1) (14.2) 当接地电阻R较小,而且电压表内阻足够大时,U1+U2≈U 式中,X、X1、X2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可以是磁极数,也可以是匝数,还可以是长度。 例:某水轮发电机转子共有96个磁极,转子出现接地时,测量得U1为30V,U2为60V,求接地位置。 解:此时X=96,根据式(14.1)计算: 即:接地点位于距正滑环32~33个磁极之间。 如果确定了接地的磁极,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确定接地点位于那一匝,此时直流电压加在单个磁极的首尾端,X为磁极的总匝数。 2)兆欧表或高压直流法 对于高速和高温下才出现的转子接地,说明故障部位与地之间间隙很小,在高电压下有可能会击穿放电。通常测量转子的绝缘电阻采用500伏的兆欧表,查找故障点时可用2500伏兆欧表,或用直流发生器升压。应注意的是,所施加的直流电压不宜大于10倍额定励磁电压。在加压时,如果故障点击穿(泄漏电流增加或绝缘电阻上不去),可根据放电声和火光判断故障点。 3)分段法 当转子存在多点接地时,用压降法计算出来的接地位置是虚假的,此时可将转子绕组分段,结合压降法逐段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