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1.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 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 |
| 3.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
| 4.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的适应性研究 |
| 5.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高中阅读教学 |
| 6.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
| 7.初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
| 8.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
| 9.角色扮演与高中英语教学 |
| 10.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
| 11.怎样教授中学英语词汇 |
| 12.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
| 13.怎样激发中学生英语的兴趣 |
| 14.初中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
| 15.怎样利用视听手段知道学生复述课文 |
| 16.高中生的阅读技巧训练 |
| 17.怎样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 18.中学英语中分词的教学 |
| 19.把高中英语课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教学 |
| 20.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听力 |
| 21.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
| 22.如何搞好英语课外活动 |
| 23.怎样给初一学生教英语国际音标 |
| 24.一箭三雕—用wh-question教授课文 |
| 25.怎样教英语口语 |
| 26.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 |
| 27.浅论中学英语学习中的趣味性 |
| 28.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
| 29.如何有效地教中学英语阅读 |
| 30.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预习课文 |
| 31.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 |
| 32.英语语言的特征 |
| 33.试论英语逆序构词法 |
| 34.论英语主谓一致 |
| 35.论乔叟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
| 36.超越时空的莎士比亚 |
| 37.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 |
| 38.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 |
| 39.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
| 40.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 |
| 41.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
| 42.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
| 43.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
| 44.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 |
| 45.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
| 46.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 |
| 47.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 |
| 48.清教与美国文学 |
| 49.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
| 50.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
| 51.美国现实主义文动的特点 |
| 52.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
| 53.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
| 54.《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
| 55.《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 |
| 56.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
| 57.《红字》里的象征主义 |
| 58.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
| 59.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形象 |
| 60.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 |
| 61.《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对比研究 |
| 62.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 63.<<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 |
| .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 |
| 65.析功能翻译理论 |
| 66.对资产阶级道德和伦理的有力批评---评哈代的<<苔丝>> |
| 67.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
| 68.野性与文明的冲突—<<呼啸山转庄>> |
| 69.《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
| 70.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 |
| 71.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
| 72.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区别 |
| 73.交际教学法在我国中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 74.文化差异对联想意义及其翻译的影响 |
| 75.中学英语口语英语教学浅谈 |
| 76.阅读中的词汇突破 |
| 77.论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 |
| 78.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技巧 |
| 79.心理学在少儿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
| 80.中学英语课堂交际实践中的问题及改进 |
| 81.文化教学—中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 82.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 83.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
| 84.《傲慢与偏见》中的写作手法 |
| 85.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与金钱的关系 |
| 86.高等教育扩招—中国之分析 |
| 87.命名的艺术—论<<红字>>中人物命名的技巧 |
| 88.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
| .中美家庭文化及其根源的对比 |
| 90.试论<<紫色>>中的女性联系 |
| 91.浅析苔丝悲剧 |
| 9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
| 93.试论<<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的精神品质 |
| 94.艾米莉.狄金森--一个属于自己的诗人 |
| 95.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
| 96.外语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 |
| 97.<<爱玛>>的圆形人物 |
| 98.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
| 99.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运动 |
| 100.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意识 |
| 101.论《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 |
| 102.外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
| 103.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
| 104.美国西进运动的意义 |
| 105.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
| 106.论约瀚.克里斯朵夫的自我追求 |
| 107.论翻译中的“信” |
| 108.角色扮演—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法 |
| 109.Language and Culture |
| 110.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
| 111.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 112.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 113.Loanwords in English |
| 114.Brand Nam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
| 115.Brand Nam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
| 116.Vaguenes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 117.Characteristics of Humor |
| 118.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
| 119.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
| 120.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Usage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
| 121.Language and Society |
| 12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and Chinese Euphemisms |
| 123.《圣经》文体初探 |
| 124.英汉词汇中动物意义比较 |
| 125.英汉词汇中动物意义比较 |
| 126.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 127.从文化角度论英汉典故翻译 |
| 1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
| 129.翻译时应注意文体差异 |
| 130.翻译中词义的具体化与抽象化 |
| 131.论翻译的忠实性 |
| 132.小议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
| 133.On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the Societ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
| 134.Symbolism and Imager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 135.Marriage and Mone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
| 136.Tragedy in Mac Beth |
| 137.The Artistic Charm of Little Women |
| 138.Democracy in Huckleberry Finn |
| 139.Jane Eyre: Theme Analysis |
| 140.Mark Twain: a Wild American Humor |
| 141.Individualism in Robinson Crusoe |
| 142.Jane Eyre---A Girl in My Eyes |
| 143.Slavery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
| 144.Tess—Sense of Responsibility |
| 145.Comment On the Themes of Sister Carrie |
| 146.Jane Eyre: The Epitome of Independence |
| 147.Love and Hate in Wuthering Heights |
| 148.Humanitarian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
| 149.Hemingway and His Fictions |
| 150.Symbolism in Jude the Obscure |
| 151.The Anti-war Theme of A Farewell to Arms |
| 152.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 153.《太阳照样升起》的人物性格和对话分析 |
| 154.《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人物原型 |
| 155.殊途同归:理性与激情—《傲慢与偏见》与《简•爱》比较 |
| 156.论劳伦斯的女性主义意识 |
| 157.站在传统边缘的守望者—从哈代小说的传统性透视其现代意识的萌芽 |
| 158.站在传统边缘的守望者—从哈代小说的传统性透视其现代意识的萌芽 |
| 159.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
| 160.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
| 161.初中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
| 162.影响英语学习的个体因素 |
| 163.怎样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 1.高中英语整体教学法 |
| 165.如何搞好英语课外活动 |
| 166.中学英语学习中的趣味性 |
| 167.初中英语“先学后教”模式的尝试 |
| 168.试论英语听力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
| 169.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 |
| 170.强化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内涵 |
| 171.英语教学活动中作业布置法的实践与研究 |
| 172.怎样教授中学英语词汇 |
| 173.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 174.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
| 175.Lifelong Education |
| 176.Grammar Teaching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
| 177.Contributions of Linguistic Resear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
| 178.Teacher’s Role in Adult Teaching |
| 179.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in Chin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
| 180.The Role of Learner Difference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 181.Teaching Culture: an Integral Part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
| 182.How to Motivate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
| 183.Characteristics and Roles of Effective Teachers |
| 184.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 185.Nonverbal Behavior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 186.Using Computer to Optimize English Teach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