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由2006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了3718亿美元,已连续6年呈较快增长。07年国际收支特点,货物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增速有所减缓;收益项目流入显著增加;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对外投资稳步推进,资金流出渠道进一步扩宽;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07年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之一,主要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①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②国际收支是我国储备持续大于投资,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外在表现。③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跨境资本追求高暴的结果。
2010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21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回升由于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货物贸易总体趋于平衡上半年顺差7亿美元同比下降25。
2、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收窄2010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收入7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支出2亿美元同比增长25逆差117亿美元同比下降30。
3、收益项目净流入较快上升2010年上半年收益项目顺差29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
4、直接投资顺差成倍增长2010年上半年直接投资顺差37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倍。
5、证券投资呈现净流出2010年上半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出7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202亿美元。
6、储备资产平稳增长2010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国际储备资产1780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同期增多。
纵观这几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它确实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是 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正确性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
二是 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制度提供了较宽的空间。
三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从国外引进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为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备持续大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1.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增加了当前宏观的复杂性。近年来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使得外汇债款成为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尽管银行交替使用货币工具并不断创新 第2页 共3页 方式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但在外汇储备持续狡狯增长的情况下这些的作用空间受到了加大了货币操作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货币及宏观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2.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当前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流动性偏多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渗透进入我国金融体系。当前宏观中面临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投放偏多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上涨过快等问题都与这种外资流动性偏多相关。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下流动性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运作成数扩大。这种流动性偏多尚未造成明显的通胀压力和经济泡沫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容忽视。
3.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不协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矛盾。充分式外贸增长所带来的大量外贸顺差不仅导致资源和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部门过度集中而且导致了国内服务业、产业部门发展较慢加剧了国内环境资源的压力。
4.贸易顺差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特别表现在2009年的众多贸易保护案例以及09至今人民币升值较往年快速增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积极调整涉外经济 一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保护我国对外贸易。 二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出口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 三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四完善外资管理。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相关对符合要求的外商投资给予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等支持措施。 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