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桃花源记》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13:53
文档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十九中郭桂丽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          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语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这是一篇“记”类文章、文质优美、又居单元之首。学好它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是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篇文言课
推荐度:
导读《桃花源记》说课稿十九中郭桂丽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          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语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这是一篇“记”类文章、文质优美、又居单元之首。学好它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是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篇文言课
《桃花源记》说课稿

                        十九中 郭桂丽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语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这是一篇“记”类文章、文质优美、又居单元之首。学好它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是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篇文言课文。

  (二)教学内容

《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作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三)说教学设想

1、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同时这篇文章又有着自身的特点: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值得品位。所以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的几点:

(1)    知识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

(2)    技能目标:品味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积累迁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的美丽、神奇、幸福。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           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问题导引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1、问题导引法:本文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故事性强,语言凝练又隽永,学生学起来兴趣甚浓。教学时老师应该深入课文,认真备课,从文本衍生的诸多问题中加以选择,巧妙设置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思考、解答、辩论、以此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思维兴奋、想象驰骋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赏析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法: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由于过多地采用讲授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平面结构,无法真正实现教师教得创新有个性,学生学得主动有思考。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规律并形成习惯。通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多媒体教学手段: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完美的视听效果,增加了作品的魅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想。直观形象又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

三、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但是,乡镇学生阅读面窄,写作水平低,他们对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 “美美地说”。力争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学情我把学法确立为:

1、听读法:欣赏配乐朗诵,体会文言朗读的魅力,激起自己朗读的兴趣。

2、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3、交流合作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4、讨论法:本文的诸多问题,如桃源是否存在?你是如何评价世外桃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自主思考,讨论探究来完成。通过讨论探究。既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一)     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在舒缓的音乐中,幻灯循环展示五幅环境幽美的风景图片,最后显示问题:这里的环境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学生答:世外桃源。要求学生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由此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然后显示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以音乐和图片渲染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想,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为本节课学生的认知活动寻找一个“停靠点”“发展点”。

(二)  听朗读,亲诵读,理解文意

     这一环节的出发点是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鉴赏,以鉴赏促陶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学生听配乐朗读,感受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境;

2、学生诵读。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感觉。

3、疏通文意。学生分成小组翻译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精美画面又有名家朗诵,再加上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为“品味语言”环节做好准备。

(三)     赏读课文、品说桃源之美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乐,乐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导学生从“美”“乐”“奇”三个方面走入文本,品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描绘。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赏读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叙事简明,情节曲折,语言隽永。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讨论探究,评说桃源情结

       这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值得探究之处。我将充分利用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形成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有批判的阅读,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成为一种“桃源情结”。怎么评价“桃源情结”也是这个环节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一道探究题。       

     桃源胜境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评价桃源胜境的?

(设想“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白桃源胜境只是虚构的,是作者的理想。)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另外也是语文课程与历史课程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洲大地,山川锦秀,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读课文,并了解当今社会不是桃源胜境,却胜似桃源胜境。

(六)课后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尝试写作。

五、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美观、醒目,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优美的享受。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板书左边是故事的梗概——渔人的行踪,右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对渔人行踪的了解,去感受桃源的美乐奇。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

             进入

做客        桃源      美、   乐、  奇

辞别

             再寻

文档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十九中郭桂丽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          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语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这是一篇“记”类文章、文质优美、又居单元之首。学好它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是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篇文言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