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一时间,“众创空间”成为新热词。
今年年初,李克强就曾在考察深圳时,到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前海微众银行等公司了解创意制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企业管理创新等情况。他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必须着力推动面向市场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发展增添新动力。
从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到今年的深圳考察,并最终形成会议决议,总理始终把“万众创新”、“人人创新”当作鲜明主题来推动实施,力争让全社会形成创新驱动的强大力量。一个有利于全民创新创业的环境正在形成。
众创空间还有哪些深层含义?“众创”的基础是什么?社会能为众创空间的培育和发展做些什么? 这一切应该从“众”“创”的含义说起。
“众”:创客不该“单挑”,群体智慧更给力
近年来,包括深圳柴火、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在内的“创客”空间在国内逐渐崛起,并以较低的成本聚集了众多民间智慧,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热潮。
“创客”概念源自国外,意指将与众不同的想法变成实物的人,它源自英文Maker(制作者)和Hacker(热衷电脑科技的人)的综合释义。开源软硬件和3D打印等个性化制造的实现,大大降低了创新的技术门槛,创客群体由此兴起。
现在,我们通常提到创客,都会想起那些酷爱科技制作的人。但创客本身的意义并不仅仅如此。
“过去我们讲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专属。创客的出现完全了这样的传统,新技术新产品可以通过草根阶层来实现,并且,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协作关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翀老师说。
“特别是在过去十年中,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制造业的兴起,创新活动开始发生显著地变化,创新者们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紧密的团体、更加密切的交流、愈发完备的设施和更多可分享的成果。”
《创业家》事务总监董博认为,“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众创空间首先强调“众”,近则亲,远则寡,这种群体性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创业者来说,单打独斗可能赢得了现在,却可能失去未来。”
早在众创空间提出之前,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和ICT教育专家高震就从教育学角度为这种变化及产生的现象做了分析研究。“正如总理所说,在创客空间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碰撞思想,激发火花,这说明创新已经从DIY,变成了群体性、规模性的创造活动。”
借助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和前瞻思维,他们提出了“群体创新空间”(GIS - Group Innovation Space)理论,中文名译作“集思”。“现在的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不可能完全让自己置身事外。只有群体性的创新活动才算是‘集思广益’,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GIS阐释了互联网诞生以来学习模型的演变。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为学习者适应新型学习条件提供了一种极具教育规律的培育模式。
“‘众创空间’和‘集思’等概念提出,说明我国从到学界很好地抓住了创新创业的实质,热切鼓励那些大众化的、普遍性的创新性生产和消费,高度肯定了创新在国民生产和公民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提升民智的有效手段。”
“创”:创客教育有模,创客文化才有样
如今创客热潮来临,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为想象中的那个“创客”并不容易。
“在科技制作或者产品生产上,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想法。但是最终实现创新,成功创业的并不多。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创客文化还没有形成,大多数人缺少良好的创客教育,并且面临着准入、对接、渠道等问题。”
比如资金。中投中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家民说,对于很多处于起步时期的“创客”来说,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明确提出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免除了很多创客的担心。但这种成本还应该继续降低。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创客文化的形成。
当下仍有很多人把创客玩家视作“孤胆英雄”,其实Maker在国内被译作创客,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民众,让大家以为只有“创”出结果,才可以称之为创客。
在国外,Maker代表了一种更为普遍的释义,Maker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那些敢于去学习、尝试的人。
另一方面,创客也缺乏很好的教育规范。“中国的创客数量庞大,也极富创造性。但是目前,中国的创客还和全球国家一样,处在起步期。如何更好的引导创客,激发他们的活力,需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创客教育势在必行。”
作为清华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GIS汲取了过去创新学习活动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混合式的学习方式。
GIS理论认为,在一个可供创新滋生的生态中,空间必须是自由、灵活、可调整的;氛围必须是友好、开放、去中心的;同时,白板文化、数字化制作手机等也必不可少,以确保空间内的创新者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如视觉化、触摸化等来实现他们的创意。
“GIS”指出,每个创新者都需要经历“初学者→消费者→制造者→创新者→小导师”这样一条完整的升级路径,这样才能获取相应的新技能,并在其中习得包括合作、问题解决、沟通、批判性思维和数字素养等在内的各项能力。
最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空间内,学习者不应有会做错事的感觉,即便失败,他们的成长体验也不会打折扣。
“GIS为众创空间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模式,这是在当代中国创客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近年来,针对“创客”的支持正在不断加速和深化,但创客的基础性培育工作却相对处于空白的状态,特别是在青少年方面。”
GIS的提出为很多青少年科技教育打开了思路。
已经运行一年多的卡魅科技制作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卡魅”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为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提供软硬件、培训等各项服务的创客应用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领先的青少年创客教育品牌。
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王文斌说,“卡魅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是原型设备的聚集、创新者的聚集和创新各个环节聚集的共同体。”
“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保证我国科技进步的步伐。目前我国在工程教育等方面,和西方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卡魅所能提供的软硬件,以及覆盖广阔的理念、低成本的塑造环境,是创新孵化培育的理想空间。”中船设计院研究员邢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