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14:05
文档

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方案说明(1)设计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行业规范及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现
推荐度:
导读道路工程方案说明(1)设计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行业规范及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现
道路工程方案说明

(1)设计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2)行业规范及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现行的国家、部委、省有关现行专业设计的强制性标准和法规、规范、规程、规章、规定等。

(2)道路平面设计

1)平面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在路网中的使用任务和功能,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在确定设计道路走向时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a)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以规划道路红线为基础,以满足道路工程设计要求及规范 要求为前提,尊重道路沿线实际情况,优化设计道路线形。

b)应与道路沿线用地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相协调,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满足 使用功能要求。

c)相关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d)遵循土地利用规划,避开永久性、重要性建筑,尽可能减少拆迁,避让重要电 力设施等原则,减轻协调难度,节省投资,以利于项目顺利实施。

e)平面布设必须满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

f)在满足现状地形条件的前提下,平面布置还必须结合相关规划路网建设的需要,为其预留建设空间。

2)平面布设

道路工程包括两部分:进站道路和出站道路。道路起点和终点均与国道108相接,路线全长为435m,进站路长约150米,出站路长约285米。进站路宽13米,为单向2车道,出站路宽18米,为单向3车道。

表1道路工程概况表

道路名称进站道路出站道路合计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 
设计速度(km/h)2020 
道路宽度(m)1318 
道路长度(m)150285435
(3)道路纵断面设计

1)路线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以节约土地资源为原则,反复优化路线纵断面,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要做深做透,达到尽可能降低路基高度和减少道路用地的目的。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a)纵断面设计应在适应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布设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地形、地势,结合 水文、地质、桥涵、土石方等因素综合设计,合理采用坡率、坡长,力求指标均衡,避免 大坡率、长坡段,凹凸曲线设置合理,视觉顺适,同一曲线范围内纵坡变化不宜过多,竖 曲线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b)重视环境保护,尽量使纵断面与地形相协调,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c)路线纵断面高程控制必须满足净空要求,满足本项目沿线路段设计的最高洪水位要求。

d)纵面线形力求与平面线形相协调,满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规定要求。

e)平纵组合设计时,注意平、竖曲线的对应关系,避免将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 竖曲线的底部置于平曲线的起终点或反向曲线的拐点处。

(4)道路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原则

a)依据规划的要求为基础,根据道路等级,使用功能并定性分析其流量流向,使道路能满足远期使用要求。

b)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能够适应城市交通流构成的转变,必须适应城市交通长远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其系统性与连续性。

c)道路横断面分配在考虑其功能的前提下应注重景观设计,提高道路的宜人氛围。

d)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考虑现有及规划的工程构筑物,合理衔接、近远期结合统筹考虑。

e)道路横断面分配应合理确定机动车车道宽度,近远期结合,节约道路用地资源、 降低工程造价。

f)道路横断面分配还必须综合协调交通需要、建筑艺术、日照通风、减灾防灾、埋 设各种地下管线的横向布设宽度等方面要求。

2)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横断面根据站区交通需求并结合现状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进出站通道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进站宽度为13m=2x3m(人行道)+7m(车行道),出站宽度为18m=2x3m(人行道)+12m(车行道)。

图1进站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出站路横断面示意图

(5)路基设计

1)设计原则 

a)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b)该次干路的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20MPa,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 

c)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同时符合规范制定的填料要求。 

d)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e)路基设计应满足道路建设进度、经济、合理、耐用的要求。 

f)路基设计应根据道路排水总体设计得要求,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并应形成合力、完整的排水系统,路基工程应包括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的设计。 

2)路基压实度、CBR 、最大粒径 

车行道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在荷载作用和水浸等自然因素不利影响下,均能保证其设计强度。路基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盐渍土等,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超过 10cm 粒径的土块应打碎。 

表2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强度(CBR)和最大粒径要求见下表: 

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最大粒径

(cm)

压实度

(%)

填方上路床0-30610≧94
下路床30-80410
上路堤80-150315≧92
下路堤150以上215≧91
挖方0-30610≧94
30-80410-
人行道压实度不小于 90%,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同上表。 

3)一般路基设计 

a)破除现状路面后对路床顶面进行压实,对路基范围内腐殖土、生活垃圾及淤泥等不合格土应予以清除、换填路床顶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为 30Mpa,容许弯沉值为 310(0.01mm)。 

b)路堤填筑必须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填土、填石或土石混填路段路基填筑每层松铺厚度均不得大于30cm。 

c)路基验收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在道路路基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基层、底基层施工。 

4)不良地基处理 

a)本阶段尚未完成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初步的勘察资料显示,仅有部分路段存在淤泥软弱土层,规模不大,深度较浅,但对路基、构造物的承载力要求和工后沉降要求有影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本项目暂采取抛填片石处理。换填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其厚度或直径不宜小于30cm,但不宜大于 70cm,浸水强度不小于 20Mpa,换填厚度3m。 

b)下阶段再根据完成的地质勘察报告进行针对性研究。

(6)路面设计

1)一般平交路口 

本项目为路网中的重要交通节点,进站道路与G108相交路口均为平交,均为“主干路-支路”交叉口,进出站路与G108交叉路口采用平A2类交叉形式(交通信号灯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7)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原则 

a)本项目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荷载 100kN 作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内累计轴次为 1.21×107, 按重交通等级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土基顶部回弹模量采用 30MPa。

b)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道路等级、功能、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并结合路基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c)结合在项目区域内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促使路面技术符合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2)路面结构设计 

a)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 

上面层 4cm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 

中面层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C 

下面层 7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C 

上基层20cm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下基层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垫层   15cm  未筛分级配碎石

b)人行道结构设计 

6cm厚30cm×30cm人行道砖铺装; 

3cm厚1:2水泥砂浆;

15cm厚C20混凝土垫层。

图3路面结构示意图

3)行人过街设施 

行人过街设施包括设置人行横道线、停车让行线、慢行让行线及慢行指示灯等,目的是保障过往车辆礼让行人通行,保证行人安全。

本工程无障碍设置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地方道路出入口、交叉口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无障碍通道设在交叉路口的人行横道以及被侧石隔断的人行道上。在道路路段上铺设宽度为 60cm 的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与提示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12的要求。

(8)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侧平石设计 

侧平石设计结合道路等级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结合当地施工技术和无障碍设计本次对侧石和平石的选材如下: 

2)路缘石 

选用花岗岩石材,规格为 15×30×100cm,外露高度 15cm,其下设置 C20水泥混凝土基座及 M10 砂浆垫层。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 

3)人行道外缘压条 

选用 C20 砼预制,规格 15×25×100cm。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 

文档

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方案说明(1)设计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行业规范及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