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带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14:04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带答案

课题第三单元11.《记承天寺夜游》主备人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导入,解题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伤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念友之情)今天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文中别具一格,让我
推荐度:
导读课题第三单元11.《记承天寺夜游》主备人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导入,解题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伤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念友之情)今天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文中别具一格,让我

课题第三单元  11.《记承天寺夜游》

主备人
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解题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伤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念友之情)今天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散文 :“唐宋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诗: 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背景介绍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给下列字注音 

遂( suì )     寝(  qĭn ) 藻( zǎo  )      

荇(xìng ) 柏(bǎi )

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处)    B、 庭下/如积水空明      (1处)

C、念/无与为乐者       (1处)       D水中/藻荇交横。     (1处)

3、根据课文填空

1).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承天寺 ;人物:我与张怀民  。

⒉)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 ,同时也抒发了 随缘自适、自我排遣 的心情。

⒊)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 表里澄澈   的美好境界。

⒋)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 念无语乐者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⒌)“月色入户”意思是 月光照进门里,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⒍)“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月光__,“藻、荇”、是指___竹柏影____,此句运用了_比喻___的修辞手法。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解衣欲睡:将要。

    2.月色入户:门。      

3.欣然起行:行走。

4.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 ;  与:同,和。

5、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至:到。

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7、怀民亦未寝 :睡觉。

8.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

9、盖竹柏影也:原来。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罢了。

五、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⒈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色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⒊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六、文本解读

1、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浓。

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朋;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真是咏月的丹青妙手。

2、此文是苏轼在遭遇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3、这篇文章中的“闲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不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复杂的意味。(1)这里“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闲人”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3)“闲人”也包含自我排遣的豁达和悠闲赏月的欣喜。

4、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答:点睛之笔。一方面,它反映了作者作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

七、延伸拓展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有关月亮的散文,它在众多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夜空中美丽的月亮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否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不少于三首)

教学反思

文档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带答案

课题第三单元11.《记承天寺夜游》主备人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导入,解题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伤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念友之情)今天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文中别具一格,让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