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这一天,佛山市白昼时间为15小时
C.这一天,我国东南沿海有台风灾害
D.这一天,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B地
2009年3月28目,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时间20点30分至21点30分熄灯一小时,以此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结合下图,完成2~3题。
2.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灯先后顺序是:旧金山、堪培拉、北京、雅典、伦敦
B.昼长由长到短顺序是:堪培拉、雅典、旧金山、北京、伦敦
C.日出先后顺序是:堪培拉、北京、雅典、伦敦、旧金山
D.自转速度大小顺序是:堪培拉、雅典、旧金山、北京、伦敦
3.该活动主要出发点是应对( )
A.酸雨危害 B.光化学烟雾
C.全球增温 D.臭氧层破坏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
A.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 B.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
C.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 D.气温日较差减小
5.城市布局受河流影响,且形状成带状分布的城市是( )
A.重庆 B.武汉 C.兰州 D.西安
6.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该表说明( )
水价(元/吨) | 有效利用率(%) | |
广州地区 | 0.3 | 33 |
京津地区 | 1.6 | 52 |
日本东京 | 14 | 87 |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读下图回答7~9题。
7.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摸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9.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减少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增大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当地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变化,主要是受影响。( )
A.自然条件变化 B.交通运输条件变化
C.城市化的进程 D.市场需求的变化
11.与水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的优点是( )
A.运量大 B.投资少 C.运费低 D.受自然因素影响小
40.图甲表示某日昼长状况,乙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30分)
12
0
甲图
乙图
(1)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 此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6分)
①北京 ②上海 ③广州 ④长春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 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2) 9月23日昼夜状况是 ,在甲图中画出该日的全球昼长状况。(4分)
(3)甲图所示日期,乙图河口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 (高或低)。原因是
(4分)
(4)乙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河流主要靠 补给,图中湖泊对河流的 (填字母)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河流径流量变化较 。 (小或大) (8分)
(5)乙图中d处地貌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4分)
(6)乙图中,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这些植被遭毁,会使河口地带的海岸发生什么变化? 。 (4分)
41.(26分)萍乡工业以1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下图为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E
乙
甲
资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资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资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图8
(1)萍乡市位于 省西部。土壤类型是 (4分)
(2)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阻力是 。(2分)
(3)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8分)
(4) 据资料三判断除煤炭资源外,该市还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6分)
(5) 该市拟在乙图中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 ,简述你判断的原因 。(6分)
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晚练试题05·政治卷
24.2010年10月8日,总理在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并发表演讲,呼吁欧洲的领导人和工商界不要参与压迫人民币升值,否则将给全世界带来灾难。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过大会使( )
①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减弱,出口企业经营困难
②工人失业人数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③外商生产成本上升,进口贸易受阻
④居民人民币存款储蓄缩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6%,我国连续8个月实际利率为负。回答下题。
25.面对CPI不断走高,我国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取行政手段,商品市场价格
②提高工资和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
③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④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小幅加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等词语体现了人们对于环保节能意识的日益扩大。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时尚,由此带动了低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这表明( )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③一个新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绿色健康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2010年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需要( )
①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②解决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③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城镇化 ④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2010年7月15日,《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改革的意见》要求粮食主产区要合理确定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当市场粮价低于粮食生产成本时,省级可制定收购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当市场粮价高于保护价时,要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粮食。上述体现了我国宏观手段是(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货币手段
29.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发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违背了客观规律
30.据科学家预测,安徽、山东和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在2010年1月15日可以观测到日环食,这一预测已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 )
A.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人们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人的预测能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的影响
31.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亿美元贸易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
C.搞好局部,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32.新中国六十年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讲述的是以为首的党人为了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如何与各民主党派结成深厚友谊,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从哲学上看,新中国成立之所以经历艰难曲折,是因为( )
①新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②旧事物总是竭力扼杀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③任何事物发展的道路都是迂回曲折的
④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具有丰富个性的典型形象。而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以上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
③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4.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30.下列说法中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②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③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行》)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6.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0分)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山东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山东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10分)
37.材料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后,某校高三同学就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学习讨论。
对于校园中争论很大的“蒋方舟现象”。同学们对此形成了正方、反方两派意见。正方:蒋方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清华降分录取是招生改革的一个成功例子,无疑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反方:清华降分录取的举动是严重违反教育资源公平竞争的原则,蒋方舟这样做有点投机取巧并侵害了别人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权益。
在素质教育之下,应该如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呢,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
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可如何避免所谓的“黑幕”、“权钱交易”,让自主招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不拘一格选人才”?
(1)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对上述“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进行评析。(16分)
材料四 下表为A市2008-2010年能耗与排放状况:
2008年与2007年同比 | 2008-2010年累计 | |
单位GDP消耗 | 下降4.59% | 下降10.08% |
化学需氧量 | 减少4.42% | 减少6.61%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减少5.95% | 减少8.95% |
(2)结合材料四,请你对A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五: 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3)结合材料五说明,A市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要求?(11分)
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晚练试题05·政治卷·参
24、A 25、C 26、C 27、C 28、C
29、D 30、C 31、D 32、D 33、D 34、A 35、D
36.(1)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节能减排。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③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否则会遭受自然的惩罚。(每个要点3分。)
(2)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摒弃错误观念,符合这一观点。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节能减排,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符合这一观点。
③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符合这一观点。
④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防止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的出现,防止节能减排负面影响的出现,符合这一观点。(每个要点2分)
37.(1)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应该全面分析、正确对待教育改革。(4分)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4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之路。教育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坚定信念,讲究方法,最终会获得成功。(4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育改革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4分)
(只要言之有理,从其他哲学角度回答也可给分)
(2)A市GDP增加,而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污染能耗降低,说明了该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4分)
(3)A市的做法符合以下要求: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3分)
②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的要求。(3分)
③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要求。(2分)
④运用财政、行政等宏观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3分)
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晚练试题05·地理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