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参】
1.阿谀奉承比喻 2.①当面②抵触、矛盾 3.某备有一百高帽 4.D、 E
5.略。(示例:①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②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
《薛谭学讴》【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参】1.①不,没有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5.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参】 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东施效颦》【参】
1、pín qiè 2、回来 她,指丑妇 妻子和儿子,离开,跑 3、紧紧地关闭家门不敢出来。 但不知道皱眉头产生美的真正原因。 西施患心口痛的病,在乡里走路时皱着眉。4、见而美之 5、不管持讽刺还是赞美的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6、盲目地效仿别人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推敲》【参】
1、回答 骑着马一同走 平民百姓 2、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3、在学习和创作上精益求精 4、反复琢磨
《买椟还珠》【参】
1、用 做 2、郑国人买了他装珠子的木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他了。
3、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的人。
初一第二学期文言文阅读补充资料
(一)鲁人徙越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
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
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二)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②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
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②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即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译文】
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一头牛有几万斤重,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听说了这件事,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三)孟母教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④其织,以此戒⑤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
① 诵:背诵。②辍(chuò)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諠(xuān):遗忘。④裂:割断。⑤戒:警告。
【译文】
孟子小时背书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有时孟子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再接着背诵下去,他的母亲知道他是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把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四)《论语》选段
【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由:即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的弟子。他比孔子小九岁。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常提出意见。女:通“汝”,你。言:品德、德行。蔽:弊病。居:坐下。好:爱好。也:句中舒缓语气词。
贼:危害。绞:说话尖刻。 乱:犯上作乱。
【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五)欧阳修论作文
【原文】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⑤指摘:挑剔,批评。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六)戴嵩画牛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①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不可改也。
【注释】
①戴嵩:唐代著名画家。②囊:袋子。此处指画套。③拊掌:拍手。④搐:抽缩。⑤掉尾:摇尾巴。⑥然:认为正确。⑦婢:女佣人。
【译文】
四川有个周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它。有一天,他在太阳底下晒书画,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人,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七)蔡璘重诺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①。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②,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③。”卒辇④而致之。
【注释】
①敦风义:重视情义。敦:重视;风义:情谊。②亡何:不久。③郎君:古代对年轻男子的尊称。这里相当于“你”。④辇:载运。
【译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为人重承诺和责任,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把一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下字据。不久,那位朋友死了。蔡璘叫朋友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他感到很惊讶,不接受,说:“嘿,没有这回事呀,哪里有寄放千金却不立字据的?并且我的父亲不曾告诉过我。”蔡璘笑着说:“字据在我的心里,不在纸上。你父亲了解我,所以没有跟你讲。”最终用车把钱运送给他。
(八)狼子野心
【原文】
有富室①,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②,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③厅事④,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⑤,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⑥,则二狼伺⑦其未觉,将啮⑧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⑨。
此事从侄虞惇⑩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耶?
【注释】
①富室:富贵人家,这里指有钱的人。②杂畜(xù):混在一起喂养。③昼寝:白天睡觉。④厅事:大厅,厅堂。⑤周视:向四周环视。⑥俟(sì):等待。⑦伺(sì):暗中观察。⑧啮(niè):咬。⑨革:动物的皮。⑩从(zònɡ)侄虞惇(dūn):堂侄虞惇。遁逸:隐藏。阳:表面上。测:难以揣测的阴谋或企图。贻(yí):送给,这里作“取”讲。
【译文】
有一富人偶然抓到两只小狼,带回家里与家狗一同畜养,小狼也能与狗和平相处。稍微养大些也很驯服,使人竟忘记它们是狼了。
有一天,主人白天在厅堂里睡觉,忽然听见一群狗汪汪地发出狂怒的叫声,吃惊地坐起来,看看周围并没有人,就又躺下准备接着睡。狗又像刚才那样叫起来,他便假装睡觉暗中观察。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着后,咬断他的咽喉,狗狂叫是要阻止两只狼靠近他。于是主人杀了两只狼,剥了它们的皮。
这件事是听叔伯侄子虞惇讲的。
人们所说的狼的幼崽也有吃人的野心,果真不假。但其野心只不过隐藏起来罢了。它表面上表现得很亲昵,而暗地里心怀阴谋,更何止是野心呢!这野兽本性是吃人的,不必说它,问题是这位有钱人为什么要自找灾祸呢?
(九)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②,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③之
仙都。自康乐④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歇:停止,消散。②颓:落,落下。③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④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译文】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
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快要落山时,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
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十)圯上老人
【原文】
良尝闲①,偷窃步游下邳圯上②,有一老父,衣褐③,至良所,直④堕其履圯下,顾⑤谓良曰:“孺子⑥,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⑦。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⑧!”良业⑨为取履,因长跪⑩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注释】
①良尝闲:良,指张良。后成为刘邦占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闲,空闲。②下邳(pī)圯(yí)上:下邳,地名,在今江苏邳县南;圯,桥。③衣褐(hè):穿着粗布短衣,这是古代贫贱人的穿着。④直:故意。⑤顾:看。⑥孺子:小家伙。这是不礼貌的称呼。⑦殴(ōu):打。⑧履我:把鞋给我穿上。履,作动词。⑨业:已经。⑩长跪:挺身跪着。殊:很。目之:看着他。目,作动词。里所:所即“许”,一里左右。平明:天亮。期:约会。有顷:不多一会儿。一编书:一册书。古代文字书写在竹简上,用皮条或绳子编联在一起,故叫“编”。《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所作的兵书。
【译文】
张良曾经空闲无事,悠闲地散步到下邳的桥上,有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看着对张良说:“小家伙,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感到惊讶,想揍他一顿。因为对方是老人,就强忍着,走到桥下去捡鞋子。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想到)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子捡了上来,就跪下来给(老人)穿上鞋子。老人伸出脚让张良穿上,(而后)笑着离去了。张良很惊奇,随即就盯着老人的去向。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个)小家伙,可以教导!过五天,天亮,跟我在这里碰头。”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下来说:“是。”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可是)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来迟了,为什么?”(说罢)走了,(叮嘱一句)说:“再过五天早一点来会见。”五天后鸡刚啼,张良就出门了,(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又生气地说:“来迟了,为什么?”(说罢)走了,(再叮嘱一句)说:“过五天再早一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桥上去了。隔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老人)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再也不见了。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