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真题集详解版】2012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15:00
文档

【真题集详解版】2012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

2012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参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3分)(2012•广东)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C.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质子原子核考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1261925专题:应用题。分析:要求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的构成.解答: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
推荐度:
导读2012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参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3分)(2012•广东)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C.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质子原子核考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1261925专题:应用题。分析:要求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的构成.解答: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
2012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3分)(2012•广东)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B.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C.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考点:

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要求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的构成.
解答: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因此从小到大的顺序应为:

原子、原子核、质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世界微观的构成,是一道基础题.
 

2.(3分)(2012•广东)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

质量B.

温度C.

内能D.

密度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②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因为温度发生了改变;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④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解答:解:

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只有质量是不变的.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质量、温度、内能和密度的特点,应该熟悉它们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条件.
 

3.(3分)(2012•广东)图中的四个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的花纹

B.

浴室脚垫做得凹凸不平

 C.

在合页轴上加润滑油

D.

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解:A、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B、浴室脚垫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脚和脚垫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C、在合页轴上加润滑油,是相互接触的两表面彼此离开,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

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手和瓶盖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在生活中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分)(2012•广东)图中小磁针的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从电源入手,先判断电流的流向,再利用安培定则可确定螺母管的极性,最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解答:解:

①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所以A不符合题意.

②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所以B不符合题意.

③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所以C不符合题意.

④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的应用.安培定则涉及三个方向:①电流方向;②线圈绕向;③磁场方向;关于这方面的考查,一般是直接或间接告诉其中的两个,利用安培定则来确定第三个方向.

 

5.(3分)(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色一定不同B.

音调一定不同
 C.

响度一定不同D.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考点:

音调。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

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最低,fa.4的音调最高;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解:因为dou.1 和 mi.3 两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低,mi.3 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调越高,频率越高的理解和掌握.
 

6.(3分)(2012•广东)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石墨烯的两位俄裔科学家.石墨烯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的熔点超过2000℃,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属性.可以预见,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将相当广阔.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

 A.

隧道掘进机的钻头B.

炒菜锅
 C.

高压输电线D.

家用保险丝
考点:

物质的物理特征;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本题的石墨烯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质是拉力好、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硬度大、熔点高等,根据它的这些特性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用途.

保险丝需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材料.高压输电线需用抗拉性好、导电性能好的材料.

解答:解:A、隧道掘进机的钻头,利用了它的硬度大的特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炒菜锅,利用了它的导热性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高压输电线,利用了它的导电性好的特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墨烯熔点高不能用来做保险丝,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关心科技发展的一道较简单的基础题.解题时一定要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的特性入手.
 

7.(3分)(2012•广东)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考点:

物体的颜色。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
解答: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2012•广东)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填单位);电磁波的波长越长其频率就越 低 ;电磁波 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波速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解答:解:由课本基础知识可知,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任何一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则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所以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的波长就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m/s;低;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波的速度、波长波速频率间关系以及电磁波的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9.(3分)(2012•广东)如图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圆弧轨道,将一小球由轨道的P点自由释放,滚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动能先变 大 后变 小 ,重力势能 先变小后变大 .

考点:

动能的影响因素。1261925

专题:

应用题。
分析:(1)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解答:解:(1)小球由轨道的P点自由释放,在运动到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变小,速度越来越快,动能变大;

(2)在小球由最低点滚动到Q点的过程中,小球质量不变,高度变高,重力势能变大,速度越来越小,动能变小.

故答案为:大;小;先变小后变大.

点评:本题只要熟知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即可求解.
 

10.(3分)(2012•广东)如图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保持U形磁铁不动,闭合开关,若金属棒ab竖直向上运动,此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 不偏转 ;若金属棒ab水平向左运动,此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 偏转 .如果保持金属棒ab不动,闭合开关,当U形磁铁水平向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 偏转 .(均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考点:

电磁感应。1261925

专题:

实验题。
分析:蹄形磁体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磁感线方向从上到下.根据磁感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分析回答.

解答:解:

闭合开关,金属棒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1)若金属棒ab竖直向上运动,金属棒不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

(2)若金属棒ab水平向左运动,金属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3)保持金属棒ab不动,当U形磁铁水平向右运动时,金属棒和磁场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金属棒也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故答案为:不偏转;偏转;偏转.

点评:记住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条件有三个: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六个字:“闭合”、“部分”、“切割”.

 

11.(3分)(2012•广东)如图的装置可用来定性研究 焦耳 定律.将电阻R甲与R乙(R甲>R乙)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使时间和 电流 相同,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 电流产生热量 的多少.

考点:

焦耳定律。1261925

专题:

实验题。
分析:根据以下分析答题:

(1)由图示装置可知,两电阻串连接入电路,流过两电阻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流过电路的电流可由电流表读出;

(2)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可改变电路电流大小,电流流过电阻时产生热量的多少可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进行比较;

(3)利用该装置可以定性研究电阻产生的热量与流过电路的电流I、电阻阻值R通电时间t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解答:解:(1)如图的装置可用来定性研究焦耳定律;

(2)将电阻R甲与R乙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使时间和电流相同;

(3)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焦耳;电流;电流产生热量.

点评:本题是关于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是一道基础题.
 

12.(3分)(2012•广东)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  (用m、a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的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 1:1 ,压强之比P甲:P乙= 3:2 .

考点:

密度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1261925

专题:

计算题。
分析:(1)知道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边长,可求金属块的体积,又知道金属块的质量,利用公式ρ=求金属块的密度;

(2)由于甲、乙两种方式都是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可得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求出受力面积关系,利用p=求对地面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

(1)金属块的体积:

V=a3,

金属块的密度:

ρ==;

(2)由题知6个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G总=6G=6mg,所以F甲:F乙=1:1;

由图知,地面的受力面积S甲=3a2,S乙=2a2,所以S甲:S乙=3a2:2a2=3:2,

∵p=,F甲:F乙=1:1;S甲:S乙=3:2,

∴p甲:p乙=3:2.

故答案为:;1:1;3:2.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是本题的关键.
 

13.(3分)(2012•广东)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围)是 210 g.若将此天平调节平衡后测一物体的质量,物体应放在 左 盘.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直至天平平衡.

考点:

天平的使用。1261925

专题:

实验题。
分析:(1)天平的称量范围是指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值的和.

(2)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计算物体的质量.

(3)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当右盘加最小砝码右端下沉,取下最小砝码左端下沉时,要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解答:解:(1)天平的称量范围是:100g+50g+20g+20g+10g+5g+5g=210g.

(2)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3)当加人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这时应该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故答案为:210;左;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点评:学生容易认为天平的测量范围是砝码质量之和,忽略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14.(3分)(2012•广东)有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如图甲.电源电压为24Ⅴ,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4Ⅴ,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 60 Ω.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的实际功率为3.6W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12 Ⅴ,滑动变阻器R连人电路的阻值是 40 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功率的计算。1261925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1)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工作,根据图象读出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灯丝的电阻;

(2)先根据P=UI从图象中得出灯泡的实际功率为3.6W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R连人电路的阻值.

解答:解:(1)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UL=24V,由图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IL=0.4A,

灯泡的电阻RL===60Ω;

(2)由图象可知,当UL′=12V,I=IL′=0.3A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L′=24V﹣12V=12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滑===40Ω.

故答案为:60;12;4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不同电压下通过灯泡的电流.
 

三、作图题(共8分)

15.(8分)(2012•广东)(1)画出图1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

(2)如图2,杠杆OB可绕O点转动,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的力臂L.

(3)画出图3中人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4)根据图4中光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

(5)声控开关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某地下通道两端的人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螺纹灯泡,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人,灯泡都能接通电源发光.请按题意将图5的电路连接完整.

考点:

力的示意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家庭电路的连接。1261925

专题:

作图题。
分析:(1)物体静止,则受平衡力,这两个力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2)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判断出光线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来确定透镜的类型.

(5)串联电路中,各开关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开关互不影响,据此结合题意来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解答:解:(1)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G,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F,注意两个力大小相等,所画的长度要相等,如下图:

(2)过支点O向F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为F的力臂,如图所示:

(3)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4)由给出的光线可知,原本向中间会聚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平行不再会聚,故虚线框内的是凹透镜,如图所示:

(5)两个声控开关串联会相互影响,只有都闭合时灯才发光;两个声控开关并联会互不影响,可以控制灯的亮灭,根据“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人,灯泡都能接通电源发光”,所以两开关应并联,如下图所示:

点评:(1)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2)力臂的画法,首先要掌握力臂的概念,找出支点和力的作用线,从而正确地画出力臂.

(3)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4)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能力,能够根据题意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

16.(6分)(2012•广东)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物体的宽度是 1.40 cm.

(2)如图2,电能表的示数为 1931.6 度;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1000转,表示此段时间内用了 0.4 度电.

(3)如图3的电压表,若选0~3Ⅴ的量程,读数为 2.6 Ⅴ;若选0~15Ⅴ的量程,读数为 13 Ⅴ.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1261925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①测量物体长度时,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测量结果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电能表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度”,示数最后一位是十分位;已知电能表转盘转速和转动的转数,列出方程求解消耗的电能;

③读取电压表示数时,先要明确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不同量程,指针在同一位置,电压对应关系为5:1.

解答:解:

(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物体长度为L=1.40cm;

(2)电能表的示数为1931.6kwh;

设消耗的电能为W,根据题意得

=

W=0.4kwh;

(3)电压表选0~3Ⅴ的量程,读数为2.6V;若选0~15Ⅴ的量程,读数为13V.

故答案为:

(1)1mm;1.40;

(2)1931.6;0.4;

(3)2.6;13.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7.(7分)(2012•广东)如图,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10N/kg) 

(1)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序123456789
h/cm0246810121416
F/N9.07.86.65.44.23.01.81.81.8
①依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的方格纸中画出F与h关系的图象.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减小 ;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不变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表格中可知:在做次序3的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2.4 N.

(3)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人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900 Pa.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1261925

专题:

实验题。
分析:(1)实验目的是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拉力和物体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测量工具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①根据实验数据设计图象时,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根据数值确定标度,最后描点连线做出图象;

②实验过程分两步:物体浸入水中到完全浸没;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可以从数据中得出;

③对比实验次序1和3可以得到物体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受到的浮力;

(3)已知物体的底面积和高度,可以得到体积;物体完全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的体积;已知物体的体积和容器的底面积,可以得到放入物体排开水的深度;已知水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水的深度,利用P=ρgh可以得到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

解答:解:

(1)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物体底面到水面的距离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

(2)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象如下: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象,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减小;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不变;

③由实验次序1知,物体的重力为G=9N,实验次序3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6.6N,

所以此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9N﹣6.6N=2.4N;

(3)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0=S0h0=60cm2×12cm=720cm3排开水的深度为h===9cm=0.09m

增加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0.09m=900Pa

故答案为:

(1)刻度尺;

(2)①F与h图象关系如下:

②减小;不变

③2.4;

(3)900.

点评:探究F与h的关系时,在未浸没之前,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忽视了深度变化引起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

 

18.(6分)(2012•广东)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  2A”、“50Ω  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实物图连接完整(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2)小李实验时,在c、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Ⅴ,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 F (选填“E”或“F”)端移动,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5V不变 .

(3)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50Ω 1A” .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40Ω;若选用规格为“20Ω,2A”滑动变阻器,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 .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1261925

专题:

实验题;作图题。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电阻R串联,可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和最小定值电阻的阻值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然后根据电流从正接线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

(2)将5Ω的电阻换成了10Ω的电阻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要探究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必须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不变,为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要通过调节滑片,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从而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值.

(3)判断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格,同时要考虑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答:解:(1)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6A;则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故将电流表“0.6A”的接线柱与开关的右接线柱相连,“﹣”接线柱与电阻丝的b接线柱相连;如图所示:

(2)将5Ω的电阻换成了10Ω的电阻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小,电阻分得的电压变大;要探究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必须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不变,所以应调节滑片向F移动,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1.5V时,读取电流表示数.因此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5V不变.

(3)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40Ω;若选用规格为“20Ω,2A”滑动变阻器,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因此需要选择“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Ω.

故答案为:(2)F;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5V不变;(3)“50Ω1A”;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40Ω;若选用规格为“20Ω,2A”滑动变阻器,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并且能够根据题目数据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不但考虑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电流,也要考虑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电路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稍大于电路需要的电阻,这样,滑动变阻器既能满足电路要求,也能使电路准确获得需要的数据.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

19.(7分)(2012•广东)如图,小王站在高3m、长6m的斜面上,将重200N的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大小恒为120N,所花时间是10s.求:

(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考点:

斜面的机械效率;速度的计算;功率的计算。1261925

专题:

计算题。
分析:(1)知道斜面长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知道拉力和斜面长,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总功),知道所用的时间,利用P=求小王对木箱⒕做功的功率;

(3)知道斜面高和木箱重,利用W=Gh求利用斜面做的有用功,再利用公式η=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1)v===0.6m/s;

(2)W总=Fs=120N×6m=720J,

P===72W;

(3)W有用=Gh=200N×3m=600J,

η==≈83.3%.

答:(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为0.6m/s.

(2)小王对木箱做功的功率72W.

(3)斜面的机械效率83.3%.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斜面时,速度、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20.(6分)(2012•广东)某保温电热水壶电路如图,S是温控开关,R1为加热器.当开关S接到a时,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此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5A;当水烧开时,开关S自动切换到b,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此时电热水壶的电功率为165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阻值的影响),求:

(1)加热电阻R1的阻值是多大?

(2)在保温状态下,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多少?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1261925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1)当开关S接到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的阻值;

(2)当开关S切换到b时,两电阻串联,根据I=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即为通过电阻R2的电流.

解答:解:(1)当开关S接到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且I1=5A,

R1的阻值R1===44Ω;

(2)当开关S切换到b时,两电阻串联,P保温=165W,

电路中的电流I2===0.75A.

答:(1)加热电阻R1的阻值是44Ω;

(2)在保温状态下,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0.75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8分)

21.(6分)(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B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6012缩小
23015缩小
32020等大
41530放大
51260放大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大 ;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减小 .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1261925

专题:

实验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认真分析AB凸透镜焦距数值,根据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100cm”,可得出结论.

(2)分析表中的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录像的性质要全面,或只通过一块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就得出结论,欠普遍性.

解答:解:(1)如果选择A透镜,当“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u>2f时,即物距大于100cm,此时f<v<2f,即像距大于50cm小于100cm,而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100cm”,所成的像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在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所以不能选A透镜,只能选择B透镜.

故选B.

(2)①表中数据物距越来越小,像距越来越大,像由缩小到等大到放大.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来越大,像距越来越小,即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①大;②减小.

(3)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全,(或只通过一块平面镜成像情况,要得到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欠普遍性,或只研究了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没有研究成虚像的情况).

故答案为: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通过例举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总结结论,考查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这种考查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部分习题要把整个习题读完,对照题目给定的一些结论进行仿写,避免没有头绪.
 

22.(6分)(2012•广东)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用PTC元件(即半导体陶瓷材料)制作了一个电加热保温杯.常温下的凉开水放在杯内可加热至60℃,并利用这种元件的特性设定保温温度为60℃.已知所用的PTC元件的阻值RT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甲,使用时PTC元件如图乙接入家庭电路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60℃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22 mA,通电1min,PTC元件消耗的电能是 290.4 J.

(2)PTC元件的最大电功率是 24.2 W.

(3)保温杯可以利用PTC元件的特性进行保温的原理是:当温度达到60℃时,PTC元件发热功率等于散热功率(即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等),温度保持不变.从图甲可以看出,①当它的温度高于60℃时, PTC元件的电阻Rr增大,由公式P=可知PTC元件发热功率变小,发热功率小于散热功率 ,温度下降;②当温度低于60℃时, PTC元件的电阻Rr减小,由公式P=可知PTC元件发热功率变大,发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 ,温度上升.因此保温杯中的水可以保持在60℃左右.

考点:

电功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1261925

专题:

计算题。
分析:(1)从乙图可知,电路中只有电阻Rr,根据环境温度,由甲图可以判断出电阻Rr的大小,知道电源电压,根据欧姆定律I=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又知道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W=UIt计算出PTC元件消耗的电能.

(2)由公式P=可知,要想PTC元件的电功率最大,此时PTC元件的电阻Rr应最小.首先从甲图中读出PTC元件的最小电阻,再利用公式P=计算出PTC元件的最大电功率.

(3)知道当温度达到60℃时,PTC元件发热功率等于散热功率.首先判断出当温度高于60℃或低于60℃时,PTC元件的电阻Rr的变化,再利用公式P=判断出PTC元件发热功率的变化,最后判断出当温度高于或低于稳定温度时发热功率与散热功率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判断出温度的变化.

解答:解:

(1)从乙图可知,电路中只有电阻Rr,

当温度为60℃时,由甲图可知电阻Rr=10KΩ=10000Ω,

而电源电压为U=220V,

∴电路中的电流为:I===0.022A=22mA.

而t=1min=60s,

∴消耗的电能为:W=UIt=220V×0.022A×60s=290.4J.

(2)从乙图可知,PTC元件的最小电阻为Rr小=2KΩ=2000Ω,

∴PTC元件的最大电功率为:P最大===24.2W.

(3)①当温度达到60℃时,PTC元件发热功率等于散热功率,温度保持不变.

从图甲可以看出,当它的温度高于60℃时,PTC元件的电阻Rr增大,由公式P=可知PTC元件发热功率变小,发热功率小于散热功率,温度下降;

②从图甲可以看出,当它的温度低于60℃时,PTC元件的电阻Rr减大,由公式P=可知PTC元件发热功率变大,发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温度上升;因此保温杯中的水可以保持在60℃左右.

故答案为:(1)22;290.4.

(2)24.2.

(3)PTC元件的电阻Rr增大,由公式P=可知PTC元件发热功率变小,发热功率小于散热功率;PTC元件的电阻Rr减小,由公式P=可知PTC元件发热功率变大,发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

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的计算和的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对公式和公式变形的理解和应用,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图象法为物理中常用方法,应学会熟练应用.在应用中重点掌握:①图象中坐标的含义;②图象的变化;③截矩的意义;④斜率的意义.

 

23.(6分)(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如图甲)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

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空气能热水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能效比,它是指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能(Q)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的比值.能效比越高,说明热水器的制热效果越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在 蒸发器 中汽化,在 压缩机 中液化.

(2)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空气 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 水 中.

(3)某品牌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参数如下:

电源电压额定输入功率/kw

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能效比
220V0.8420563.4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1h可产生的热水的体积为 68 L.[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热量的计算。1261925

专题:

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致冷剂把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外面.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致冷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致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致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

(3)已知空气能热水器的电功率和工作时间,可求出消耗的电能;已知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末温,以及能效比可求出质量,进而求出体积.

解答:解:(1)空气能热水器制冷的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使温度降低.

(2)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并传给水从而来制造热水.

(3)电功率P=0.84kw,工作时间t=1h,则消耗电能W=pt=0.84kw×1h=0.84kw•h=3.024×106J;

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能(Q)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的比值为3.4,即=3.4,则Q=3.4×W=3.4×3.024×106J=1.02816×107J.

由Q=cm(t﹣t 0)得水的质量m===68kg;

由ρ=得水的体积V===68×10﹣3m3=68dm 3=68L.

故答案为:(1)蒸发器;压缩机;(2)空气;水;(3)6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过程和热量的计算以及电功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空气能热水器属于新产品,针对新产品,重大事件,都是中考的热点,一定要关注.
 

文档

【真题集详解版】2012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

2012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参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3分)(2012•广东)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C.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质子原子核考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1261925专题:应用题。分析:要求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的构成.解答: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