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概貌
全册共有19个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情况详见“教学进度”表。
二、本册教材单元和课时教学内容安排特点→
本册单元和课时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例如色彩内容:认识自然色调(《春天在哪里》、《盛开的鲜花》)→图案用色(《折剪蝴蝶》、《笔筒设计》)→染色(《美丽的丝巾》);造型(设计)内容:线造型(《春天在哪里》、《盛开的鲜花》)→对称形(《折剪蝴蝶》→对称拓印(《倒影》)→拓印(《印印画画》)→拼贴拓印(《纸版画人像》)→染纸印(《美丽的丝巾》)。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例如:了解自然:《春天在哪里》、《盛开的鲜花》、《向日葵》、《折剪蝴蝶》、《可爱的猫咪》、《倒影》;反映社会生活的民间工艺:《美丽的丝巾》、《做香囊,迎端午》
本册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也考虑到工具和材料准备和教学的便利性,将教学所需工具和材料相同、相近的课,相对集中地安排在一起。
三、教学目标
1、 “造型·表现”领域
A、涉及内容
《盛开的鲜花》、《田园风光 》、《倒影》、《印印画画》、《纸版画人像》、《向日葵》、《夏天 》、《可爱的猫咪》、《潺潺的小溪水》
B、相应目标
运用多种媒材及手法,通过基本造型来表现生活中的植物、动物及人物。
2、“设计·应用”领域
A、涉及内容
《我的爱心卡 》、《折剪蝴蝶 》、《 小画框》、《笔筒设计 》、《 闪闪的星星》、《美丽的丝巾》、《做香囊,迎端午》
B、相应目标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乐趣。
3、“欣赏·评述”领域
A、涉及内容
《民间年画 》、《 我们画我们评》
B、相应目标
能欣赏简单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4、“综合·探索”领域
A、涉及内容
《 春天在哪里》
B、相应目标
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运用多种造型方式表现春天。
2、方法与素养
⑴继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⑵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⑶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⑵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⑶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潜能,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进度:
周 次 | 起讫日期 | 课 时 | 课 题 | 学习领域 |
1 | 2.13-2.18 | 2 | 《春天在哪里》 | 造型·表现 |
2 | 2.20-2.24 | 2 | 《盛开的鲜花》 | 造型·表现 |
3 | 2.27-3.3 | 2 | 《田园风光》 | 造型·表现 |
4 | 3.6-3.10 | 2 | 《我的爱心卡》 | 设计·应用 |
5 | 3.13-3.17 | 2 | 《折剪蝴蝶》 | 设计·应用 |
6 | 3.20-3.24 | 2 | 《小画框》 | 设计·应用 |
7 | 3.27-3.31 | 2 | 《笔筒设计》 | 设计·应用 |
8 | 4.3-4.7 | 2 | 《倒影》 | 造型·表现 |
9 | 4.10-4.14 | 2 | 《印印画画》 | 造型·表现 |
10 | 4.17-4.21 | 2 | 《纸版画人像》 | 造型·表现 |
11 | 4.24-4.28 | 2 | 《民间年画》 | 欣赏·评述 |
12 | 5.1-5.5 | 2 | 《美丽的丝巾》 | 设计·应用 |
13 | 5.8-5.12 | 2 | 《 闪闪的星星》 | 设计·应用 |
14 | 5.15-5.19 | 2 | 《做香囊,迎端午》 | 设计·应用 |
15 | 5.22-5.26 | 2 | 《向日葵》 | 造型·表现 |
16 | 5.29-6.2 | 2 | 《夏天》 | 造型·表现 |
17 | 6.5-6.9 | 2 | 《可爱的猫咪》 | 造型·表现 |
18 | 6.12-6.16 | 2 | 《潺潺的小溪水》 | 造型·表现 |
19 | 6.19-6.23 | 2 | 《 我们画我们评》 | 欣赏·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