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 课程编码: | 适用对象:会展策划与管理管理专业 |
总学时/学分: | 实践(实验)学时:18 | 考核性质:考试 |
编制单位: | 执笔人: | 企业审核人: |
标准定位:近似国标 中 高 ○ ● ○ | 教学建议: ●任务驱动 ●项目化 ○学赛一体化 ●情境教学 | |
专业审定人: | 审定日期: | 院长: |
(一)制订依据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坚持就业导向,明确规格定位,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坚持科学性、可行性,突出先进性、引领性的工作原则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2018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引发《关于征求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年)>意见的通知》,就2017年以来形成的第一批353个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在这个背景下,我校人文与外语系会展策划与管理教研室修订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瞄准珠三角会展企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造,按照基础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现行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
《旅游学概论》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系统的研究旅游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本门课程以研究旅游的产生背景、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和活动规律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的媒介)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大类专业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并行课程为《管理学基础》、《现代礼仪与形体训练》、《会展设计与布置》、《会议策划与组织》等课程,后续课程主要包括《演讲与口才》、《参展商实务》、《会展服务》、《会展新媒体》等专业课程。本课程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理论、旅游活动的基本现象、对旅游产业及旅游经济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利用旅游基本理论对旅游活动现象进行剖析。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旅游现象的本质属性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等综合知识,为旅游大类(03-会展类)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知识基础。在悉尼协议理念指导下,本课程将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核心课程+模块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工作任务需要,有侧重地选取教学内容,从而把传统的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造为模块化教学,共设置了6个模块,对应课程内容,总计36学时。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学及旅游产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所学旅游学的知识认识、分析、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具体的目标如下表所示。
知识目标 | 技能目标 | 素质目标 |
1.掌握旅游的概念、作用;能对旅游现象进行辨析,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类型 2.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 3.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形成条件、主要类型及特征 4.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5.掌握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6.掌握旅游业定义、特点、性质、构成、影响和作用、发展 7.了解旅游饭店的各部分功能区,掌握饭店的类型和等级;了解旅游交通的方式及特点 8.了解旅游市场概况,理解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划分的标准及类型 9.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与手段 10.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基本现状;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掌握世界旅游业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 1.能识别旅游者,能分析个体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2.能分析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3.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评价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旅游线路、旅游产品 5.能对旅行社开展实地走访调查 6.能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能对旅游目标市场做出较正确选择 7.能为旅游企业做一些简单的营销策划 | 1.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和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尊重历史的观念,提高人文素养 3.树立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帮忙、共同学习、共同达到目标 4.培养良好的旅游营销人员素养 5.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位文明旅游的倡导者,示范者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属于模块化教学,共有6个模块,分别是走进旅游、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旅游市场及发展趋势模块。各个模块下细分教学任务,通过真实项目以及虚拟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旅游学概论知识。
课程内容 | 教学目标 |
模块一:走进旅游 任务1:旅游概念,作用及特点 | 1.掌握旅游的概念、作用 2.能对旅游现象进行辨析 3.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类型 |
模块二:旅游活动发展历程 任务1:旅游活动发展历程 | 1.了解古代的旅行 2.了解近代旅游的兴起与特点 3.了解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 4.熟悉中国旅游发展历程 |
模块三:旅游者 任务1:旅游者概念、形成条件、主要类型 | 1.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形成条件、主要类型 2.能识别旅游者 3.能准确界定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3.能分析个体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
模块四:旅游资源 任务1:旅游资源概念 |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征 3.能对家乡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评价 |
任务2: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1.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2.了解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及开发的原则 3.能辩证看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间关系 |
模块五:旅游产业 任务1:认识旅游业 | 1.掌握旅游业定义、构成、作用、发展 2.掌握旅游业部门组成说 |
任务2:认识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 1.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基本概念和类型 2.熟悉旅行社产品的开发、销售 3.能实地走访调查旅行社 4.熟悉旅游饭店集团化经营及绿色饭店创建 |
模块六:旅游市场及发展趋势 任务1: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 | 1.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 2.熟悉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3.了解我国旅游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
课程内容 |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 教学设计 | 学时 |
模块一:走进旅游 任务1:旅游概念,作用及特点 | 教学内容: 旅游概念,作用及特点 教学要求: 1.掌握旅游的概念、作用 2.能对旅游现象进行辨析 3.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类型 | 1.通过视频、案例、提问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旅游的概念,作用及特点等基础知识 3.布置随堂作业,要求完成课间思考题 4.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超星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随堂完成关于旅游的基础知识作业 | 6 |
模块二:旅游活动发展历程 任务1:旅游活动发展历程 | 教学内容: 旅游活动发展历程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的旅行 2.了解近代旅游的兴起与特点 3.了解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 4.熟悉中国旅游发展历程 | 1.通过视频、案例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发展史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古代旅行、近代旅游的兴起等基础知识 3.重点介绍托马斯库克 4.介绍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 5. 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超星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随堂完成关于旅游发展史基础知识作业 | 6 |
模块三:旅游者 任务1:旅游者概念、形成条件、主要类型 | 教学内容: 旅游者概念、形成条件、主要类型 教学要求: 1.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形成条件、主要类型 2.能识别旅游者 3.能准确界定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3.能分析个体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 1.通过视频、案例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者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旅游者的概念、旅游者的形成条件等基础知识 3.重点介绍旅游者的主要类型 4.要求学生完成课间思考 5.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超星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随堂完成关于旅游者基础知识作业 6.布置旅游者需求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问卷法得知某个群体的旅游者需求,并进行汇报 | 8 |
模块四:旅游资源 任务1:旅游资源概念 | 教学内容: 旅游资源概念 教学要求: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征 3.能对家乡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评价 | 1.通过视频、案例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资源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等基础知识 3.重点讲授核心知识,即旅游资源二分法和三分法的相关知识 4.布置家乡旅游资源汇报任务 5.学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家乡旅游资源分类”PPT汇报 6.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超星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随堂完成关于旅游资源基础知识作业 | 8 |
任务2: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教学内容: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教学要求: 1.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2.了解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及开发的原则 3.能辩证看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间关系 | 1.通过案例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3.重点讲授核心知识,即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及开发的原则 4.构建思考讨论情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间关系,开展小型辩论 5.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 6 |
模块五:旅游产业 任务1:认识旅游业 | 教学内容: 认识旅游业 教学要求: 1.掌握旅游业定义、构成、作用、发展 2.掌握旅游业部门组成说 | 1.通过视频、案例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产业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旅游业定义、构成、作用、发展等基础知识 3.重点讲授核心知识,即旅游业部门组成说的相关知识 4.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超星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随堂完成关于旅游产业基础知识作业 | 6 |
任务2:认识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 教学内容: 认识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教学要求: 1.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基本概念和类型 2.熟悉旅行社产品的开发、销售 3.能实地走访调查旅行社 4.熟悉旅游饭店集团化经营及绿色饭店创建 | 1.通过视频、案例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活动的媒介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等基础知识 3.重点讲授核心知识,即旅行社及其产品开发、销售的相关知识 4.布置旅行社调研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访谈提纲 5.学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体旅行社的调研并进行汇报 6.构建思考讨论情境,线上线下旅行社利弊,开展小型辩论 7.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超星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随堂完成关于旅游活动媒介的基础知识作业 | 8 |
模块六:旅游市场及发展趋势 任务1: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 | 教学内容: 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 教学要求: 1.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 2.熟悉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3.了解我国旅游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 1.通过案例等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对旅游市场有所认知 2.详细介绍旅游市场的概念、类型等基础知识 3.重点讲授核心知识,即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的相关知识 4.构建思考讨论情境,我国旅游市场竞争情况,开展小型研讨 5.布置会议旅游线路策划方案作业,要求学生能以小组为单位综合专业知识和课程所学知识,为与会者策划旅游线路,并做PPT汇报 6.注重课中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超星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随堂完成关于旅游市场基础知识作业 | 6 |
合计 | 54 |
为了建立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全过程的考核体系,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依据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将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一)坚持全程化考核原则
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
1.考核时间的全程化
将学习学习时间划分多个阶段,在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2.考核空间的全程化
考核空间应突破传统的教室内考核,内容包括上课提问考核、小组外出作业考察考核、小组讨论意见汇总考核、团队活动及课后作业考核等。
(二)考核形式
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考试形式为考查。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1.平时考核(40分)
平时考核包括:考勤考核占10分、实训作业占30分。
2.期末考核(60分)
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为主,题目难度适中,考题类型包括选择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考查范围涵盖课堂所授内容及实训项目的内容。
(三)考核评价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评价目标 | 评价 方式 | 评价 分值 |
1 | 家乡旅游资源展示汇报 | 1.能充分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并能够将家乡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整合 2.能够进行合理人员分工 3.能够进行汇报 |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6 |
2 | 班级/宿舍旅游需求问卷/访谈调查 | 1.能掌握问卷调查方法 2.能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卷 3.能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具体的班级(本班除外)旅游需求进行调查 |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4 |
3 | 某班级/宿舍旅游需求汇报 | 1.能以小组为单位对基于调查结构分析某个班级的旅游需求 2.能够制作文档、PPT等任意一种汇报材料 3.能进行流利汇报 |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4 |
4 | 基于班级/宿舍旅游者需求的旅游线路设计 | 1.能针对前面实训的结论设计旅游线路 2.能掌握旅游线路设计的内容和框架 3.能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旅游线路 4.能够制作文档、PPT等任意一种汇报材料并进行汇报 |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4 |
5 | 旅行社勘测及半结构访谈提纲设计 | 1.能掌握一手数据搜集方法——半结构化访谈法 2.能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旅行社设计半结构访谈提纲 3.能掌握访谈的流程 |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4 |
6 | 旅行社勘测及访谈汇报 | 1.能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具体旅行社进行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对旅游社员工进行半结构访谈,并做好记录 3.能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旅行社调研报告一份,PPT等汇报材料一份、并进行汇报。 |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4 |
7 | 会议旅游线路策划方案汇报 | 1.能分析与会者的旅游需求 2.能运用OTA的知识,以小组的方式设计国际会展旅游目的地自由行旅游线路 3.能够制作文档、PPT等任意一种汇报材料 4.能进行流利汇报 |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4 |
8 | 考勤考核 | 遵守课堂纪律,无旷课、迟到现象 | 形成性评价 | 10 |
9 | 期末考试 | 考查 | 总结性评价 | 60 |
合计 | 100 |
(一)推荐教材和指导书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刘琼英,汪东亮主编的《旅游学概论(第2版)》(“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教学参考书罗列如下:
[1]吴必虎 黄潇婷. 旅游学概论(第3版)(中国旅游业“十三五”高等教育教材)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2]傅广海. 旅游学概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
(二)硬件条件
本课程需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若课程涉及旅游活动现场还原环节,则需结合旅游综合实训室进行上课。
(三)师资条件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企业从业经验,经常参与旅游实践。
2.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及科研水平,具备合理而周密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良好的课程设计及开发能力。
3.邀请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工作者作为客座教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实践平台和信息化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项目方面,已与广州富众展览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完善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信息化平台方面,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课堂教学方面,以项目和任务带动教学,在实践当中逐步建构专业理论。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包括网络开放课程和重点参考的文献、行业标准、相关会展网站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