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16:29
文档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敦化市第四中学冯志玲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信息技术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转变学生的
推荐度:
导读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敦化市第四中学冯志玲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信息技术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转变学生的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敦化市第四中学  冯志玲

  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信息技术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课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经常以单独学习为主,较少进行协作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觉得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培养,采取活泼新颖的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索求知能力,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觉能力、合作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通过检索、学习、构思,进行合作探究,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二、采取目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教师的“教”,而更主要的是要辅助学生的“学”。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目标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可以很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实际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环节:

  1.确定目标:确定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2.提出问题:围绕目标,提出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考试用什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分析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本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对解决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去探讨、处理问题。老师适当地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或步骤。

  5.教学反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评和总结,发扬优势,指出不足。或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高其交流合作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协作学习能力

  当前,与建构主义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适应,协作探究学习成了为人所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课程中的内容设计探究性主题任务,学习者组合成小组,分别进行组内协作和小组间互动,从事研究性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在协作探究学习上具备了更多的潜在优势,可以为这种学习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创建由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的优势就在于其实践性,即通过在“研”中学,在“做”中学,最大限度地通过人的亲身经历去感知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领域里的虚拟现实技术,以电子信息装置取代原有的感知对象,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它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创造出所需要的“现实环境”,让学习者去“亲身经历”,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使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习者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因特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于学习者"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学习者可以轻松的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学习者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 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学习者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它所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密切信息技术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文档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敦化市第四中学冯志玲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信息技术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转变学生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