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填空:
(1)工具性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的和科学思想方法。
2.36岁的苏格兰单身母亲罗琳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她创作的儿童故事系列风靡全球,有35种语言版本,在115个国家出版,并因此进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百名富豪排行榜。其故事系列的主人公是。
3.请写出周杰伦带有“古典文化意味”的歌曲一首《》。
4.古诗文填空。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但愿人长久。
(3)流光容易把人抛。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5)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题(共30分)
(一)阅读小说《一只土碗》,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一只土碗
游睿
这是在先生家的客厅,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用钞票包装起来的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色,是在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睛,从规则的圆形眼镜片里透出一道专注的目光。先生端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才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20 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然后又搓了搓手说:“现在……现在5万元我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的话,价格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三年前,先生被一所大学邀去作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开始前先生谢绝了校方前来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这种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的生活方式。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并蹲下身来捡那只碗。但这时,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并没有破,但碗的边缘却掉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过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遥在这充满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学生转眼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先生的讲座很成功。讲座结束之后先生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这碗,已经破了几道口子,我看我干脆赔你一只碗好吗?”
学生摇了摇头说:“你以为你赔得起吗?”
“哦?”先生吃惊地看了看学生,“看来你已经知道了,那我就实不相瞒了,你这只碗的确是只价值不菲的古董。说吧,你准备多少钱卖给我?”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但你出多少钱都不卖,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给我找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晴一亮。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反正你也需要钱,我出2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最后学生转身走开,只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您愿出20 万的价格没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急需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20 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我就知道它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一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取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青年高兴地收下钱,接着起身。转身之际,青年马上又站住了:“我想问问,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它是一只平常的土碗,为什么还要出高价呢?”
“我当初出20万元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元是为了买一份教训!”先生并没有抬头,只一挥手,那只土碗顿时在地上摔得粉碎。
1.文中画线的句子“我当初出20万元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元是为了买一份教训”的“精神”和“教训”分别指什么?(3分)
2.如果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请阐述理由。(3分)
3.读有所味,读有所感,读有所言,是我们的阅读追求。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往往成为我们“感言”的落点。对此,我们既可以作整体的赏析,也可以作局部的品味。请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读书体会。
(14分)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0分)
“阳光老师”
朱树元
我曾经在一所颇有规模的、新兴的民办学校实习,认识了一位“阳光老师”。
他是澳大利亚人,大个子,五十来岁的样子,秃顶;他性格特别开朗,言谈举止活像一个小孩子。他的名字叫桑尼(SUN-NY,中文译为“阳光灿烂的”)。基于以上两点,我们都叫他“阳光老师”。
我没事时总是去听“阳光老师”的课,在我看来,他的课堂严格地讲不能称之为课堂,因为在我上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是正襟危坐、毕恭毕敬、鸦雀无声、胆战心惊的。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如一群快乐的麻雀,唧唧喳喳,七嘴八舌,想啥就说啥;孩子们坐得东倒西歪,自由自在,甚至有人走动互相探讨。“阳光老师”自己呢,一进教室,就脱掉长外套,随意地挂在讲台边;他有时一抬屁股,竟然坐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手舞足蹈。他虽然带了课本,却很少打开,他的课堂,几乎等同于聊天室。他从不呵斥任何孩子,他挂在嘴边的多是温和真诚的纠正和热情的鼓励。
我问他,这样是不是太放纵孩子们了?这样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吗?他说,如果孩子们上课时身心都不能放松,他们的思想怎么能够放飞?他们的智慧和灵感怎么能够激发?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如何学好它?学它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大胆地、毫无顾及地开口,说,表达,交流,哪怕是说错了,哪怕是离题万里。我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一个正常的婴儿在牙牙学语时,他总是错误百出,令人忍俊不禁,但他终究会变得伶俐起来。
“阳光老师”组织的考试与众不同,他的考试叫做“三六一”:英语笔试成绩占百分之三十,而且笔试题目都比较简单;师生聊天,也就是听力和口语,占百分之六十;还有百分之十是取决于学生是否“阳光”,如是否开朗、是否诚信、是否善于主动思考、提出希奇古怪、钻刻薄的问题等等。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孩子们往往都会取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阳光老师”,见是“阳光老师”的课,个个高兴得眉飞色舞。
我实习期满就离开了这所学校,“阳光老师”把他的电子邮箱留给了我。一次,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班上的几个学生,在全省英语口语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我真替他高兴。
暑假里,我兴致勃勃地来拜访“阳光老师”,却异常惊讶地获悉,他已经回国了。我给他发了封信,他很快就回了。他说他被中国的家长们“”了,家长们说,他的教学风格,只会导致学生们不懂规矩,在考试中吃亏;他说,他不会再回中国了,因为中国的家长和学校不需要他这样“松松垮垮”的老师;因为中国的教育不需要“阳光”,只需要分数。
4.文中的那位澳大利亚老师为什么我们都叫他“阳光老师”?(2分)
5.“阳光老师”上课有哪些特点?他为什么要那么做?(2分)
6.作者在文中提到两个学生获奖的事有什么目的?(2分)
7.文中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种什么现象?(2分)
8.你喜欢文中的“阳光老师”吗?由此,你觉得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2分)
三、问答题(共15分)
1.你认为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10分)
2.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5分)
四、教学设计题(共20分)
阅读散文诗《金色花》,先写一段解读文字,然后针对初一学生设计一份教案。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参及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
1.(1)人文性(2)科学精神
2.哈利·波特
3.青花瓷
4.(1)沉舟侧畔千帆过
(2)千里共婵娟
(3)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生子当如孙仲谋
(5)见贤思齐焉
(6)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阅读题
1.精神:人穷志不穷,坚守着朴素的生活和朴实的情感。教训:人是容易改变的,人心难测,尤其在这个物化的社会,真诚的帮助得不到真正的理解。
2.不可以。理由: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始终,小说的情节都围绕它展开;以一只土碗为标题,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以转变为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3.略。
4.因为他性格特别开朗,他的名字中文译为“阳光灿烂的”。
5.他上课时孩子们想说就说、想动就动,他自己也非常随便,他的课堂几乎等同于聊天室,从不呵斥学生。 他认为孩子上课时只有放松身心,才能放飞思想,才能激发智慧和灵感;只有大胆地、毫无顾及地开口、说、表达、交流,才能学好英语。
6.用以证明“阳光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
7.中国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分数,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8.开放题。如:喜欢;要多说、多练、多交流。
三、问答题
1.【答案要点】(1)注重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2)课堂有活力。《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3)学生得到发展。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学习氛围轻松愉悦。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
(5)课堂教学个性化。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
2.【答案要点】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主动的意识和能力。第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金色花
泰戈尔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去年母亲节时,德国一个九岁的孤儿,想把自己的爱献给妈妈,却又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选择帮助别人,并请求接受过他的帮助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他想,通过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他的妈妈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的。
这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文中的那个孩子也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教师补充: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
三、美读诗歌
1.初读课文。学生分散阅读,圈点批注不懂的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2.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的读音,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投影:(1)你听到了一个的孩子;
你听到了一个的妈妈。请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由学生推荐三个同学来合作朗读全文,学生听读后点评。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朗读自认为读得好的句子,然后再分角色朗读文中关于母子对话的最后两段(提示:可以想像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四、访美悟美
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
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教师小结: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作品,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泯的童心。)
五、延伸拓展
如果说金色花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则展现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 。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你想说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他是如何的可爱。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才可以惩戒人。
六、想象训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七、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八、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