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自然的声音
课时目标
1.找出文中的主人公,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有关他们的什么事情。
2.能根据提示完成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回顾上节课内容,衔接新课。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书中做上记号。
2.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我听到了( )、( )、( )的声音。
3.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
4.课外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资料。
((二)小组交流
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学生从描写方法中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难点在于朗读,如何读出赞美之情。方法:教师范读、播放朗读。
预设2对于围绕大自然所写的事情,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答案。参如下:
我听到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预设3重点语句的体会
描写大自然的重点语句:
(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这里把风拟人化,把树叶比作歌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树叶翻动时声音的动听。
能朗读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得2颗星。
填对3个空得1颗星。(2)“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是各自所在段落的总起句。
预设4有感情地朗读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读描写微风的话时,语气要轻柔,读描写狂风的话时,语调要高昂。
四、检测环节
1.读短文,完成练习。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声音,当 ,发出的声音是轻柔的,当狂风吹起,发出的声音是 。
2.除了文章的介绍,你还发现了大自然中哪些美妙的声音?
五、本课小结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六、拓展阅读
《大自然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21 大自然的声音
导学案设计
课题 | 大自然的声音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1.会认“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 ||
教学重难点 | 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 ||
课前准备 | 1.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大自然声音的资料。(学生)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听音谈话,激趣引入(用时:5分钟) | 1.播放大自然的声音,提示学生倾听并回答:这是什么声音?你觉得好听吗? 2.质疑导入:“大自然的声音”怎么会如此美妙?快去读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 1.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逐一回答问题,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 2.齐读课文题目,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阅读兴趣走进课文。 | 此环节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及相应的图片来导入课文学习。这样从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自由朗读,识字学词(用时:15分钟) | 1.提出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词,个别可以借助词典理解意思。 (2)把解决不了的词语圈出来。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情况。 (1)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用多种方式来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侧重纠正“奏、喳”的读音。然后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卡片,采用指名读、赛读、抢读等方式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并评议。 3.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思考并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心句的作用。 4.指导朗读课文。 | 1.(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圈出不懂的词语后,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把已解决的词语画掉。 (3)互相检查自然段序号标注得是否正确。 2.(1)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先借助拼音读,然后再认读。积极参加读生字词的游戏或竞赛。读准平舌音“奏”,翘舌音“喳”。 (2)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连贯、断句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认真默读全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大自然的风、水、动物等的美妙声音。)了解中心句在全文和段落中的作用。 4.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 1.识字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识字,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读和认个别易错字上。如,提示“喳”是翘舌音,要注意其和“渣、楂”的区别。“奏”是平舌音,可进行对比辨析,如“奏”和“宙”。 2.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弄清每一段的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借助文章中心句来辅助概括主要内容。 3.注重指导朗读,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
三、精读课文,感受风声(用时:8分钟) | 1.引导学生思考:风声美妙在哪里?自读思考。 2.朗读第一句话,交流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自读描写风的句子,挑选喜欢的一句话谈谈喜欢的理由。 4.小结段落主要内容并点明中心句的作用、“总—分”构段方式的作用。 |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风声美妙在哪里。 2.朗读第一句话,明确中心句的作用。 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微风和狂风不同声音的美妙,在对比中感知大自然的魅力。 4.了解中心句和“总—分”构段方式的作用。 | 1.教师要重点指导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精读第2自然段时,要重点了解中心句和“总—分”的构段方式。 3.重视朗读,可领读,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去感受风声的美妙,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用时:12分钟) | 1.用字卡做游戏,巩固识记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字。 2.引导学生给会写字组词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句子。 3.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会写字中以撇、捺为主笔的五个字:奏、琴、柔、器、敲。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发现以撇、捺为主笔的字的书写规律。 (3)教师边范写“奏”字,边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领。 (4)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班内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 1.听老师说字的特点,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并大声读出来。 2.学生交流,给会写字扩词,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写字练习。 (1)准确认读这几个字。 (2)先认真观察以撇、捺为主笔的五个字的特点,再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观看课件演示,注意书写变化规律。 (3)用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体会书写时的运笔方法。 (4)临写本课的13个字,亲身感受字的写法,注意“敲”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支”。 4.学生展示书写作品并交流评价,然后针对评价改改自己的字。 | 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字,以撇、捺为主笔的字比较多,建议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写好以撇、捺为主笔的字的特点上: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可以将“奏、琴、柔、器、敲”等字通过课件放大,并将字的撇捺用不同的颜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1)以撇、捺为主笔的字要写得舒展;(2)每个字的撇、捺要放平。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临写,亲身感受字的写法。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 1.课件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3.引入本课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 1.采用多种方式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3.明确本课主要探讨的问题:大自然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 回顾课文,梳理脉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
二、自主探究,感悟美妙(用时:20分钟) | 1.组织学生交流探究:水声如何美妙?重点点拨以下语句。 课件出示:(1)“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动物声音如何美妙。 (1)重点点拨关键词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2)让学生来当小动物演一演。 (3)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的叫声,来学一学。 (4)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动物可爱的样子,感受动物们的快乐,用轻快的语调来读一读。 | 1.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朗读相关语句。 ①探讨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 ②找到文中的拟声词(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想象还会听到哪些不同的声音,感受水声的美妙。 (2)朗读课件中的语句。 ①交流句式特点。 ②抓住重点词语“淙淙、潺潺、哗哗”体会水声越来越响,语势从活泼逐步到雄壮有力,体会变化的美,并朗读感悟。 2.(1)朗读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然后找出听到的描写小动物叫声的词语“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和全班同学交流想法;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动物的声音,朗读感悟小动物的快乐。 (2)扮演小动物来表演文中动物的叫声。 (3)想象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的叫声来学一学。 (4)朗读第4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动物们的快乐。 | 1.读课文时,先要求学生回顾上文的学习方法,总结概括:读,找,思,总结。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2.本文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对比描写,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朗读感悟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感知内在的一种对比方式,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得。 3.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 4.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声音的短语。 |
三、明确主旨,指导背诵(用时:7分钟) | 1.引导学生回顾文眼“美妙”,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回顾第2~4自然段中“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 1.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合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回顾第2~4自然段的写法,尝试背诵。 | 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在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同时,感悟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要渗透热爱大自然的理念,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
四、引导练笔,拓展阅读(用时:8分钟) | 1.课件出示“小练笔”要求。 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2.多媒体出示阅读链接内容:配乐诵读叶圣陶的《瀑布》。 |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交流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然后试着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描述大自然其他美妙的声音。 2.配乐诵读《瀑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 指导小练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交流,并仿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写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三年级下册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统编) | |
课题名称 | 第七单元 21《大自然的声音》 | |||||
教学目标 | 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2、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生动词语,仿照课文内容,围绕大自然听到过的更多更奇妙的声音仿写句子。 | |||||
重难点分析 | 重点分析 |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通过理解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展开想象,了解词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灵活运用。 | ||||
难点分析 | 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顶针、排比等多种修饰手法,写得细腻、生动,给人不同的感受。三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历并不是很丰富,想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真情实感。 | |||||
教学方法 | 1、通过对比读没有修饰词的句子和带有修饰词的句子,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体会词语的生动。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听音乐啊,那你们最喜欢的谁唱的歌。嗯,老师也喜欢他唱的歌。但是你们见过大自然的音乐家和歌手吗?你们听过它们唱的歌吗?那我们去看看这些音乐家和歌手都是谁,听一听它们唱了哪些歌曲?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歌手,听听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美妙声音。 这位音乐家就是小雨滴。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小溪、河流、大海发出了怎样美妙的声音吧! 1.出示语句: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说说这个句子优美生动在哪里? (1)这个句子中,小水滴从小溪变成河流,从河流变成大海,越来越大,写得优美生动。 (2)比较讨论: 把上面的句子变成“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大海汹涌澎湃。从一首山中小曲,唱到海洋大合唱。 ”好不好?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去掉了修饰的词语,句子就不够生动了。 (3)本课有很多带有修饰语的词组,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在哪里听到过这些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4)朗读指导: 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 (5)背诵语句 当小雨滴( )起来,他们便一起( ) :小溪( )流向河流, ( )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 )地汹涌澎湃。从一首( )山中小曲,唱到( )的海洋大合唱。 二、 1.出示语句: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这声音是小雨滴落到了哪里呢? 2.想象情境:这句话中说到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那是怎么样的情境呢? 3.指名一位学生填空说话: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这是小雨滴________ 4.指导提升: 你想象到“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这是小雨滴落在岩石上。”很是优美生动。课文中说到小雨滴的时候,用了“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把小雨滴的集合,说成“一起唱着歌”,我们可以学习课文,把自己想象的句子“这是小雨滴落在岩石上。”改得更加优美生动,可以怎么说呢? 5.想象说话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这是小雨滴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这是小雨滴 6.感情朗读:通过想象,我们好像看到了生动优美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7.背诵积累 水,也是( )的( )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 。小雨滴( ) ,一场( )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 ( )的( ) ;所有的房子, ( )的( ) ,都发出( )的声音。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三、运用所学知识,仿写句子。 大自然很神秘的,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倾听,就会发现很多声音就在我们身边。 老师先举一个例子: 同学们仿写句子: | |||||
小结 | 同学们,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聆听,就会感受到那其中的神奇与美妙,通过本课的学习,已经学会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回去后,大家可以写自己的“四季的乐章”,也可以围绕不同地点进行描写。 |
《大自然的声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它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课文第1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子:“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它统领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关键语句。接着的三个自然段,分别以一个关键语句开头,点明了自然段的意思,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要点。阅读链接,既贴近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了解,也体现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做课文学习的延伸。
2.课后练习“填一填,再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体现了第六单元学习的“关键语句”知识的运用,和梳理课文条理的训练。这个达标过程,经历了了解和提取课文关键语句和具体写了大自然哪些声音文字信息,以及整理文字信息形成一段话说出来的训练,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适宜安排在“读懂写了什么”的阅读教学程序中完成。
3.课后练习“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的学习过程,大致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朗读提取描写大自然声音的语句——品读这些语句体会声音的美妙——说一说与别人交流分享体会,以得到反馈评价的指导。通过这样的过程,上联“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训练,让学生语感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发展,语言得到内化积累,应该安排在“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或怎样写”的阅读教学程序中完成。
4.课后练习“读下面描写声音的词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属于勾连生活记忆,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练习,可以结合品读声音美妙的过程中进行。此题的引导学生学习摘抄的教学目标,应该专设一环节落实。
5.课后的小练笔,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语句构段写几句话,是第六单元新知学习实践的延续。
学情分析:
三上是学生从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学习的阶段,学习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和“学表达”,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和不适。而这些困难、不适一定会体现在课文练习所体现的从阅读到表达学习训练,尤其是“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的阅读训练,为此,做好课后练习的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以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使顺利达标,更好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妙”等7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妙”等13个字和“美妙”等22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呢”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能按照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填空,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学习把握内容要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链接”,能提取和品读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有新鲜感的语句,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4.能说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声音,根据提示写几句“美妙的声音”,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能按照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填空,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学习把握内容要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链接”,能提取和品读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有新鲜感的语句,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说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声音,根据提示写几句“美妙的声音”,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内容是关于我们与大自然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3.小结:通过对单与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们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内容。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继续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体会主题思想,学习通过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2)留心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对其中一个现象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并把这个现象或问题以及想法写下来。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关于大自然的什么呢?通过学习我们对大自然又有什么了解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大自然的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大自然的声音。)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大自然的声音。课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各是什么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复习关键语句。
提问: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谁还记得什么叫关键语句,它在阅读和习作中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预设:在一段话里或一篇课文里,概括写出这段话中心意思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的句子,叫做关键语句。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或这篇文章的内容,习作时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语句来写一段话或一篇习作。
2.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声音怎么样?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用横线画出来这句话。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喃”“喳”。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呢”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呢”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呢”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3)PPT出示会写字词“演奏、手风琴、温柔、感受、激动、打击、乐器、雨滴、敲打、虫鸣”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或大自然的声音里有许多是美妙的)。
句子: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板书:美妙)
2.粗知课文大意。
提问:“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个句子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个句子我们可以叫它为关键语句。)那么,粗知这篇课文的大意我们可以怎样说呢?(指名回答。预设: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或: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声音里有许多是美妙的。)
3.小结:由于一篇课文的关键语句已经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粗知课文大意。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导语:粗知了课文大意,我们就要继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填一填”)读读课文,仿照题目第2自然段的例子,找出第3、4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填空,然后说一说第2、3、4自然段的意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填空: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订正后PPT演示“填一填”。)
第2、3、4自然段的意思,分别用各自的关键语句表示。(板书:风水动物)
3.导语:通过填空,你能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吗?
出示任务:借助填空,根据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写了大自然的风、水和动物的声音。
5.导语:那么,风在哪里发出美妙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呢?水通过什么形式来发出美妙而声音的呢?动物们呢?我们继续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风,是在哪里发出美妙的声音的,是怎样发出的?画出有关句子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以下操作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句子: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板书:森林里翻动各种不同)
答案:风,是在森林里发出美妙的声音的,是通过翻动树叶发出的。
7.出示任务:再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列举出风多少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分别是哪几种情况?用横线画出有关词语,然后说一说。(提示: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8.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课文列举出风四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
问题2:分别是不一样的树叶,不一样的季节,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这四种情况。
说话:课文列举出风四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它们分别是不一样的树叶,不一样的季节,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板书:不一样树叶季节微风狂风)
9.出示任务: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水,是通过哪些形式发出美妙的声音的?画出有关的词语,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
10.反馈指导。
预设:
词语:下雨小雨滴汇聚起来(板书:下雨汇聚起来)
答案:水,是通过小雨滴和小雨滴汇聚起来发出美妙的声音的。
11.出示任务: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歌手来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的?画出有关的词语,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
12.反馈指导。
预设:
词语:鸟叫虫鸣蝈蝈(提示:蝈蝈从属于虫。这里是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板书:鸟虫)
答案:这个自然段写了鸟、虫这些动物歌手来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的。
13.小结:(小结全文的条理后)我们以关键语句为依据梳理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写了风、水和动物发出美妙的声音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见,如果课文有关键语句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了解内容。
四、通过风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自然段。
(一)体会风发出的声音的美妙。
1.导语:我们通过梳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体会这些大自然的声音的美妙了。
出示任务: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风吹森林发出的声音是美妙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能不能把美妙的声音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词语: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音乐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大自然的威力(板书:不一样声音音乐轻轻柔柔呢喃细语雄伟乐曲 力量威力)
指导感情朗读,以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读好提取出的词语,体现风吹森林发出的声音美妙。
追问:(利用板书)你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或“雄伟的乐曲”或“充满力量的声音”,这些课文说的大自然的声音呢?(指名回答。合情合理就应予以肯定。)
(二)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1.导语:同学们朗读得真好,能注意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把风吹森林发出的声音美妙读出来了。老师注意到,在刚才的有感情朗读过程中,有的同学已经能把一些句子背诵下来了,下面,我们就尝试背诵这一个自然段,好吗?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背诵第2自然段。(提示:背诵是有感情地背书。)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2.反馈指导。
指名两到三个学生背诵后,齐背诵。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2自然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