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说明
1 编制依据
1.1 步步高置业·新天地(郴州)项目2014年8月版施工图。
1.2 步步高置业·新天地(郴州)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04G101-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05SG34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8-200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0);
2 编制人员:吕飞虎 项目技术负责人; 尹超辉 技术员。
3 发放范围:
分公司:分公司技术部、工程部。
项目部: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生产经理、商务经理、工程部、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质设备部、商务合约部。
二、工程概况
1 工程简介
步步高置业·新天地(郴州)项目主体工程是步步高置业有限现任公司在郴州市开发的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郴州市国庆路与北湖路之间。项目总建筑面积194130.83㎡,地下室面积:54830.71㎡,地上部分面积:139300.12㎡。其中,商业部分地上8层,地下3层;地上8层商业裙房,9-33层为办公、公寓和住宅楼。
本工程1、2、3、5#楼地下室负一层负二层及1、2、3#楼裙楼1—8层采用空心楼面,内置GBF蜂巢芯。板厚尺寸有360mm、400mm、500mm、520mm、530mm、630mm六种规格。
三、主要技术特点与施工工艺流程
GBF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空腹楼盖是一种由现浇混凝土框架暗梁(或明梁)、密肋梁、肋间现浇板和位于肋间和现浇板底部的非抽芯式蜂巢芯(一种底面外露芯模)共同组成的楼盖,蜂巢芯在楼盖中的作用不仅作为非拆式模板,而且蜂巢芯底板与楼盖底面平齐,可充作肋间吊顶装饰板,使密肋楼盖底部具有无梁板的效果。
根据柱网、板跨、荷载等的具体要求,由结构设计确定蜂巢芯的高度、蜂巢芯楼盖的总厚度、楼盖断面中孔间密肋及暗梁宽度(或明梁的宽度和高度)、梁板配筋等参数。
GBF蜂巢芯密肋楼盖的框架暗梁、密肋梁与楼盖等厚。
GBF蜂巢芯现浇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GBF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施工工艺流程图
注:蜂巢芯底板不带挑边时,密肋梁钢筋安装施工工序可同本图中规定,亦可待蜂巢芯安装工序完成后,再进行密肋梁钢筋安装施工。
四、技术要求
1 支模架及模板施工
1.1 GBF 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的模板施工除应遵守本工法的规定外,还应遵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0)的有关规定。
1.2 必须根据楼盖的暗梁(或明梁)、密肋梁、现浇板、蜂巢芯的重量及平面具体位置作恒载取值,并充分考虑施工荷载后,进行模板的竖向、侧向承载和稳定计算,以及上层支撑架立杆对下层楼板竖向冲切验算,设计模板、龙骨与支撑系统。蜂巢芯的重量以供货方在当地生产工厂提供的数据为准。
1.3 框架暗梁及空心板施工时应起拱3/1000,其他按规范执行。
1.4 GBF现浇混凝土蜂巢芯密肋楼盖底模的拆模时间与普通梁板结构拆模要求完全相同,即楼板跨度≤8m时,底模拆模时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当楼板跨度>8m时,底模拆模时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对于悬挑结构,底模拆模时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
2 钢筋施工
2.1 密肋梁钢筋与芯模之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现浇混凝土蜂巢芯密肋楼盖结构专项说明中的规定。肋梁侧向与蜂巢芯之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取15mm。
2.2 宽扁梁核心区(纵横两向宽扁梁相交的重叠部位)的梁核心区附加腰筋和水平箍筋、柱帽侧向水平箍筋、柱帽上下部主筋之间的一字拉钩钢筋等构造要求均应按蜂巢芯密肋楼盖结构专项说明的规定进行施工。
2.3 框架梁端部箍筋加密应从柱边开始,而不是从柱帽以外开始加密。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取2.5倍梁高(暗梁),2倍梁高(明梁)且不小于500。
2.4 架梁、密肋梁、板上部钢筋应按同向同层的方式布置,其钢筋详见图2,以防止节点处梁板上部钢筋的多层重叠超高,导致楼板混凝土超厚。
说明:A-蜂巢芯边长;T-肋梁宽度。
图2 GBF蜂巢芯钢筋安装大样图
2.5 框架暗梁纵筋在保证钢筋净距≥1.5d,且≥30(面筋),25(底筋)的情况下应尽量穿过柱,且至少60%以上穿过柱。
2.6 GBF蜂巢芯顶面的现浇板钢筋为双向单层时,钢筋宜居板厚顶部处。
2.7 GBF蜂巢芯后浇带内的板筋应100%断开错开搭接,后浇带常用处理方法见下图。
图3 GBF蜂巢芯后浇带处理大样图
3 蜂巢芯的验收
3.1蜂巢芯的规格、数量应根据设计文件确定,提前分批按规格向专业生产厂家订货。蜂巢芯标准规格产品的长宽尺寸为900mm×900mm,配套规格产品的长宽尺寸为600mm×900mm、300mm×900mm,其余型号采用管径Ф150~300 mm的薄壁管配套使用。
3.2蜂巢芯到场后应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以批为单位,在“GBF蜂巢芯进场验收记录”(见附录1)上记录,并与本批的出厂合格证一并归档保存,作为质量追溯的依验,其收项目包括:
3.2.1 批量、规格、本批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3.2.2 产品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检测,必要时抽样检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2.3 按“GBF蜂巢芯进场验收记录”(附录1)要求项目验收。
4 蜂巢芯的堆放及吊运
4.1 蜂巢芯在施工现场的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洁净。未作表面硬化处理的堆场,其基层应压实,表面应铺垫枋木、模板或厚度不少于50mm洁净砂子。
4.2蜂巢芯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底板朝下平卧叠层堆放,蜂巢芯在施工现场的叠放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且不得高于1.5m,蜂巢芯叠堆后应作储放标识,并应明显警示禁止人员攀爬、踩踏。
表1 蜂巢芯现场允许叠放高度
蜂巢芯高度(mm) | ≤200 | 200~300 | 300~400 | >400 |
容许叠层 | ≤8 | ≤6 | ≤4 | 3 |
4.4 蜂巢芯被吊至安装楼层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蜂巢芯在楼面上临时堆放荷载应符合模板的承载规定。
五、蜂巢芯的安装
5.1 蜂巢芯被吊至安装楼层排放前须对其外观完好情况作逐个检查。施工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蜂巢芯箱体局部破损,对有可能漏入混凝土物料者,均须进行封补、填塞,然后方可铺设。在施工现场容许修补的蜂巢芯破损程度不得超过表2所规定标准,具体修补措施参见5.10条。破损严重超标者不得使用。
表2 蜂巢芯破损容许在现场修补标准
蜂巢芯高度(mm) | ≤200 | 200~300 | 300~400 | >400 |
顶面及侧壁破损裂纹长度或孔洞直径(mm) | ≤60 | ≤90 | ≤120 | ≤150 |
每件产品容许破损密度(处) | 2 | 2 | 2 | 2 |
5.3 调整对线,保证蜂巢芯之间及蜂巢芯与暗梁(或明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5.4 排放安装GBF蜂巢芯前应在模板上对暗梁、肋梁、柱帽、蜂巢芯及预留预埋设施等安装位置定位划线。
5.5 GBF蜂巢芯的安装排放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或厂家绘制的排布图中规定的型号和规格对号入座安装排放,且蜂巢芯与框架梁及柱子的间距应符合排布图的要求,严禁随意变更GBF蜂巢芯的排布方式或随意将不同型号规格的蜂巢芯替换使用。
5.6 在跨边不合模数处安装蜂巢芯配套件或相应的圆形薄壁管配件。梁边采用圆形薄壁管配件或摆放不下蜂巢芯配套件而留设的实心混凝土区域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具体做法见图4蜂巢芯排放示意图。
图4 GBF蜂巢芯排放示意图
5.7 蜂巢芯安装完成后须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检查的情况应及时、如实、准确地记录于上述“GBF蜂巢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该表的收集、整理、归档要求与其它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相同。蜂巢芯的安装误差容许值详见“GBF蜂巢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见附录2)。
5.8 此工程采用底板不挑边的蜂巢芯,宜在框架梁、柱帽及密肋梁钢筋安装完成之后进行蜂巢芯安装,待蜂巢芯安装就位准确后,再进行板面钢筋安装施工。
5.9 对于在施工现场转运时已破损的GBF蜂巢芯,不得用于工程。GBF蜂巢芯安装后,且在其顶部面板钢筋安装前,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破损的蜂巢芯应及时予以更换。当板面钢筋安装完成后出现损坏的,应采塑料布、胶带或模板进行封补。
六、预留预埋的施工
蜂巢芯水电预埋施工的相关细部构造及节点见图5GBF蜂巢芯水电预埋平面图。
说明:T—肋梁宽度;a—蜂巢芯长度。
图5 GBF蜂巢芯水电预埋平面图
6.1 预留预埋设施的施工应与钢筋和蜂巢芯安装工序穿插同时进行。
6.2 预留预埋管线盒应尽量布置在肋间;当蜂巢芯顶面的现浇混凝土板厚度为60mm时,不得在现浇板内集中布置水电预埋管线。
6.3 当GBF蜂巢芯密肋空腹楼盖内的预留预埋接线盒需要板底准确定位埋设时,可采用尺寸较小尺寸的蜂巢芯替换较大尺寸的蜂巢芯,在适当位置留出实心混凝土带,或采用布置内置芯模在底部形成现浇板,以便于电气接线盒准确安装。建议采用60mm宽电气接线盒。
6.4 当GBF蜂巢芯肋梁内预埋PVC接线管时,建议其线管在肋梁的中部位预埋,以避免二次装修时,打膨胀螺栓时对线管造成破坏。
七、现浇空心楼盖混凝土
7.1 现浇混凝土蜂巢芯密肋楼盖宜采用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预拌混凝土;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
7.2 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必须从纵横肋内快速插入至楼板底部振捣,振捣棒在肋内振捣点的间距不得大于500mm,每点振捣时间宜为10~15S,以混凝土将肋间充填饱满,不上泛气泡为宜;振捣完后,应缓缓提出振捣棒。振捣棒应避免触碰内模。
7.3 蜂巢芯顶面板混凝土振捣亦可采用振捣棒水平拖动捣固,若配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宜采用功率为1.5kW的小型平板振动器。
7.4 楼盖的厚度超过500mm时,肋间混凝土宜分层布料和振捣的方式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以300~500mm为宜,且近邻的上下浇筑层的浇捣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7.5 混凝土泵管在板顶架设时,宜采用如废旧小汽车外胎等柔性缓冲支垫支撑,支撑点位置宜居于纵横向肋梁交汇点处或宽扁梁顶面处。
7.6 混凝土出料口离板面高差超过500mm时,宜在出料口下放置缓冲板,避免混凝土对蜂巢芯的直接冲击。
7.7 浇筑混混凝土时,如遇GBF蜂巢芯变形过大或破损,应采用支护挡板或用小块旧模板对孔洞进行封堵处理,以防止变形或破损继续加大,保证芯模内不再进入混凝土。
7.8 GBF填充芯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混凝土养护与普通梁板结构混凝土养护要求完全相同。
八、蜂巢芯成品保护
8.1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GBF蜂巢芯进入施工现场后的临时堆放与二次搬运。蜂巢芯在装卸、搬运、堆放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甩和碰撞。
8.2 安装蜂巢芯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将钢管、扣件、钢筋、模板及施工机具等重物直接压放在蜂巢芯面板上,钢筋等重物起吊堆放位置应垫设木板或木龙骨等进行隔离保护。不铺设模板的蜂巢芯密肋楼盖,钢筋等重物宜堆放在框架梁等下部支撑牢固的部位。
九、施工中需用的劳动力、机具设备
现浇混凝土蜂巢芯密肋楼盖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等工序所需劳动力分别为木工、钢筋工和混凝工,与普通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楼盖完全一致,蜂巢芯安装施工采用普工即可。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的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宜采用塔吊,可便于蜂巢芯进场后的装卸及垂直转运至安装楼层的工作面上,蜂巢芯的安装排放施工亦可采用塔吊辅以人工共同完成。蜂巢芯密肋楼盖的混凝土施工宜优先采用混凝土布料机或混凝土泵输送,其他施工机具设备同普通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
附录1
GBF蜂巢芯进场验收记录表
工程名称: 合格证号:
规格型号: 数量:
进场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项目 | 质量要求 | 检查结果 | |
1、底板、顶板和壁板贯通性裂缝 | 不应有 | ||
2、底板、顶板和壁板破损及孔洞 | 不应有 | ||
3、表面蜂窝麻面、气孔 | 每处蜂窝麻面、气孔面积不大于50㎝2,每个盒芯不超过2处 | ||
4、边长、边宽(㎜) | 10,-10 | ||
5、高度(㎜) | ±10 | ||
6、箱体两对角线长度差(㎜) | 10 | ||
7、表面平整度(㎜) | 5 | ||
验收结论 | 年 月 日 | ||
验收人员签名 | 供货方代表 | 收货方代表 | |
GBF蜂巢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 |||||||||||||||||||||
分部工程名称 | 验收部位、区段 | ||||||||||||||||||||
施工单位 | 项目经理 | ||||||||||||||||||||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 |||||||||||||||||||||
检查项目 | 质量验收 标准的规定 |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 ||||||||||||||||||
主控项目 | 1 | 产品出厂质量保证资料及进场验收情况 | 出厂质量保证资料齐全,产品进场验收合格,详见产品进场验收记录表 | ||||||||||||||||||
2 | GBF蜂巢芯使用的部位、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
一般项目 | 1 | 在施工中造成GBF蜂巢芯的局部破损处理情况 | 已修复,且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导致破损扩大及漏入水泥浆 | ||||||||||||||||||
2 | 同列盒芯中心线 | 顺直 | |||||||||||||||||||
3 | 蜂巢芯间距(mm) | ±10 | |||||||||||||||||||
4 | 相邻行(列)蜂巢芯平直度(mm) | 15mm | |||||||||||||||||||
5 | 相邻盒芯顶面的最大高差(mm) | 13mm | |||||||||||||||||||
6 | 盒芯与墙、柱、梁间距(mm) | ±10mm | |||||||||||||||||||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 专业施工员 | 施工班组长 | |||||||||||||||||||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 |||||||||||||||||||||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