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05:27
文档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同”社会这一儒家理想。【教学难点】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方法】诵读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利用早读督促学生诵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学设计】1、理想社会,交流引读。同学们,晋朝的陶渊明在先前所学的课文《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大家还记得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推荐度:
导读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同”社会这一儒家理想。【教学难点】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方法】诵读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利用早读督促学生诵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学设计】1、理想社会,交流引读。同学们,晋朝的陶渊明在先前所学的课文《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大家还记得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同”社会这一儒家理想。

【教学难点】

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早读督促学生诵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1、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晋朝的陶渊明在先前所学的课文《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大家还记得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并将全文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总领全文。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②对诵读作具体指导,让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B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齐声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

    在逐字逐句的诵读中指导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并点出重点字词正确读音及解释,积累词语,使学生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1)大道之行也:施行   

(2)选贤与能:通“举”,读jǔ,选拔。       

(3)讲信修睦:培养     

(4)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5)矜:读guān,老而无妻的人           

(6)皆有所养:供养         

(7)男有分:读fèn,职分,指职业        

(8)货恶其弃于地也:读wù,憎恶

(9)不必藏于己:私藏                

(10)谋闭而不兴:发生 

(11)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12)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shuān插门

    3、议一议:

    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1)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2)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3)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在通译课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阐述清楚以上几个概念,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理想社会这一愿景的理解。

3、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密切与课文内容联系,在反复的诵读中进行。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开放性题目,分组讨论,在对比中思考,在思考中复习。)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3、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2、课外延伸:

    (1)背诵默写课文。

(2)推荐课外阅读《世界大人物丛书》,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和改革家追求美好的社会理想的足迹,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一、字词                                      二、大同社会                     节奏  韵味         

  与:通“举”,读jǔ,选拔。                      1、特点

  矜:通“鳏”,读guān,                        (1)人人得到关爱                  总领——分述(四组)——总结  

  恶:读wù,憎恶                               (2)人人安居乐业

  分:读fèn,职分,指职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世界大人物丛书》                             

      意动用法,以……为亲           

  亲                                             2、与“世外桃源”的比较          

      名词,亲人,父母                                                           面对现实,忠于理想 。

      杜绝                                     3、怎样实现?                               ——切·格瓦拉

  闭

      用门闩shuān插门

  

文档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同”社会这一儒家理想。【教学难点】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方法】诵读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利用早读督促学生诵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学设计】1、理想社会,交流引读。同学们,晋朝的陶渊明在先前所学的课文《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大家还记得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