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2:57:59
文档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答题卡(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复查人核分人题号一二三四五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2345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共20分)1.物质:2.实践:3.经济基础:4.人民群众: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简述(共20分)得分评卷人1.什么是
推荐度:
导读甘肃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答题卡(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复查人核分人题号一二三四五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2345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共20分)1.物质:2.实践:3.经济基础:4.人民群众: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简述(共20分)得分评卷人1.什么是
甘肃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                              核分人            

题号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2345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得  分

评卷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得  分

评卷人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分)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0分)

甘肃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卷)

复查人————         核分人————

题号
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得  分

评卷人
1.哲学是(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1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8.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0.商品是(    )

A  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  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  一切物品;                             D  一切有用的物品;

21.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B 能否作为支付手段

C 能否购买商品              D 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22.利润本质上是(    )。

A 成本价格的产物            B 所费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剩余价值

2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 社会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  

C 必要劳动时间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  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  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25.剩余价值来源于(    )

A 不等价交换;     B 工人工资的扣除;   C 工人的剩余劳动;    D 劳动力的价值;

2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   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  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7.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

A  G—W…P…W’—G’;                      B  W…P…W’—G’—W;

C  P…W’—G’—W…P;                     D  W’—G—W…P…W’;

 

2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  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  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29.垄断利润是(    )

A  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  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  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  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30.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

A 生产关系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上层建筑的发展      D 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得  分

评卷人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理由有(  )(  )(  )(  )(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E 没有意识就没有物质

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  )(  )(  )(  )。

A 指一切运动变化

B 事物前进的或上升的运动

C 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

D 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

E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  )(  )(  )(  )(  )。

A 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 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E 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

4.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 )( )( )( )( )。

A人的劳动   B消费资料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E生产工具

5.商品的价值包括( )( )( )( )( )。 

A 不变资本的价值     B 可变资本的价值       C 流动资本的价值    D 固定资本的价值     E 剩余价值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得  分

评卷人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

得  分

评卷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得  分

评卷人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0分)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0分)

一、单项选择(30分)

1.A    2.B   3.D   4.D   5.C                6.D    7.B    8. A    9.B     10.A 

11.D  12.D  13.B  14.A  15.A               16.C    17.B   18.C   19.A    20.B 

21.D  22.D  23.D  24.C  25.C               26.C    27.A   28.B   29.D    30.B 

二、多项选择(10分)

1.ABCD  2.BE   3.AC   4.ACD  5.ABE

三、名词解释(10分)

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实践: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 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 人民群众:民群众概念,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人。少数人不能成为人民群众;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阻碍历史发展的人不能叫人民群众。把质和量结合起来,所谓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四、简述(20分)

1答: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分)。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整个人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2分)。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分)

2答:

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2分)。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目的,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2分)

3.答: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商品必须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分)。

4.答:

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1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1分)。其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1分)。其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分)。

五、论述(20分)要点

1答: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2分)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2分 )

(3)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150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真理性和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6分)

2答:

(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二者本质不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带来剩余价值时才转化为资本。(2分)

(2)G-W-G’是资本总公式。它所实现的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流通中,因为流通中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2分)

(3)劳动力商品的重要特点在于①其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加必要的学习费用决定,此外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②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即价值和剩余的源泉。所以当资本所有者在流通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中使用时,劳动者就会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6分)

文档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答题卡(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复查人核分人题号一二三四五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2345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共20分)1.物质:2.实践:3.经济基础:4.人民群众: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简述(共20分)得分评卷人1.什么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