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time ”
工
作
坊
南山区粤海事处社会工作者
一、背景
通过在社区调查了解,名海社区共有小学生人数1690人。大部分都是随父母一起居住的深圳户籍。社工了解到有许多社区儿童有社交、网瘾、厌学等成长方面的不良习惯,在小学四五年级年龄段的普遍问题是成长中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各种压力和烦恼缺乏合理的舒缓渠道。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还包括来自社会导向的原因。大部分家长想方设法把那些能出人头地的一技之长融合到孩子的个性中去,却忘记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加上沟通方式有问题,孩子心中积压的东西越来越多,转而接触社会上的新奇事物,缺乏自控力,形成许多不良行为,一发不可收拾,给健康成长带来巨大隐患。
正因为此,本小组希望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通过分享、支持、鼓励,使小组成员加深自我认识,澄清角色和改善与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加强与同学、玩伴、老师、亲朋好友等的交流,减轻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从而拥有积极美好的青少年生活。
二、理念
1..相信人的潜能,包括生理、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美感的等方面。
2.尊重原则,社会工作者尊重每个组员的个体差异。
3.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
4. 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保护每个小组成员的隐私。
5.不批判原则
三、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成长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被满足,这往往会导致案主在今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交困难、厌学、青少年犯罪等等。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协助儿童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儿童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矫正儿童的不正常行为,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本小组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正确引导组员的思维,矫正儿童的异常行为,舒缓儿童成长中的压力,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
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理论.
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朋辈、家庭及文化等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四、目标及目的:
目标:为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目的:
1、让组员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信;
2、学会沟通、聆听等技巧;
3、构筑儿童互助网络,为儿童减压;
4、让组员学会关怀,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五、服务对象:
名海社区10—12岁儿童
六、小组特征:
1、性质:成长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2008年4月12日至5月11日
4、时间:下午3:00至4:30
5、地点:名海社区活动室
6、人数:8至12人
七、招募方法:
1、在小区内张贴海报;
2、在楼栋的电梯口处张贴通知;
3、通过工作站或者管理处电话招募;
4、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招募。
八、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4月19日15:00至17:00
目的: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团体意识的初步形成
时间 | 地点 | 目标 | 内容 | 所需物资 |
待定 | 给每位组员发一张小卡片,写上称呼 | 硬纸片、笔若干 | ||
4' | 欢迎词,工作人员自我介绍,介绍此次活动的流程、时间等。 | |||
1' | 小组成员达成一致 | 30秒立志 由主持人给大家30秒的时间考虑,是否能够在小组活动所有时间中都积极参与。以及订立小组规则(爱的鼓励)。 | 秒表 | |
5' | 让组员之间有初步的认识 | 组员自我介绍(喜欢大家怎么称呼自己以及招牌动作) | ||
10' | 深化组员间的认识 | 丢小熊:将手中的小熊丢向一位组员,并喊出对方的名字,每位组员都要接过小熊,并不能重复。游戏不断减少时间,并给予最快2秒钟能完成任务的目标。 | 小熊 | |
15' | 进一步深化组员间的认识;鼓励组员更加主动参与活动 | 小记者大新闻 每个组员将获得纸和笔,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采访的人数最多。 *组员采访的内容:姓名、学校、年级、爱好 | 纸笔若干、秒表 | |
20' | 初步形成团队意识 | 每两人或四人为一组一起作画,内容不限,然后把共同完成的画展示给大家,并评论下自己组的画。 | 纸笔若干 | |
15' | 总结经验 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此计划 提醒下一次日期、时间及地点 | 由工作人员引导此次活动的最后总结,让每位参加者总结出今天活动获得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 椅子 卡片(心声卡),彩笔 |
时间:4月26日15:00至17:00
目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时间 | 地点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 | 名海社区工作站党员活动室 | 回顾上节活动内容 | ||
10' | 活跃气氛 | 抛气球 1、先发给每位组员一个吹好的气球; 2、小组的任务是不让气球落地; 3、不断地给组内增加气球; 4、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让气球不落地的时间能坚持多久。 *最后可以让组内的男生背靠背将气球挤破。活动比较激烈,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组员的安全。 | 气球一袋 秒表 | |
10' | 非语言沟通 | 排生日线 小组的任务是将组员按照出生月日的早晚按顺时针方向排好。而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不准说话。 | 秒表 | |
20' | 团队沟通 | 围圈讲故事 由其中一个组员开始,以此轮流让每人讲一句话,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 ||
15' | 团队沟通与协作 | 巧解绳结 1、讲组员两两分为一组,主持人发给每位组员一条两段有绳套的绳子。 每位组员分别将两端的绳套套在自己两只手腕上。同时将绳子与另一位组员手上的绳子交叉连接,让学员想办法解开绳子。 告诉学员解绳方法,然后让所有学员组成一个大的绳结,两两相交叉。让学员尽量用最快速的方法解开绳结。 | 两端有绳套、长为1.3米的绳子若干条 | |
30' | 组员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 | 蒙眼正方形 用眼罩将所有学员的眼睛蒙上,在蒙上前先观察一下四周的环境。小组的目标是将一根绳子拉成正方形。完成时每个人都能握住绳子。 *工作人员要注意组员的安全。 | 眼罩10个 4米长的绳子 | |
10' | 组员分享,填写心声卡 |
时间:2008年5月10日下午3:00至4:30
目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时间 | 地点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 | 名海社区工作站党员活动室 | 回顾上节活动内容 | ||
10' | 活跃气氛 | 大风吹 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 2. 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或者工作人员抢到一位置,使得组员占不到座位。 *可“吹”的资料有: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 没有占到座位的组员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准备好便签纸,上面写好要“惩罚”的内容。) | 写好“惩罚措施”的便签纸 | |
15' | 锻炼沟通技巧;活跃现场气氛 | 跨越雷区 1、将组员分成三组; 2、地上有若干个地雷,每组成员需要蒙上眼睛单独过对面岸,但不能碰到地上的地雷。岸上的队友只能用语言的方式指示队友过对岸。并把"鼻子"成功地贴到目标物上。 3、在过雷区的组员一旦碰到地雷,就必须从头再来,所用的实践还是累计在内。 *计时,最快完成任务的组为胜。 | 计时器、硬纸皮、水杯、眼罩等 | |
20' | 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 猜猜看 1、将组员两两为一组; 2、每组组员一人看,一人猜,写有词语的纸板是背对着猜的组员。 3、每组的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的组员将用各种方式表达给搭档,但不能说到词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否则视为无效。猜的组员根据搭档的暗示能准确说出词语的为有效。 4、猜得最多的组为胜。 | 计时器、写词语的纸板 | |
30' | 让组员体验自己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 核弹头 1、 主持人让学员把25米长的绳拉成一个圈,并把水桶装9成满的水放在圆圈的中间。 2、 主持人开始给组员讲下面一段故事:“在伊拉克的一个山村中有一枚没有引爆的核弹头,给该地区造成了威胁。你们作为该山村的有识之士,需要将核弹头取出来。圆圈内为辐射区,所有人员都不得进入圈中,2条20米长防辐射物品,故可以进入辐射区,但不能碰到地上。” 3、而组员中有两个为盲人、两个为哑巴,其余的为健康的人。 4、组员必须在30分钟内把水桶提出,水不能洒出来。 有关讨论: 1、 全队出现多少个主意,为什么采纳了现在所使用的主意来执行任务? 2、 在全过程中你认为最佳表现在哪里,团队的合作精神体现在哪里? 3、 团队在解决问题时,采取的是什么步骤,这些步骤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 计时器、25米长的绳子一条,20米长的绳子2条,水桶一只 | |
10' | 总结、分享 | 发给组员心形卡片,写上这次活动的收获与对下次活动的期望。 鉴于活动的第二天是母亲节,我们将发给每位组员一张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作为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 | 心形卡片若干、笔、彩色画笔 |
时间:2008年5月17日15:00至16:30
目标:团队协作
时间 | 地点 | 目标 | 内容 | 物资 |
5' | 名海社区工作站党员活动室 | 回顾上节活动内容 | ||
10' | 活跃气氛 | 等值游戏(预备游戏:石头、剪刀、布) 男生为5角,女生为1元。组员围成一个圈走,当主持人说到相关值的时候,一定的组员就要凑成其价值。 没有凑成的组员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准备好便签纸,上面写好要“惩罚”的内容。) | 写好“惩罚措施”的便签纸 | |
10' | 协调、沟通、团队合作 | 解手链 *组员围圈,每个组员两手交叉,牵住相邻的组员的手,看组员是否能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的手不交叉,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人不能断开。 | ||
10' 预备游戏 | 团队协作 | 交通阻塞 说明: 1、将塑胶地垫呈一字型在地上铺开,让学员全部站在地垫上,留中间一个地垫不站人; 2、学员分成两边相对而站,通过中间的空格进行移动, 3、移动的方式是只能前进一格或跳一格,不能后退 4、完成两边人的互换,并且大家维持同一个方向。 规则: 1、学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要有人后退就要重来 2、当有人知道答案时,我们要每个人都知道答案 | ||
15' | 增强组员间的友谊和相互协调性,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 | 人山人海 1、两个组员背靠背,坐在地上; 2、两人双手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同时起立; 3、按此原理,形式:两人、四人、八人……小组全体。 *需要引发组员积极思考 | 比参加人数多一个塑胶地垫 | |
20' | 团队合作 | 踩报纸 参加游戏的人都必须站在报纸上,然后需要将报纸翻过来。 1、所有人都必须站在报纸上(包含讨论) 2、只要有人的身体任何部分碰触到地面就要重来 讨论: 1、我们怎么办到的?在过程中听到什么?有何感受? 2、各位觉得报纸象什么?而整个过程又是什么? 3、在生活中有无类似感受? 4、从过程中你学到什么? 变化:帆布面越小越难,可计算难度系数 | 报纸一张 | |
5' | 处理分离情绪 | 观看短片 | ppt | |
10' | 总结 | 小组组员的心得体会 | ||
10' | 评估 | 填写问卷 | 问卷,笔 |
内容 | 金额(单位:元) |
横幅 | 100 |
海报 | 200 |
道具 | 150 |
奖品/礼品 | 300 |
其他 | 50 |
总计 | 800 |
预计困难
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
2、组员热情不高,参与性不强;
3、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组员涣散;
4、组员太调皮。
应变措施
1、社工亲自上门招募,或者邀请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
2、活动之前相关的评估;
3、在活动开展之前与小组成员订立契约;
4、活动环节尽量设计的有吸引力,游戏可往小孩子喜欢的类型选择。
十一、评估方法
1、小组开展之前访谈与最后一节的问卷评估。
2、小组每节的组员分享与意见。
3、工作人员的观察。
4、出席率与参与及投入程度。
儿童成长小组评估问卷
请回忆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形,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并在相应
的选项中划“√”,您的答案将完全保密,谢谢合作! | 完全同意 | 多半同意 | 一半同意 | 少半同意 | 完全不同意 |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我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 |||||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我提升了自信 | |||||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我学会了沟通、聆听 | |||||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我学会了关怀、与人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 | |||||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我学到了放松心情、减压的方法 | |||||
我很喜欢这个小组活动 | |||||
我很喜欢小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 | |||||
此次小组活动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