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
1.支付现金
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价款+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收到对方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2.发行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股票的公允价值)
贷:股本(每股面值1元*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或借方)
发生的佣金及手续费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3.投资者投入
上市公司:
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合同价或协议价)
贷:股本(每股面值1元*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或借方)
非上市公司:
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合同价或协议价)
贷:实收资本(所占份额=资本*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或借方)
(二)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1)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
1)一次交换交易形成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持股比例)
应收股利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管理费用(合并直接相关费用)
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①(冲减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
盈余公积 ②(资本公积不足冲减)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③(盈余公积还不足冲减) ①②③借差
贷:银行存款/股本/无形资产/库存商品/相关资产/相关负债/固定资产清理
(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贷差)
借差冲减合并方的资本公积,不够的冲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差资本公积
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控股合并的(后面讲解)
(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1)一次交换交易形成
股权成本=支付价款或付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应收股利
1.以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1)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原价)
(2)借:长期股权投资(付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2.以无形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付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3.以存货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付出存货的公允价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账面余额)
4.以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等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公司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反向
5.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差额,或借方)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或借方)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借可贷)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投资
成本模式 | 公允价值模式 |
a.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贷:其他业务收入 注意:考虑等相关税费的影响 | a.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 贷:其他业务收入 注意:考虑等相关税费的影响 |
b.借:其他业务成本(倒挤)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 b.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同时: c.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借可贷)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成本法的核算
1.取得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时
①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股票股利
不做账
补充:股票股利的处理(股数增加)
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不变
借:利润分配
贷:股本
(二)权益法的核算
权益法核算的明细科目(4个明细)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应享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
(1)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孰高原则)
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利差额),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该部分差额从本质上是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过程中通过购买作价体现出的与所取得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商誉。
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有利差额),该部分经济利益流入应作为收益处理,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初始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两者之间的差额体现为双方在交易作价过程中转让方的让步,该部分经济利益流入应作为收益处理,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2)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实现净利润和亏损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亏损作相反处理,投资的账面价值应该以减至为零为限
2.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投资方: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方分派现金股利*持股比例)
被投资方: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超额亏损的确认
(1)投资企业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具体应按照以下顺序处理:
①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②冲减长期应收款项目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应收款
③应按预计将承担的义务金额确认预计负债,(需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借:投资收益
贷:预计负债
④除上述情况仍未确认的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损失,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2)在确认了有关的投资损失以后,被投资单位于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再按应享有的收益份额,按上述相反顺序进行处理。
借:预计负债①
长期应收款②
长期股权投资③
贷: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未承担的亏损额)
(3)其他综合收益及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处理
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减少时两个分录反向。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成本法 or 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在按照规定进行核算确定其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上述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在提取以后,均不允许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1.由于减持股份等原因导致核算方法的转换
2.由于增持股份等原因导致核算方法的转换
转换形式 | 个别报表 |
减资 成本法 转换为 权益法 Eg:60%(成本法)→20%(权益法) 唯独这种情况需要追溯调整 | ①减资部分 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长投资本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款项) 贷:长期股权投资(按比例结转成本)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②剩余投资追溯调整权益法账面价值(按剩余持股比例) 剩余初始成本与剩余份额比较: 大于不调整;小于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同年度) 营业外收入(同一年度) ③期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调整 期间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亏损作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同年度) 投资收益(同一年度) 期间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增加:(减少作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期间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增加:(减少作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 减资 权益法 转换为 公允价值计量 假定先卖长投,再卖金融资产Eg:20%(权益法)→5%(金融资产) | ①处置部分 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长投资本 借:银行存款(实际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其他综合收益等(全额)转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资本公积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全额)转入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②剩余投资转到金融资产,确认投资收益 1.重分类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入账 2.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
减资 成本法 转换为 公允价值计量 Eg:60%(成本法)→5%(金融资产) | ①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款项)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②剩余投资转到金融资产,确认投资收益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
增资 公允价值 转换为 权益法 Eg:5%(金融资产)→20%(权益法) | ①确认为新增长投的初始成本 =原股权与转换日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支付的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原公允价值+新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②比较增持比例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总份额 大于不调整;小于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
增资 权益法 转换为 成本法 Eg:20%(权益法)→60%(成本法) (非同一控制) | 增资,追加长投的股份。(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新增长投的初始成本=合并日原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新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银行存款等 |
c 增资 公允价值 转换为 成本法 Eg:5%(金融资产)→60%(成本法) (非同一控制) | ①金融资产转为长投,差额计入损益或权益 新增长投的初始成本=原金融资产于转换日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公允价值+新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原股权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等(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②原金融资产科目核算的累计公允变动一并转出,转入损益或权益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编制相反分录 |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借:银行存款等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 " 合并分录: 借:银行存款等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资本公积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
处置时应当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按照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等 或编制相反分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