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
生
态
规
划
建
设
一、城市生态规划概述
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城市生态规划出现的根本原因,而城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思想的广泛传播,则是城市生态规划出现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它是城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是生态规划的特殊研究对象,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合理和科学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社会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优美、清洁、安全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个较新的热点,它区别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也不同于环境规划。城市规划针对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也会提出一些基本的原则与方法,没有深入研究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环境规划虽然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但由于受到专业,对超出环保部门范畴的问题缺乏法有效的对策与方法。相对而言,城市生态规划是一种针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宏观控制性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新阶段。城市生态规划就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对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合理地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环境规划只考虑城市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环境规划中, 而是致力于将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和部分,并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城市生态规划在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原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 不仅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 而且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此外,城市生态规划不仅重视城市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 还关注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
为城市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 工作环境, 把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纳入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发展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
三、城市生态建设
在市域范围内将生态系统分为三大类,即城市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特定功能的半自然生态过渡区,即城乡结合部的水源保护区和城市组团间隔的绿化林区,分析上述三个区域的生态特征可以看出,城市生态区是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由于人类自身繁殖过度,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超负荷承载,经济活动过度,大量能耗、物耗带来大量生态副产品,污染物,造成城市许多生态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大物博而人均占有资源却很少,这些城市生态问题更加突出。严竣的形势,迫使人们开始重视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应用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进行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这个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在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实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建设性行为。其基点就是合理地利用城市的环境容量,通过对生态建设持续地投入来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的同步进行,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为城市人类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工作、居住生活环境。
四、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案例分析
(一)、东滩生态城规划与建设
1、概述
东滩位于上海崇明岛的最东端,坐落在长江入海口, 距上海市中心40km , 土地面积为86km² 。 崇明岛是上海市唯一尚未开发的岛屿,环境状况良好,在上海市整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见图1) 。 在新一轮的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9一2020)》中 ,其发展目标被定为 “ 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型的生态岛 ” 。东滩的规划从一开始就在规划理念、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全面按照国际生态城市的最新规划理论进行实践 。 为了保证生态城市有序健康的发展 上海实业集团在生态城规划与开发实践中以区域整体生态和城乡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 ,先后组织全球和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完成了一 系列规划;2001年完成的《把崇明建设成为城市生态绿岛的研究》提出了将东滩建成生态综合示范区的战略发展思路;2002年完成的《上海东滩总体结构规划 》 根据自然特性和经济适宜性 ,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 确定了以“南部东滩生态城镇 ”、“ 北部现代农业 ” 和 “ 东部湿地公园区域 ”三大要素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东滩生态示范区的空间结构设想,较好地处理了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见图 。 在上述规划研究和设计的基础上,2006 年完成了南部核心小城镇 《东滩南部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 《东滩南部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 东滩南部启动区被定位为以 “ 低生态足迹 ”理念为基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 “ 生态新城镇 ”。在保护环境与生态中进行开发 。 生态城规划面积12.5km², 其中核心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7km² , 规划常住人口约5万 人(最大承载8万人) , 就业人口3.5万人 。 按照土地的自然属性 、 经济适宜性,形成 “ 工作、休闲、教育、居住” 相融合的各具主题功能的三个特色的生态村落 (见图2 )。 外围区主要由生态绿地、防护绿地等组成 ,形成良好的环境并设定明确的边界, 防止城镇无限扩张。
图1
图2
2、其主要的规划理念、策略和措施
(1)、以生态文化为导向
文化规划对东滩生态城的生态人文特色进行了策划 ,注重当地文脉的保护和传承, 体现地域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传统价值, 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和居民文化素质的发展 。
(2)、确立可持续发展框架
东滩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环境 , 资源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其中一方的发展不以损害其他方的发展为前提 。
(3)、保护环境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建设区与湿地保护区之间设立宽3.2km宽的生态级冲区 ,以保护迁徙鸟类的栖息环境 。(图3)
(4)、低生态足迹。(图5)
(5)、减少能源需求。(图6)
(6)、综合利用水资源,实现循环用水。(图7)
(7)、改善交通可达性,倡导健康的交通出行文化 实现碳平衡。(图8)
图6
图8
图7
图5
图4
图3
(二)、大同市城市生态规划建设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北部, 万里长城的脚下,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历史上曾经是北魏的都城, 在辽金时代是陪都, 遗留至今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和著名的辽代建筑上下华严寺、善化寺等国宝, 就是它辉煌历史的证明, 如今大同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以煤质优、储量丰富而名誉世界。
1、城市主要生态问题
(1) 绿化系统生态调节能力差,绿化系统发展不平衡, 缺少工业区与居住区、铁路两侧、厂区周围的防护林隔离带或绿化空间。
(2) 没有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过分强调资源开采而忽视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和初级生产中的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3) 居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 尤其是旧城区,主要以原煤为燃料对城市空气污染很严重。
(4) 古城人口多, 交通拥挤, 城市功能多, 建筑密度大, 对古城的文物古迹保护不利。
2、 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对策
(1)、 城市总体布局调整
大同市2003 年~ 2020 年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布局是以十里河和御河为界, 把城市分成以古城为中心的旧城区、矿务局为中心的口泉区、御东新区三个组团。规划提出保护古城、开辟御东新区、完善口泉区的方针, 把城市建设的重心由旧城区向东转移,在旧城东跨过御河建设御东新区, 疏解古城内居住人口, 减小建筑密度, 搬迁古城内的工厂, 开辟空地建设绿地, 完善古城内的市政设施, 保护文物古迹。新区依托御河、文赢湖、马铺山等自然要素大面积绿化建设, 结合山河湖自然景色, 建设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的生态城市。
(2)、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的调整
大同市北部有一化工厂, 是以建国初的一个军工厂为基础建起来的, 处于城市上风向, 由于经济条件的, 搬迁非常困难,就采用新技术处理排放的废气, 污水经处理设专用管道排放, 污染问题得到解决。规划远期搬迁。在御东区南部依托经济开发区建工业区, 把旧城区内凡是有污染的工厂都搬迁到城南工业区, 保留没有污染的一类工业, 以满足居民就近就业, 减少单向交通。
(3)、 生活燃料结构的调整
要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除了采取节煤、提高除尘效率外,关键是降低城市能源结构中煤耗量的比重, 只有采用清洁能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大同是有名的煤都, 以前家家户户使用原煤做饭、取暖, 造成很严重的大气污染。规划制定了燃气现代化的目标是开广气源、积极开发利用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洁净能源, 提高居民用气的普及率。通过努力居住楼房居民用管道煤气和液化气、天然气罐已达到95 %, 规划对居住平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 逐步达到生活燃气化。城市供暖利用电厂机组电热联产, 采用集中供热。目前供热率已达50 %。减少了城市大气的污染, 城市空气清洁程度大为提高。
(4) 绿地系统的建设
绿色植物已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象征,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固定太阳能和形成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 乃是世界上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因此, 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绿色植物, 就是保护生命之源, 并已经开始有了这样一种生态意识, 就是把建设保护绿色植物, 看成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头等重要课题。因此, 绿化系统规划成为生态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部分。
(5)、 城市污染防治
城市的污染防治是城市生态建设重要而具体的内容, 只有通过城市污染的有效治理才能形成并维护城市生态系统,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同市在生态城市规划中注重对城市大气、水、噪声、垃圾的处理。采取的措施有:1) 对工厂推行先进的烟气除尘工艺, 由环保部门监测、监督,没有达标的废气绝对不允许排放。2) 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规划建设绿化防护林带, 形成绿色保护屏障, 发挥绿化/ 稳压器的作用。3) 搞好城市饮用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 使自来水的水质标准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4) 编制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改进和完善城市垃圾收集运输系统,通过各项措施并用综合治理, 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城市生态和规划建设的特征
1、城市出现严重生态问题
2、城市生态规划在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原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 不仅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 而且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
3、保护环境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4、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
5、交通的可达性与通达性,倡导绿色出行
6、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使城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