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2:59:27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挚痛(zhì)澎湃(pài)山巅班斓B.嗥鸣(háo)默契(qì)山润峭壁C.呜咽(yān)骨碌(gū)攀谈屏嶂D.亘古(gèng)污秽(huì)摇篮督促2.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狂澜(大波浪)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亦复如是(这样)木兰当户织(门)B.默契(投合)亘古(遥远)出郭相扶将(外城)污秽(奇怪、吓人的东西)C.炽热(热烈
推荐度:
导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挚痛(zhì)澎湃(pài)山巅班斓B.嗥鸣(háo)默契(qì)山润峭壁C.呜咽(yān)骨碌(gū)攀谈屏嶂D.亘古(gèng)污秽(huì)摇篮督促2.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狂澜(大波浪)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亦复如是(这样)木兰当户织(门)B.默契(投合)亘古(遥远)出郭相扶将(外城)污秽(奇怪、吓人的东西)C.炽热(热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挚痛(zhì)    澎湃(pài)     山巅       班斓

B.嗥鸣(háo)    默契(qì)      山润       峭壁

C.呜咽(yān)    骨碌(gū)      攀谈      屏嶂

D.亘古(gèng)   污秽(huì)     摇篮      督促

2.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狂澜(大波浪)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亦复如是(这样)             木兰当户织(门)

B.默契(投合)               亘古(遥远)

出郭相扶将(外城)           污秽(奇怪、吓人的东西)

C.炽热(热烈旺盛)           哺育(喂)

旦辞爷娘去(早晨)           关山度若飞(越过)

D.标直(笔直)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愿为市鞍马(买)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酲的时候,我     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不论  即使  还是  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査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记》・作者是陆定一。

C.《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6.对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A.(1)拟人   (2)比喻   (3)对偶   (4)对偶

B.(1)拟人   (2)比喻   (3)互文   (4)排比

C.(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对偶

D.(1)拟人   (2)拟人   (3)互文   (4)排比

7.按要求默写句子。(6分)

(1)《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2)《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3)《春夜洛城闻笛》冲写李白思乡思亲的句子是:                              

8.综合性学习。(6分)

五四青年节前夕,某中学七年级(1)班在定安县母瑞山纪念园举办主题为“缅怀烈士,传承精神”的实践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山区,是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摇篮”。在两次国内战争时期,琼崖将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保存了的火种和力量,为海南的和全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这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有些同学认为,平时的学习本来就紧张,还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浪费时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在横线上,要有理有据。(3分)

                                                                          

                                                                         

                                                                         

(2)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编辑活动专刊。下面是刘涛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一则征稿启事,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3分)

征稿启事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传统教育的认识,本班特举办主题为《缅怀烈士,传承精神》的征稿活动,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征文以回照历史,抒写烈士事迹,表达体验感受为主要内容。体裁不限,500字左右。                      

                稿件投至班级信箱,请注明”征稿”字样。

七年级(1)班班委会

5月10日

①征稿启事中画线的句子存在标点错误的问题,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征稿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在横线上补充。(1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0分)

木兰诗(节选)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郞,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策勋十二转              (2)赏赐百千强      

(3)对镜帖花黄              (4)出郭相扶将      

10.翻译句子。(2分)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由最后一段引申而出的一个成语是:            。(1分)

12.下面句子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也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父亲的田园

秋 也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很快就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沙沙地、面面地,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镢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只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镢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双鬓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镢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ロ,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向东,说西它就指向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耧平,整出薪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最驾轻就熟的事情。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菠菜、油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蹿;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カ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着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唠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子跟着来,他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掐花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夜晚,是农民最悠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仰脸看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轻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却刚刚开场--傍晚捉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

(选自《文苑》2019年第四期,有删改)

1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14.文章首段着力渲染田园的环境,有什么作用?(4分)

                                                                         

                                                                         

15.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他创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镢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只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镢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

                                                                         

                                                                         

16.在第⑤段横线上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要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嘛?”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嘛?”

⑤“没干嘛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嘛?”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懶,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換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我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孤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7.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4分)

情节主要事件
开端小屋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高潮
结局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8.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19.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20.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三、习作展示(50分)

21.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不过攀上顶峰固然令人兴奋,但攀登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所以结果固然重要,但体验的过程更令人回味!

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真切体验过、用心感悟过、努力珍惜过……让我们敞开心扉,把体验到的爱与恨、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凝聚在笔端,倾泻于纸上吧!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我体验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

一、1.B  2.B  3.B  4.B  5.C  6.D

    7.(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1)我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必要。理由一:举办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舒缓同学们学习的紧张情绪,调整状态,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理由二:可以学习先烈艰苦奋斗的事迹,在学习中积蓄精神力量。理由三:户外实践活动可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叙写见闻感受,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表态1分,理由1分,答出其中一个理由即可)

     (2)①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②示例:征稿截止日期5月30日(意思相近即可)。

二、9.(1)记  (2)有余  (3)同“贴”  (4)扶持

    10.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11.扑朔迷离

12.A

13.回忆并描绘了父亲的田园以及父亲在田园中劳作的情景,抒写了“我”童年的快乐。(意思相近即可)

14.文章首段对田园环境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田园的幽静和美丽(2分),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奠定感情基调(2分)。(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一: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连贯的动作,细腻地刻画出父亲劳作的娴熟和流畅,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镢柄比作画笔,将挥镢的动作比作画彩虹突出了劳动的美感,表达了对父亲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方法1分,作用3分,意思相近即可)

16.示例:父亲的园子,像一只美丽的摇篮,盛放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盛放着我对父亲的怀念,更盛放着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合乎要求,表达完整、流畅即可)

17.(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否认和辱。

18.(1)汪”字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1分),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1分)。

   (2)“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1分),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1分)。

19.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2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20.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分);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却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2分)。(言之成理即可)

文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挚痛(zhì)澎湃(pài)山巅班斓B.嗥鸣(háo)默契(qì)山润峭壁C.呜咽(yān)骨碌(gū)攀谈屏嶂D.亘古(gèng)污秽(huì)摇篮督促2.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狂澜(大波浪)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亦复如是(这样)木兰当户织(门)B.默契(投合)亘古(遥远)出郭相扶将(外城)污秽(奇怪、吓人的东西)C.炽热(热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