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二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2:58:11
文档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二十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露天矿与井下采矿生产过程中,防尘的主要措施是(2)。1)干式凿岩2)湿式凿岩2、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3)年至少进行(3)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1,12)2,13)3,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1)42)83)1)244、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不得(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1)分包2)转包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
推荐度:
导读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露天矿与井下采矿生产过程中,防尘的主要措施是(2)。1)干式凿岩2)湿式凿岩2、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3)年至少进行(3)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1,12)2,13)3,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1)42)83)1)244、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不得(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1)分包2)转包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露天矿与井下采矿生产过程中,防尘的主要措施是(2)。

1)干式凿岩  2)湿式凿岩

2、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3)年至少进行(3)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1,1        2)2,1        3)3,1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1)4     2) 8    3)16     4)24

4、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不得(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

1)分包    2)转包   

 

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1) 。

1)早期职业病、职业健康损伤和职业禁忌症;  2)职业病、职业禁忌症;

3)职业禁忌症,其他疾病或异常;    4)职业病、疑似职业病

6、根据GBZ2.1规定:劳动者接触仅制定有 PC-TWA 但尚未制定 PC-STEL 的化学有害因素时,实际测得的当日 CTWA 不得超过其对应的 PC-TWA 值;同时,劳动者接触水平瞬时超出 PC-TWA 值 (4)倍的接触每次不得超过15 min,一个工作日期间不得超过 4 次,相继间隔不短于 1 h,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 PC-TWA 值的 (4)倍。

1)2,2   2)5,3    3)3,3       4)3,5

7、申请乙资质的,专职技术负责人具有(2)专业技术职称和(2)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或者(2)专业技术职称和(2)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

1)高级,3年;中级,5年

2)高级,3年;中级,8年

3)高级,1年;中级,3年

4)高级,1年;中级,5年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2)年。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要延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2)个月前向原资质认可机关提出申请。

1)3,3    2)5,3    3)5,6    4)3,6

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自出具职业卫生技术报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开技术报告相关信息,公开的时间不少于(2)年。

1)20,3    2)20,5    3)15,3   4)15,5

10、防尘 “八字”方针是( 4 )

1) 革、水、防、风、护、治、教、查   2)革、水、密、风、护、管、封、查

3) 革、水、密、保、护、管、教、查  4)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11、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3)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1,1   2)1,2    3)1,3    4)3,3

1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3)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1)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2)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3)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4)职业病病名

13、(2)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1)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2)职业病病人;

3)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4)接触矽尘工人

14、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4)

1) 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   2)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    

3) 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  

4)以上都是

15、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 4 )。

1)1/2MAC 2)1/2PC-STEL 3)PC-TWA 4)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

16、《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令2019第2号修订)明确了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改为(1)制。

1)备案   2)许可  3)批准   4)自律

17、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 4)        

1)呼吸道  2)皮肤 3)消化道 4)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8、 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           

1)有害气体2)辐射3)粉尘4)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

19、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3  )。

1)轴流风机 2)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3) 事故通风装置  4) 密闭设施

20、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1)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1)红色   2)橙色  3)黄色  4)蓝色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1、2、3、4)等内容。

1)种类      2)后果     3)预防   4)应急救治措施

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1)的方针,建立(3)负责、(4)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5)。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用人单位

4)行政机关

5)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的措施有:(1、2、3)

1)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

2)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

3)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通风,将粉尘吹出作业场所。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3)、(2)和(4)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1)风险

2)职业病防护措施

3)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4)待遇

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1、2)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4)告知劳动者。

1)上岗前

2)在岗期间和离岗

3)当面

4)书面

6、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3),配置现场(2)、(4)、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处置方案

2)急救用品

3)报警装置

4)冲洗设备

7、授权签字人、(2)(3)及参与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参与技术服务,在技术报告及原始记录上签字,并承担相应责任。

1)过程控制负责人

2)报告审核人

3)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

4)技术负责人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3)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因检测项目或者样品保存时限有特殊要求而无法自行检测的,可以委托具备相应检测能力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样品测定。样品(2)和(1)等工作不得委托其他机构实施。

1)检测结果分析及应用

2)现场采集

3)依法

4)自主

9、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1、2)

1)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

2)工作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3)工作地点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10、类比企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 1、2、3、4)。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及管理制度   2)职业健康监护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4)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

11、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1、2、4)三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3)峰接触浓度

4)最高容许浓度

1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变更(1、3、4)的,应当向原资质认可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1)企业名称

2)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

3)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4)注册地址或实验室地址

13、职业病危害(1、3)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1、3)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1)严重、专职   

2)严重、兼职   

3)一般但劳动者超过一百人、专职  

4)一般且劳动者在一百人以下、兼职

14、资质认可机关对申请人的技术评审包括(2)和(3)。

1)授权签字人的考核

2)申请材料的技术审查

3)现场技术考核

4)盲样考核

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能力包括(3)情况和(4)两个方面。

1)专业技术职称

2)注册工程师

3)培训合格

4)业务能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峰接触浓度。╳

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3、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4、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取得资质一年以上,需要增加业务范围的,应当向原资质认可机关提出申请。√

6、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分期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

7、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8、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分为五级。×

9、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当暴露于80dB≤LEX,8h<85dB的工作场所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需求为其配备适用的护听器;当暴露于LEX,8h≥85dB的工作场所时,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配备适用的护听器。√

10、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周期定期发放,对工作过程中损坏的,不得随意更换。╳

四、简答及计算题(20分)

1、简述职业病防治的“三级预防”原则。(5分)

“三级预防”原则:

1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2是当第一级预防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劳动者的健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

3是对已发展成职业性疾病或工伤的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

2、简述类比法的优缺点?(5分)

答:1.优点

①以现有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情况作为参照,去推断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能够进行相对定量的分析与评价,比较直观、容易理解。

②通过对现有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为拟建项目的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2.缺点

①如果类比对象选择不当,有可能造成错误的结论。

②在实际应用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不存在,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正。

3、某车间工人每天工作8h,每小时逸出稀释剂2kg。稀释剂的主要成分:甲苯50%,二甲苯30%,乙酸乙酯20%;工艺过程中还会逸出二硫化碳0.3kg/h。若车间采用全面通风系统,进入车间为新鲜空气,不含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计算要是车间内空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所需全面通风量。(10分)

注:甲苯的PC-TWA为50mg/m3,PC-STEL为100mg/m3;

二甲苯的PC-TWA为50mg/m3,PC-STEL为100mg/m3;

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PC-STEL为300mg/m3;

二硫化碳PC-TWA为5mg/m3, PC-STEL为10mg/m3。

解:

按下式进行计算全面通风量。

             (1)

式中:L——全面通风量,m3/h;

M——有害物质产生量,mg/h;

YS——作业环境有害物浓度限定值,mg/m3;

Y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质的本底浓度,mg/m3。采用外界新鲜空气送入车间,则Y0≈0。

Ys应取PC-TWA的值,带入公式(1)可知:

苯:M=2×50%kg/h=1kg/h=106mg/h,Ys=50mg/m3

=2×104m3/h

同理:

        L(二甲苯)=(2×106×30%)/50=1.2×104m3/h

L(乙酸乙酯)=(2×106×20%)/200=2×103m3/h

L(二硫化碳)=3×105/5=6×104m3/h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其中甲苯、二甲苯和乙酸乙酯为当数种溶剂蒸气,通风量应按总和计算。

     因此,L(总)=L(甲苯)+L(二甲苯)+L(乙酸乙酯)

                  =2×104m3/h+1.2×104m3/h+2×103m3/h

                  =3.4×104m3/h

    但二硫化碳属于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此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由于6×104m3/h>3.4×104m3/h,即L(二硫化碳)>L(总)

因此,车间内空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所需全面通风量为于6×104m3/h。

文档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二十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露天矿与井下采矿生产过程中,防尘的主要措施是(2)。1)干式凿岩2)湿式凿岩2、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3)年至少进行(3)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1,12)2,13)3,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1)42)83)1)244、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不得(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1)分包2)转包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