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2:58:39
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闭卷部分(共40分)得分评卷一、填空(共12分)1.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收集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是宋朝人郭茂倩编纂的《》。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有写共工与颛顼争帝的《》和写大禹与父亲治水的《》。3.《诗经》一书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共305篇作品《诗经》中第一首诗歌的篇名是《》,采用了手法。4、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是,第三次飞跃是。5.《史记》全书共130篇,由12本记、1
推荐度:
导读《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闭卷部分(共40分)得分评卷一、填空(共12分)1.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收集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是宋朝人郭茂倩编纂的《》。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有写共工与颛顼争帝的《》和写大禹与父亲治水的《》。3.《诗经》一书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共305篇作品《诗经》中第一首诗歌的篇名是《》,采用了手法。4、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是,第三次飞跃是。5.《史记》全书共130篇,由12本记、1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

题号总分
得分
    闭卷部分(共40分)

得分
评卷
一、填空(共12分)

1.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第一部收集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是宋朝人郭茂倩编纂的《        》。 

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有写共工与颛顼争帝的《      》

和写大禹与父亲治水的《         》。

3.《诗经》一书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       、      、      

三种,共305篇作品《诗经》中第一首诗歌的篇名是《        》,采用了      手法。

4、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是       ,第二次飞是      ,第三次飞跃是        。

5.《史记》全书共130篇,由12本记、10表、8书、30     、

70       、等五部分组成。

6.就我们所知,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作的

《      》;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所作的《       》其一。

7.曹魏正始时期的两位作家是        和         。

8.《咏史》八首的作者是       ,《游仙诗》四首的作者

是            。

9.司马相如的大赋代表作是《            》和《         》。

10.北朝时代两位最重要的散文家是《          》的作者        

和《           》的作者           。

得分
评卷
二、单项选择题:(共5分)

1.《尚书》即是(    )

A.上古之书的意思      B.高尚的书籍

C.记载古代的书        D.收录古代文臣给帝王上书的古籍

2.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    )

A.人对自然的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人类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D.人类的游戏

3.南北朝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

A.陶渊明      B.谢眺   C.谢灵运   D.庾信

4.《咏怀诗》八十首和《拟咏怀》廿七首的作者分别是(    )

A.王粲和嵇康            B.曹植和左思     

C.潘岳和陆机            D.阮籍和庾信

5.《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    )

A.《古诗源》             B.《玉台新咏》     

C.《乐府诗集》           D.《文选》

得分
评卷
三、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中后的括号里,共10分)

1.赋作为一种文体,萌芽于战国后期,盛行于汉代,它的产生到

下列因素的影响(     )

A.荀子《赋篇》             B.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

C.屈宋等人的楚辞体作品     D.《诗经》的民歌体

E.远古歌谣

2.根据我们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乐府”可以指(    )

A.一种诗体的名称     B.古代管理音乐的官署

C.汉代的抒情小赋   

D.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的“歌诗”(配乐的诗歌)

E.配乐朗诵的楚辞作品

3.下列作家中,创作成就主要不是赋的有(    )

A.司马相如       B.庄周       C.谢眺 

D.杨雄           E.郦道元

4.骈文的特点包括(     )

A.风格上追求阳刚之美       B.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

C.内容上多写宫廷生活       D.语音方面讲究平仄

E.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

5.下列历史著作中,属于记传体的有(    )

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史记》     E.《汉书》

得分
评卷
四、名词解释题(共9分)

先秦诸子散文:

汉乐府:

志怪小说:

得分
评卷
五、默写题(共4分)

默写汉乐府民歌《江南》

开卷部分(共62分)

得分
评卷
六、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诗的“六义”?

2.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3.《孟子·离娄下》中的《齐人有一妻一妾》主要讽刺和揭露了什么?

得分
评卷
七、分析与论述题(三选二,共30分)

1.试论陶渊明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2.曹植在诗的艺术上有什么独创性?

3.《离骚》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有什么创造?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参B卷

闭 卷 部 分

一、填空题:

1.《诗经》;《乐府诗集》  2.《共工怒触不周之山》;《鲧禹治水》  3.风、雅、颂   4.《诗经》;楚辞体;汉乐府民歌   5.世家;烈传   6.《咏史》;《燕歌行》  7.嵇康,阮籍     8.左思;郭璞    9.《子虚赋》;《上林赋》    10.郦道元;杨衒之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三、多项选择题:

1.CE    2.ABD    3.BCDE    4.BDE    5.DE    

四、名词解释:

先秦诸子散文:又称哲理性散文,是先秦时期各诸子学派各自阐述政治观点主张及学术观点,以论说为主的论说文。主要代表作家有:孔子、孟子、庄子等,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数庄子。

汉乐府: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设置的掌管民间歌乐的音乐机构,乐府有采集民歌、创作及演唱等职责。魏晋后,把汉代乐府唱的诗歌也称乐府。“乐府”又成为汉代诗体的名称,其中的民歌部分又称之为汉乐府民歌。

志怪小说: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记叙神仙鬼怪故事的小说,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教传播广泛,形成了侈谈鬼神的社会风气。这类小说即应运而生,代表作家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五、默写题: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六、简答题:

1、简述诗的“六义”?

答题要点:诗“六义”即《诗经》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的合称。“风”,指各地的民俗歌谣,共有十五国风。“雅”即正乐,“雅”有大小之分,均指朝廷京都地区的音乐。“颂”即是舞曲,“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三种均为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赋”即铺陈直叙,“比”即是比喻和比拟。“兴”即是托物起兴。

2、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答题要求:《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描写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一类写游子思妇的别离相思之苦。

3、《孟子·离娄下》中的《齐人有一妻一妾》主要讽刺和揭露了什么?

答题要点:通过齐人乞墦最后丑态毕露的戏剧性情节,活画出一个卑鄙无耻者的形象,辛辣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七、论述题:

1、试论陶渊明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答题要求: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主要表现在陶诗的艺术影响和高贵品格两方面。首先,陶诗的主要特点是在平淡中见深情,在质朴中含至味。陶诗写诗不在于精雕细刻地描绘事物本身,而在于把他冲和淳厚,坦荡磊落的心灵表现出来,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的融合与统一,让人读来韵味隽永,真趣无究。其次,陶诗更多的作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但他决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追求形似。他描写景物时总是倾注着自己的感情,注意情神写意。再次,陶诗的语言虽近“田家语”但它高度凝炼,极普通,极平常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如“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鸡鸣”。

此外,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被后世许多文人引以自励。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三经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成了诗人坚贞孤高品格的象征。又如他的自况散文《五柳先生传》,就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节。

总之,陶渊明在玄言诗风笼罩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时代中异军突起,诗歌、散文、辞赋创作别开生面,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气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曹植在诗的艺术上有什么独创性?

答题要点: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五言诗名震诗坛,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首先,曹植的诗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才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其次,曹植的诗骨气奇高,悲凉慷慨,“骨气”指他为实现雄心壮志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慷慨”是指他诗歌中昂扬激越的情调。再次,曹植的诗词彩华茂,语言精练。

3、《离骚》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有什么创造?

答题要点:《离骚》代表了楚辞在诗体形式和语言艺术方面的最高成就,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如它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句式扩大,以杂言为主,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活泼的新诗体,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度,在语言运用上,它大量吸取楚国民间方言。如“羌”、“婵媛”等;又多用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彩绚烂华美质朴,诗的声调铿锵,增强了抒情气氛和节奏感。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A卷

题号总分
得分
    闭卷部分(共40分)

得分
评卷
一、填空(共11分)

1.本学期我们学习过其作品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现存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是《        》。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意义的两部作品

是《         》和《         》。

3.教材认为,楚辞中用古歌曲名为篇名的有《       》、

《      》、《      》等。

4、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两首最著名的长篇叙事民歌是

《        》和《         》。

5.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是刘宋初的诗人          ;新

体诗(永明体)是南朝齐永明年由自由诗人         等人开创的。

6.汉初,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史记》的作者        和

《汉书》的作者         。

7.先秦至南北朝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是先秦时代的          

和晋代的            。

8.先秦时代两位最富有浪漫主义的作家是战国时代的诗人

《         》和散文家《         》。

9.汉代两位最重要的史传散文作家是        和        。

10.北朝散文家的两部代表作品是《           》和

《            》。

11.《诗经·载驰》的作者是先秦时代的女诗人          ,

五言《悲愤诗》的作者是建安时代的女诗人          。

得分
评卷
二、单项选择题:(共5分)

1.文学艺术起源于(     )

A.人类的阶级斗争                

B.人类心灵感情的表现欲望

C.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D.人类的生产劳动

2.“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建安文学(    )

A.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内容         

B.歌颂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C.批判了社会中的黑暗面         

D.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战国策》

4.被杜甫称赞其诗作“凌云健笔意纵横”“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南北朝诗人是(    )

A.谢灵运       B.谢眺     C.庾信          D.江淹

5.提出自己写史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    )

A.左丘明      B.孔丘      C.司马迁        D.班固

得分
评卷
三、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

题中后的括号里,共12分)

1.下列作品中,《楚辞章句》认为属于屈原所作的是(    )

A.《离骚》     B.《九辩》    C.《九歌》    

D.《九章》    E.《天问》

2.魏晋南北朝作家中,受到过建安风骨影响的有(    )

A.阮籍       B.左思       C.刘琨       

D.鲍照       E.陶渊明

3.下列作品中,不是屈原创作的作品是(     )

A.《九辩》      B.《招隐士》    C.《七发》     

D.《怀沙》      E.《七谏》

4.《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是写(     )

A.劳动者的苦难及其反抗           

B.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C.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     

D.统治者的歌舞描绘生活

E.求官不遂,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

5.南北朝时期,新体诗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有(     )

A.谢眺      B.陶渊明      C.何逊     

D.阴铿     E.谢灵运

6.屈原创作的组诗有(      )

A.《九章》     B.《九辩》    C.《九歌》    

得分
评卷
D.《天问》     E.《九叹》

四、名词解释题(共9分)

楚  辞:

风、雅、颂:

建安风骨:

得分
评卷
五、默写题(共3分)

默写汉乐府民歌《江南》

把《诗经·邶风·静女》一诗默写完整。

静女其姝,            。爱而不见,           。

静女其娈,            。彤管有炜,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美人之贻。

开卷部分(共60分)

得分
评卷
六、简答题(共30分)

1.《左传》在叙事方面有何艺术特色?

2.简析屈原《九歌》的产生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3.左思《咏史》八首二中的“涧底松”、“山上苗”各比喻什么?本诗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什么不合理的现象。

附原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经过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得分
评卷
七、分析与论述题(三选二,共30分)

1.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诗经·卫风·氓》。

2.以作品为例试述《魏风·硕鼠》在创作上运用了重章叠句反复的手法。

3.结合作品,试论陶渊明诗情、景、理统一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参A卷

闭 卷 部 分

一、填空题:

1.《诗经》;《尚书》   2.《庄子》;《孟子》   3.《史记》;乐府民间歌辞    4.《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5.谢灵运;沈约   6.司马迁;班固  7.屈原;曹操    8.屈原;庄子  9.贾谊;司马迁   10.《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11.许穆夫人;蔡琰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C

三、多项选择题:

1.ACDE   2.BCDE  3.ABCE  4.BE   5.ABC   6.ACD

四、名词解释: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西汉刘向将屈、宋及贾谊等人骚体辞章编辑在一起,名为《楚辞》,“楚辞”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又受北方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体诗。

风·雅·颂:“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作品的分类。“风”指地方音乐,《诗经》共有十五国风。“雅”即“正声”,《诗经》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均为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颂”即是舞曲,《诗经》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均为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

“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是指汉末建安作家在作品内容与风格上所形成的时代特色。“风”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则是指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以“三曹”、“七子”等为中心的一批文人在诗歌创作上,思想深刻、文辞表达精湛,有特长,情辞慷慨,力度强,他们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描写社会与民生疾苦,抒发积极进取的政治理想抱负,艺术上具有悲凉慷慨,刚健遒劲的风格,后人称这种创作特色为“建安风骨”。

五、默写题: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六、简答题:

1.《左传》在叙事方面有何艺术特色?

  答题要点:①善于叙事,精于剪裁;②善于在战事叙写中穿插细节材料,以交代重大契机;③善于在叙事中写人物。

2.简析屈原《九歌》的产生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答题要点:《九歌》是诗人屈原根据楚国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加工润色而成的一组抒情诗歌。其艺术表现手法是:善于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地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左思《咏史》八首二中的“涧底松”、“山上苗”各比喻什么?

本诗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什么不

合理的现象。

答题要点:作者用“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门贤士,以“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士族庸才。该诗反映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揭露了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罪恶。

七、论述题:

1.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诗经·卫风·氓》。

答题要点:《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通过叙述一个被遗弃妇女的不幸遭遇,倾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直至被遗弃的全过程及她的悲愤怨恨情绪,表达了受压迫的广大妇女的怨恨和反抗,反映出男尊女卑社会制度下妇女的悲惨处境,揭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本质。

首先,在艺术上,作者运用了回忆的倒叙写法,诗的一、二章,女主人公先回忆她当初与氓恋爱,结婚的情景,此时她单纯而热情,急切向往和期待幸福的爱情生活。第三章从文意上有一个转折,在感情上也是一个跳跃,女主人公从幸福往事的回忆中惊醒过来,意识到眼前所处是被无情抛弃的冷酷现实,于是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一种异常激动的追悔和愤慨,提出了“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的忠告”。这实际上是在为广大妇女鸣不平,在向男尊女卑的世俗挑战。

其次,此诗在塑造弃妇的形象时,运用了夹叙夹议,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

再次,诗中还特别注意了对比手法的运用。

2.以作品为例试述《魏风·硕鼠》在创作上运用了重章叠句反复的手法。

答题要点:《魏风·硕鼠》一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形式抒发情感,采用更换关键词语的方式深化主题。如诗的第一层,诗人把奴隶主比成大老鼠,要求它们不要再来吃庄稼,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生动,且寓意深刻。诗的第二层,诗人对剥削者愤然谴责,“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是多么的忘恩负义呵!这两句揭露了奴隶主们的冷酷无情。诗的第三层,写奴隶们渴望摆脱苦难生活,寻求乐土的愿望,“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这是一种反叛,它反映出奴隶们对奴隶制度与宗法神权观念的反抗,对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结合作品,试论陶渊明诗情、景、理统一的艺术特色。

答题要点:陶渊明的诗,创造了一个情、景、理水融,艺术“空灵”与“充实”两相统一的完美境界,这在他的名篇“结庐在人境”一诗中得以明证。从艺术上讲,这首诗既是田园诗,也是抒情、哲理诗,景、情、理三者交融,相互渗透。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会到它奇妙的志趣,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又可以说,这里正是一个艺术的空灵与充实相统一的境界。“心远”是空灵,“真意”是充实,追求“真意”有赖“心远”,有空灵的“心远”才会得到充实的“真意”,而“真意”的领悟正是“心远”的标志。在此诗中,这二者完美地统一了,诗人之心是空灵的,因为他“心远”;又是充实的,因为他获得了“真意”。

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闭卷部分(共40分)得分评卷一、填空(共12分)1.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收集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是宋朝人郭茂倩编纂的《》。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有写共工与颛顼争帝的《》和写大禹与父亲治水的《》。3.《诗经》一书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共305篇作品《诗经》中第一首诗歌的篇名是《》,采用了手法。4、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是,第三次飞跃是。5.《史记》全书共130篇,由12本记、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