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调测试细则
修订记录
编号 | 章节名称 | 修订内容简述 | 修订日期 | 版本号 | 修订人 |
1 | 全文 | 完成初稿 | V0.1 | ||
2 | 全文 | 调整结构 | V0.2 | ||
3 | 过程描述 | 增加联调测试流程 | V0.3 | ||
4 | 裁剪指南 | 增加 | V0.4 | ||
5 | 过程描述 | 增加流程图 | V0.5 | ||
6 | 1.3适用范围 | 该细则适用于大中型项目实施团队 | V1.0 | ||
7 | |||||
8 |
依据《XXXXX科技项目管理办法(2019年版)》中的“测试实施”的规定及结合实际情况。
为了对项目组的联调策略与接口联调提供组织级的统一指导,检验软件系统内和跨系统间单元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联调的软件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1.1.目的
联调测试的主要目标是对系统级、子系统级、模块级接口相关功能进行全面覆盖检查,以初步测试项目中系统、子系统集成情况。
1.2.术语定义
术语/缩写 | 术语/缩写解释 |
联调测试单元 | 一个项目中的模块、子系统 |
1.3.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银信中心组织内的研发类大中型项目实施团队。
2.角色与职责
角色名称 | 职责描述 |
技术负责人 | ∙负责组织制定联调测试主计划 ∙负责组织编写联调测试用例 ∙负责组织记录并解决联调测试过程中的缺陷 ∙负责组织总结并编写联调测试报告 |
开发人员 | ●负责执行联调测试 |
3.入口准则
单元测试完成
子系统准备完成
4.输入
单元测试报告
项目计划
概要设计说明书
5.过程描述
2.
3.
4.
5.
联调测试对应开发过程中的概要设计阶段,其活动顺序包括联调测试计划、联调测试案例设计、联调测试执行、联调测试总结等流程环节,形成的文档主要包括《联调测试计划》、《联调测试案例》、《联调测试报告》等。如下图所示:
图1.联调测试流程图
联调测试阶段的测试活动首先应该根据项目所选的联调方式制定测试策略。同时,应该充分依据上一测试阶段的成果物,进行参考、复用和补充。
5.1.编写联调测试计划
参照项目计划,针对联调测试单元,编写联调测试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联调测试策略,针对不同的接口类型采用不同的接口测试方法。
联调测试计划需要经过相关方评审,并达成一致后,方可执行。
5.2.编写联调测试案例
有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联调测试案例,联调测试案例需要覆盖联调测试单元,联调测试案例需要经过相关方评审。
5.3.执行联调测试
联调测试的执行统一由技术负责人统一协调,包括制定执行人员,以及联调缺陷的管理机制等。技术负责人需要保证发现的联调缺陷全部被解决。
5.4.联调测试总结
有技术负责人分析总结联调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内容可以包括:联调测试的缺陷个数、分布,联调测试的计划执行情况等,并编写《联调测试报告》。
《联调测试报告》需要通过相关方的评审,相关方至少包括测试人员。
6.输出
《联调测试计划》、
《联调测试案例》、
《联调测试报告》
7.出口准则
《联调测试报告》通过评审,并纳入配置管理。
8.工具与方法
8.1联调策略方法介绍
联调策略方法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大爆炸 直接联调 | 可以迅速完成联调测试;并且只要极少数的驱动和桩模块;用例也是最少的;简单;资源利用率高 | 一次试运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定位和修改比较困难,许多接口错误很容易躲过测试。 | 适应于一个维护型项目或被测试系统较小。 |
自顶向下联调 | 较早地验证了主要控制和判断点;按深度优先可以首先实现和验证一个完整的软件功能;功能较早证实,带来信心;只需一个驱动,减少驱动器开发的费用;支持故障隔离。 | 桩的开发量大;底层验证被推迟;底层组件测试不充分。 | 适应于产品控制结构比较清晰和稳定;高层接口变化较小;底层接口未定义或经常可能被修改;产品控制组件具有较大的技术风险,需要尽早被验证;希望尽早能看到产品的系统功能行为。 |
自底向上联调 | 对底层组件行为较早验证;工作最初可以并行联调,比自顶向下效率高;减少了桩的工作量;支持故障隔离。 | 驱动的开发工作量大;对高层的验证被推迟,设计上的错误不能被及时发现。 | 适应于底层接口比较稳定;高层接口变化比较频繁;底层组件较早被完成。 |
三明治 混合联调 | 集合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策略的优点。 | 中间层测试不充分。 | 适应于大部分软件开发项目。 |
银信中心系统众多,接口情况复杂,以下从不同角度体现其特点:
1、从接口工作方式来分,有两种情况:
●联机接口
接口之间以应答方式进行交互,请求方需等待应答方的响应后方进行后续处理。
此类接口可根据请求/应答模式开发对应的桩/驱动模块进行调试。
●批量接口
接口之间以批量数据(文件或表)传递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数据提供方向指定位置提供数据后无需等待继续进行后续处理,获取方从指定位置获取数据进行处理。
此类接口可根据提供方/获取方模式开发对应的数据校验/生成模块进行调试。
2、从接口的工作范围来分,有三种情况:
●系统内接口
同一系统内部的接口。往往由同一人或项目组内部的人员负责开发,开发时沟通较多,进度差异小,对外界依赖性较低,易于联调和联调。
●系统间接口
银信中心内部不同系统间的接口。往往由不同项目组负责开发,易受进度差异和沟通不畅的影响,往往需双方进度及沟通均达成一致才能联调。
●第三方外部接口
银信中心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人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系统)之间的接口。此类接口受沟通困难、进度差异大,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联调困难。
8.3联调接口测试执行方法
接口类别 | 说明 |
联机接口 | ●联机接口请求方采用自顶向下联调,通过开发模拟应答接口的桩模块来测试请求接口; ●联机接口应答方采用自底向上联调,通过开发模拟请求接口的驱动模块来测试请求接口; ●接口相关方均开发、测试完成后,直接联调 ●在接口双方开发进度相近的时候,也可直接联调; |
批量接口 | ●通过开发数据校验程序或手工对批量接口提供方产生的数据进行校验 ●通过开发数据生成程序或手工方式生成批量数据,测试批量接口获取方 ●接口双方开发、测试完成后,直接联调 |
系统内 接口 | ●系统的管理/控制类功能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联调,确保整体流程的正确性 ●系统的底层处理、通讯类功能采用自底向上或小范围直接联调的方式,确保局部处理功能的正确性 |
系统间 接口 | ●通过开发对应系统的驱动模块或桩模块,完成自身系统接口的测试 ●系统间接口双方的测试完成后,才进行正式的联调测试 |
外部接口 | ●先使用/开发外部系统的模拟器(等同于驱动模块或桩模块),完成外部接口测试 ●与模拟器的联调测试完成后,才进行正式的联调测试 |
(1)项目组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联调策略,并在联调测试计划中明确。
(2)联调测试计划和联调测试案例的评审可以灵活采用不同方式分别评审,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评审。可以正式评审也可以非正式评审。
(3)项目组结合“系统等级”,对于等级低、复杂度不高的项目,可以酌情合并联调测试和系统测试活动。
10.参考文档
《XXXXXXXX科技项目管理办法(2019年版)》
11.附则
本细则由XXXXXXX联合社XX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细则自20XX年XX月XX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