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1:10
文档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课前准备】1.预习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选题(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图片、查阅资料等),探究该地区的民居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2.实践活动:制作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模型。(2)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探访,拍摄活动录像。3.提出质疑:(1)聚落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4.教师准备:制作计算机课件,相关聚落图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推荐度:
导读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课前准备】1.预习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选题(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图片、查阅资料等),探究该地区的民居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2.实践活动:制作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模型。(2)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探访,拍摄活动录像。3.提出质疑:(1)聚落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4.教师准备:制作计算机课件,相关聚落图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 

【课前准备】 

  1.预习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选题(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图片、查阅资料等),探究该地区的民居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2.实践活动:制作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模型。 

  (2)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探访,拍摄活动录像。 

  3.提出质疑:(1)聚落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传统聚落文化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 

  4.教师准备:制作计算机课件,相关聚落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什么是“聚落” 

用计算机展示学生收集的北京景观图片。 

2、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计算机展示一组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图片。 

教材:图“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不同地方的村落差异” 

3、聚落与环境 

计算机展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小组描述世界不同地区聚落的民居特点,突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地区有: 

①热带雨林地区、②热带沙漠地区③我国云南地区、④我国黄土高原地区、⑤蒙古地区、⑥寒带地区、⑦我国南方地区。 

4、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图片展示“四合院”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计算机展示一组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等。 

5、继承遗产、创造未来: 

1、回答问题,开始学习: 

回答:“一座房子。” 

回答:“建筑群、有道路、有桥梁、有公园┉┉” 

欣赏美丽的北京,说出每一张图片的内容。 

2、看图片、思考、回答: 

回答:“一个是城市聚落,一个是乡村聚落。” 

讨论对比:“乡村”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回答:“不一样。” 

小组讨论:“活动2”内容。 

回答:A图是非洲的(因为非洲经济比较落后……,所以那里的房子低矮简陋。) 

  B图是欧洲的(因为欧洲经济发达,人口少……) 

  C图是亚洲的(因为亚洲人口多,房子密集……) 

3、深入探究: 

小组讨论: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思考回答:聚落的形成要受自然条件(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和社会条件(发展历史、生产条件、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影响。 

计算机游戏:寻找形成聚落的条件。 

各学习小组分别描述世界不同地区的聚落特点: 

过程: 

①展示所要描述的聚落图片或绘制的素描图或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聚落模型(如:傣家竹楼、蒙古包等)。 

②在黑板上的世界图或中国图中确定该聚落的所在地区。 

③说明该聚落的特点与其环境的关系。 

④谈探访感受。 

(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同聚落的建筑模型或绘制其素描图,就可以有目的探究该聚落的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4、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回答:“知道,北京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 

模型介绍:自制的四合院结构模型 

介绍北京的四合院。 

实践活动: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四合院进行探究活动,制作四合院纸模型,并有条件的学校可对北京的四合院进行实地探访,拍摄四合院的照片和录像,了解四合院的发展变化,访问四合院的老住户。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学生观察图片“四合院” 

角色尝试:小品表演:《关于四合院》 

角色:北京房地产开发商、四合院的老住户、外国游客、北京城建局领导、文物局领导。 

阐述观点:“百年四合院,是拆还是留?” 

阅读材料:“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在美的意境中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5、设计未来 

设计人类未来的聚落。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问:拿出学生手工课上制作的一个建 

筑模型问:“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又拿出由多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沙盘,问:“这又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居所聚集起来,并建有各种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生活在首都北京这座大聚落里,它变得越来越美丽了,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美丽的北京”: 

创设情境、进入主题: 

“欣赏完美丽的北京,我们再来看 

一组聚落图片”: 

问:“这一组图片中表现的聚落与北京 

  是否有不同?如何不同?请说出 

二者的差异。” 

评价:┉┉┉ 

问:“那么我们刚刚看到的那组乡村聚 

落都一样吗?”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提供的活动2——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图片所示的村落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请分别说明理由。 

问题深入: 

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一个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差异很大,人民生活的聚落就各有不同。 

“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因而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多么复杂,民居就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对世界不同地区的聚落进行了一次探访活动,了解到了不同地区聚落中民居的不同特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的探访结果和感受:” 

小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材料、建筑外貌等因环境而异。同学们还可以在课下去了解更多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聚落,进一步探究世界不同地域的民居文化。” 

4、激发情感: 

问:“说到民居,同学们知不知道北京地区的传统民居是什么?” 

“四合院是北京极富特色的居民建筑,但是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访一下北京的四合院:” 

拿出学生制作的四合院纸模型:“这是某某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北京的四合院,就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条件的学校)“我们再来看一段同学们自己拍摄的‘电视片’《探访四合院》。” 

承转:“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但是在北京大多数四合院由于历史久远都很破旧,并且大都改变了原有的格局特点。随着北京城市化水平的深化,北京已然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看了以上小品 ,谈谈你们的观点。” 

小结:聚落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自然环境的体现,同时它也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它们已然成为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一组世界文化遗产。 

古典音乐伴奏,老师加以旁白,文化遗产的魅力是无穷的,课后,希望同学们能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条件的,可以亲临感受她们的魅力。 

结束语: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地球的人们在保护传统聚落文化的同时还要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家园。哪位同学将来立志要成为一名建筑学家?现在,就让我们来设计我们未来的家园。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和活动建议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主体、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成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不断提高,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同时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得到充分的施展。 

  本节课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一般的地理知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在“过程”中学。本节课的亮点有二:第一,引导学生分小组表述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资料丰富多样,有图片、有模型,体现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准备是充分的。第二,引导学生分不同的角色讨论“百年四合院,是拆还是留?”,能够使学生们更深刻地懂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档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课前准备】1.预习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选题(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图片、查阅资料等),探究该地区的民居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2.实践活动:制作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模型。(2)对当地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探访,拍摄活动录像。3.提出质疑:(1)聚落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传统聚落文化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4.教师准备:制作计算机课件,相关聚落图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