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胆总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但随着结石增多、增大和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据其来源,在胆总管内生成的结石和肝内胆管内生成后下降至胆总管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囊内生成后排至胆总管的结石,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二、诊断
(一)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1.临床表现
1) 症状 取决于结石是否阻塞胆管及阻塞程度,是否继发胆管感染,感染的程度及范围。典型症状是:腹痛、寒颤高热和黄疸,即Charcot三联征(Charcot’s triad)。
2) 体征 急性发作时,巩膜黄染,腹式呼吸受限,右上腹及剑突下不同程度压痛,反跳痛伴腹肌抵抗,有时可触及肿大有压痛的胆囊,缓解期体检可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
1)联单实验室检查 急性发作时可有血白细胞升高,血清胆红素、GGT、AKP升高。
2) 影像学检查。
B超、MRCP、ERCP可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部位、是否造成胆管梗阻和梗阻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1) 围手术期护肝治疗,纠正凝血障碍,抗感染。术前可采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 biliary draige, ENBD)减黄,控制感染。
2) 肝内胆管无结石者,可行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取石术。
2.手术治疗
1) 有下列情况者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
绝对指征:(1)胆总管中触及结石或其他异物。(2)黄疸合并胆管炎。(3)术前胆管造影显示胆总管异物影。(4)术中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5)穿刺呈脓性胆汁。
相对指征:(1)黄疸史或胰腺炎史。(2)胆总管扩张直径〉1.5cm。(3)胆囊内结石细小,估计可通过胆囊管。
2)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石清除后需放置T管引流。术中应将病变的胆囊一并切除,肝下间隙宜放置引流管。
3) 单纯的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可经胆道镜碎石后取净结石。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其他手段难以取出者,可行十二指肠切开Oddi括约肌成形术,并将结石清除。
4) 胆总管复发结石,尤其是明确伴有肝内胆管结石者,结石清除后可考虑行胆肠内引流术。
(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1.临床表现
1) 病史 有胆囊结石史或胆囊切除术史。
2) 症状和体征 表现同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2.辅助检查 同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胆囊已切除者,首选EST。
2.手术治疗 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同时应将胆囊切除;或行EST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