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信息与信息技术 | 课时 | 1 | 授课日期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件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行为与创新。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机关报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 |||||||||
教 学 重难点 | 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 |||||||||
教、学具 | 图片、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控究学习、实验学习 | |||||||||
预习要求 | 阅读课文 |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 旁注 | ||||||||
1.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 2.新课讲授 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饮食的内容和意义。 下面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1:准备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不种不同液体,每个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 可见,不同的事物所饮食的信息是不同的。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 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操作过程。 | "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协助准备好实践所用到的物品 | ||||||||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 旁注 | ||||||||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功能,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住处的能力突破了时空。 如何科学地选择信息获取的途径? 探究学习:假如我们想要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 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 所获取的气温的精确度如何? 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培养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1:直接到室外感觉一下即可。 学生2:收看天气预报。 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通属性,具有许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3.课堂小结 通过有关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3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 | " 学生完成教材P。4的表格。 | |||||||||
教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