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具体分析了两种最基本的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及终期评价,详细阐述了每种评价方式的具体方法,强调评价方式之间的相互有机结合,并以实例展示了自己的探索实践及心得。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 终期评价
在中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仍然算得上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一直是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以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和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样重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思想、知识体系和实践方法不同于计算机课程, 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机制。如果以传统课程的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笔答试题,以此作为信息技术的学习评价,那么将过多强调信息技术原理,偏于机械记忆,操作性不强, 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抑制他们的创造能力,忽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而如果以等级考试考察学生,也只能显示技术上的掌握程度,并且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学习基本操作。另外信息技术教师教的学生多,接触的时间少,必将影响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如果不能对号入座的给予学生客观的评定,必将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自己而言,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何客观有效地通过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过程评价和终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
一、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富有情境性的行为活动, 并对这一随时发展变化的行为活动进行观察、记录、评价和反馈。
传统教学中基本上只把学习评价的功能锁定在确认学习效果上,或者把评价看成是对目标和表现的吻合程度的确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评价开始从原来只对“量”的关注转为同时对“质”的关注,从只关注学习效果,转而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情感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评价开始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过程评价又可分为情感态度评价、课堂作业评价和阶段成果评价。
1、 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对待该学科的态度如出勤情况、课堂学习情况、是否有违规现象或者参加比赛获奖等情况给予评定。该部分可作为附加分计算,评分细则可以明确公布,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这部分主要是起到一个约束与鼓励的作用,约束学生维持课堂的良好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发展个性,努力创新。虽然是附加分,但却与期终成绩息息相关,例如恶意破坏系统数据或课堂沉溺游戏均扣10分,而如果善于创新,或参加竞赛获奖则加10分。奖罚分明的规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学生的发展起一个导向的作用。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使用的情感态度评价标准:
表格 1情感态度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 分值说明 |
上课纪律 | 差:—1 ~ —10分 好:1~10分 |
卫生 | |
维护公共财物情况 | |
与人合作态度 | |
课堂创新 | |
获奖情况 |
情感评价还可以与学生的成长档案相联系,在我校的学生管理中,成长档案伴随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涯,能够为学生保留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信息。其中一项内容便是红绿卡,绿卡为表扬卡,红卡则是记过卡。当然无论是扣分或者是红卡,惩罚只是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加分或绿卡,是为了鼓励学生能够再接再厉,积极进取。
2、 课堂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的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与缺陷,从而在日后的学习中会自觉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对不同的作业应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方式可以有自评、他评、教师评,或多种形式相结合评价等。
自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照自我检查表,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作出的判断。自评的评价结果真实、准确,可以成为学生改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科根据学情灵活调整学习重心。在技能掌握评价中使用自评更客观更合乎实际。
他评就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他评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也使评价更全面。他评的形式可以用全班广播评,也可以通过专用评价平台以投票形式进行。他评由于所用的时间较多,如果是广播点评必然不能顾及所有学生,而投票评价多在作业或作品上传后进行,评价结果可以保留,故更具普遍性。
教师评则是比较传统的评价方式,教师也是整个课堂评价的主体。在同学评之后, 教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法或作品,通过网络广播的形式, 对操作方法或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应着重重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对好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推广,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的作用。
客观的评价往往需要三种形式的评价相结合。
3、 阶段成果评价
当一个学习任务需要小组协作,且历时很长时,就要对学生们进行阶段成果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
就教材而言,很多模块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时必然采用分组的形式, 通过让学生互帮互学,交流协作,起到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的作用。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中,我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围绕选题共同讨论、规划研究,确定方案后向老师提交小组的计划,在老师的讲授之后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任务当中。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去创造,这对教学的开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阶段成果评价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如果是小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例如制作电子报刊,可以在课堂作业评价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成果评价,即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任务时必须向老师提交阶段成果及相关表格。学生互评得到评价结果,评价标准由老师明确指出,如下表:
表格 2小组阶段评价
组员姓名 | 得分 | 评价指标 | 评分标准 |
1、是否参与主题及栏目的讨论 2、是否参与资料的选取 3、是否参与资料的加工 4、是否有自己动手制作作品 | 四项均参与为A 只参与三项为B 其余为C | ||
二、期终评价
期终评价是一个时期对本学科的概括性评价。评价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基础知识可以用传统的测试方法,当然是无纸化测试,所谓的“无纸化”考试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编制一个大型的试题库,每次考试从中随即抽取试题, 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答题, 然后由计算机自动评分。
对于操作技能的测试,可以通过网络考试软件来进行,例如WORD的操作,测试内容:将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词组替换成另一个词组,把正文字体设置为宋体、5号大等。
如果是作品评价,则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可从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等角度进行评价。不同的作品标准应有所差异。例如网页作品,笔者的评价角度如下表:
表格 3网页作品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 内容要求 | 分值 |
科学性 | 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 | 10分 |
思想性 | 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内容切合作者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 10分 |
技术性 | 技术运用准确、适当、简洁,结构清晰,导航和链接准确 | 10分 |
创造性 | 主题表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巧妙,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内容、结构设计独到 | 10分 |
艺术性 | 界面美观、布局设计独到,富有新意 | 10分 |
学生的综合评价是对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根据过程评价以及终期评价综合得出。以我市为例,学生成绩采用A、P、E三级评分制,即优秀、及格、不及格。通过下表我们将各种评价汇总得出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