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考试 | |||||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 |||||
1. | 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误的是() (A) | 期望值不要太高 | |||
(B) | 有选择 | ||||
(C) | 单向 | ||||
(D) | 平等 |
2. | 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 )。 (A) | 焦虑 | |||
(B) | 恐惧 | ||||
(C) | 情感恐惧 | ||||
(D) | 情感脆弱 |
3. | 下列何种感情障碍易伴发明显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尿频等症状() (A) | 情感淡漠 | |||
(B) | 情绪低落 | ||||
(C) | 焦虑 | ||||
(D) | 情感脆弱 |
4. | “天才在于勤奋”说明( ) (A) | 非智力因素很重要 | |||
(B) | 智力因素很重要 | ||||
(C) |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同样重要 | ||||
(D) | 天才是天生的 |
5. | 以下( )人格类型的人不容易引起挫折感 (A) | 心胸狭窄 | |||
(B) | 乐观 | ||||
(C) | 急躁 | ||||
(D) | 偏颇 |
6. | 1958年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医学界有关单位协作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什么疗法?( ) (A) | 实践心理疗法 | |||
(B) | 快速心理疗法 | ||||
(C) | 悟践心理疗法 | ||||
(D) | 稳定心理疗法 |
7. | "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A) | 精神分析 | |||
(B) | 行为主义 | ||||
(C) | 认知 | ||||
(D) | 人本主义 |
8. |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 (A) | 挫折源和挫折感 | |||
(B) | 情绪和心态好坏 | ||||
(C) | 人际关系是否广泛 | ||||
(D) | 婚姻家庭是否和谐 |
9. | 个体由于经常重复或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称为() (A) | 习性 | |||
(B) | 习惯 | ||||
(C) | 个性 | ||||
(D) | 惯性 |
10. | 挫折锻炼的实质是获得(),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A) | 信息 | |||
(B) | 感受 | ||||
(C) | 锻炼 | ||||
(D) | 挫折经验 |
11.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 (A) | 稳定性 | |||
(B) | 综合性 | ||||
(C) | 复杂性 | ||||
(D) | 独特性 |
12. | 完美主义者的表现是() (A) | 做事缺少恒心 | |||
(B) | 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 | ||||
(C) | 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 | ||||
(D) | 遇到这些失意时,觉得一切都不如人意 |
13. | 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A) | 恐怖症 | |||
(B) | 一般性焦虑障碍 | ||||
(C) | 抑郁症 | ||||
(D) | 强迫症 |
14. |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人际关系是() (A) | 父母 | |||
(B) | 同学 | ||||
(C) | 师生 | ||||
(D) | 同事 |
15. | 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A) | 强迫观念 | |||
(B) | 心境低落 | ||||
(C) | 焦虑 | ||||
(D) | 神经衰弱 |
16. |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惧者必须必然会比其他人更努力,这就是著名的() (A) | 皮格马利翁效应 | |||
(B) | 海潮效应 | ||||
(C) | 鲶鱼效应 | ||||
(D) | 沙丁鱼效应 |
17. | 事实表明,( )是人格面貌的归宿 (A) | 认识 | |||
(B) | 意志 | ||||
(C) | 情感 | ||||
(D) | 理性 |
18. |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 (A) | 5月25日 | |||
(B) | 12月1日 | ||||
(C) | 6月6日 | ||||
(D) | 10月10日 |
19. | ()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心理过程,就像我们心灵的晴雨表,反映着我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A) | 挫折 | |||
(B) | 意识 | ||||
(C) | 情绪 | ||||
(D) | 人际关系 |
20. | ()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 (A) | 快乐 | |||
(B) | 愤怒 | ||||
(C) | 恐惧 | ||||
(D) | 悲哀 |
21. |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没有什么情绪反应,即使有点反应,也不知如何处理 (A) | 迟钝型 | |||
(B) | 暴躁型 | ||||
(C) | 迁怒型 | ||||
(D) | 转移型 |
22. | 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 (A) | 尊重需要 | |||
(B) | 安全需要 | ||||
(C) | 社会需要 | ||||
(D) | 生理需要 |
23. | 司马迁负刑后作《史记》,孔子受处置而著《春秋》,这些都堪称心理()的佳话 (A) | 表同 | |||
(B) | 文饰 | ||||
(C) | 升华 | ||||
(D) | 补偿 |
24. | 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面貌的是() (A) | 经济状况 | |||
(B) | 政治 | ||||
(C) | 科技进步 | ||||
(D) | 工作压力 |
25. | ( )是个人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A) | 信念 | |||
(B) | 理想 | ||||
(C) | 世界观 | ||||
(D) | 价值观 |
26. | 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 (A) | 兴趣 | |||
(B) | 社会地位 | ||||
(C) | 价值观念 | ||||
(D) | 知识水准 |
27. | 具有高度的自由选择与很强的内在动机的活动称为() (A) | 休闲活动 | |||
(B) | 必需的非工作活动 | ||||
(C) | 自由时间的活动 | ||||
(D) | 必须的工作活动 |
28. | 人在遭受挫折时进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 (A) | 本我 | |||
(B) | 自我 | ||||
(C) | 超我 | ||||
(D) | 人 |
29. | 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 |||
(B) | 具有两极性 | ||||
(C) |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 ||||
(D) | 以上都正确 |
30. | 有的人游刃有余,人际关系和谐;有的人到处碰壁,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是() (A) | 沟通能力的强弱 | |||
(B) | 人缘的好坏 | ||||
(C) | 人品的好坏 | ||||
(D) | 朋友的多少 |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
1. | 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开设渠道主要有() (A) |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 |||
(B) | 网络媒体教育 | ||||
(C) | 经常组织集体活动 | ||||
(D) | 组织给予及时的精神支持 |
2. | 从人类心理学的定义出发,区分心理异常与心理正常的原则是() (A) | 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性原则 | |||
(B) |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 ||||
(C) | 心理活动的内在的一致性原则 | ||||
(D) |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
3. | 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征有关,以下()人格类型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 (A) | 性情急躁的人 | |||
(B) | 心胸狭窄的人 | ||||
(C) | 意志薄弱的人 | ||||
(D) | 自我偏颇的人 |
4. | 心理休闲的意义() (A) | 帮助个体释放心理压力 | |||
(B) | 帮助个体感受生活的快乐 | ||||
(C) | 帮助个体感悟生命的意义 | ||||
(D) | 帮助个体获得财富 |
5. | 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困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 (A) | 工作 | |||
(B) | 人际关系 | ||||
(C) | 健康 | ||||
(D) | 心情 |
6. | 常见的心理亚健康表现有( ) (A) | 虚荣心 | |||
(B) | 攀比心理 | ||||
(C) | 猜疑心理 | ||||
(D) | 悲观主义 |
7. | 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是(? ) (A) | 乐于助人 | |||
(B) | 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 | ||||
(C) | 乐于与人交往 | ||||
(D) | 交往中积极态度少于消极态度 |
8. |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和自我实现需要等组成的。 (A) | 生理需要 | |||
(B) | 安全需要 | ||||
(C) | 爱的需要 | ||||
(D) | 自尊的需要 |
9. | 学会对别人说“不”的方法有() (A) | 采用系统脱敏法逐步减轻对于“拒绝别人”情境的焦虑情绪 | |||
(B) | 设计并练习适当的言语表达方式,使个人能够针对特定的情境 | ||||
(C) | 运用幽默、或半玩笑的口吻和语句 | ||||
(D) | 勤加练习 |
10. | 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 自我意识 | |||
(B) | 自我评价 | ||||
(C) | 自我监督 | ||||
(D) | 自我控制 |
11. | 心理咨询的方法主要有() (A) | 个别晤谈 | |||
(B) | 角色转换 | ||||
(C) | 行为矫正 | ||||
(D) | 心理测量 |
12. | 完美主义者通常有( )的表现 (A) | 对自己要求苛刻 | |||
(B) | 善于发现问题 | ||||
(C) | 固执己见 | ||||
(D) | 自律性很强 |
13. | 健康的心理素质有() (A) | 胸襟开阔 | |||
(B) | 气度博大 | ||||
(C) | 百折不挠 | ||||
(D) | 临危不惧 |
14. | 下列心理学家和其心理学理论对应正确的有() (A) | 巴浦洛夫和高级神经反射学 | |||
(B) |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疗法 | ||||
(C) | 艾森克和行为疗法 | ||||
(D) | 森田正马和顺其自然疗法 |
15. | 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 (A) | 需要 | |||
(B) | 气质 | ||||
(C) | 性格 | ||||
(D) | 能力 |
16. | 避免( )是个体人格建构的重要课题 (A) | 人格蜕化 | |||
(B) | 人格 | ||||
(C) | 人格反向 | ||||
(D) | 人格变态 |
17. | 刘华山教授认为,心理健康必须内外兼顾,即() (A) | 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 | |||
(B) | 对内,要基本需要获得满足 | ||||
(C) | 对外,要符合社会要求 | ||||
(D) | 对内,要心理机能正常 |
18. | 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A) |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 |||
(B)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
(C) |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 ||||
(D) | 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
19. | 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 (A) | 放松疗法 | |||
(B) | 交朋友小组 | ||||
(C) | 来访者中心疗法 | ||||
(D) | 支持疗法 |
20. |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 (A) | 加强身体锻炼 | |||
(B) | 必须了解各类心理疾病的一般性病理性知识 | ||||
(C) |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及时了解自我和他人的身心状态 | ||||
(D) | 少与人交往 |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 |||||
1. | 急功近利的倾向不会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A) | ||||
(B) |
2. | 情绪变化往往会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A) | ||||
(B) |
3. |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心理联系。 (A) | ||||
(B) |
4. | 嫉妒是看见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而产生恼怒的情绪体验。 (A) | ||||
(B) |
5. | 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界定中,适应性定义认为人格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A) | ||||
(B) |
6. | 咨询师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陷入困扰,是他的价值观与大多数人不同,那么,咨询师有责任改变他的价值观。 (A) | ||||
(B) |
7. |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A) | ||||
(B) |
8. |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A) | ||||
(B) |
9. | 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作用在于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 (A) | ||||
(B) |
10. |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助人自助”。 (A) | ||||
(B) |
11. | 情绪是人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 (A) | ||||
(B) |
12. | 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A) | ||||
(B) |
13. | 技术进步虽然减少了人们重复和简单劳动的时间,但是人们感到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这种学习压力也会产生紧张和焦虑。 (A) | ||||
(B) |
14. | 体育运动不仅对生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A) | ||||
(B) |
15. | 自我暗示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影响,从而调整心境,情境和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 (A) | ||||
(B) |
16. |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者某种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 (A) | ||||
(B) |
17. |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A) | ||||
(B) |
18. | 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A) | ||||
(B) |
19. | 成就动机高的人容易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 (A) | ||||
(B) |
20. | 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的困难,而应该帮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 (A) | ||||
(B) |
21. |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除了直接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外,与他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也有密切的关系。 (A) | ||||
(B) |
22. | 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不能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A) | ||||
(B) |
23. | 人格的稳定性特征中,稳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A) | ||||
(B) |
24. | 智力节律相对心情舒畅,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创造力、艺术感染力强。 (A) | ||||
(B) |
25. |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A) | ||||
(B) |
26. | 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如能力或努力决定的。 (A) | ||||
(B) |
27. | 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才能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心理面貌上加以区分,才能了解人,才能预测他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 (A) | ||||
(B) |
28. | 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A) | ||||
(B) |
29. |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 (A) | ||||
(B) |
30. | 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A) |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