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一共有多少天 | 单元 | 第八单元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二年级 |
学习 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 ||||||
重点 | 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 ||||||
难点 | 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谈话导入:下课了,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讨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原来他们在讨论有关星期的话题。你知道一星期是几天吗? 读了图上每个小朋友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 | 再过2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再过9个星期就放假了。 一星期是7天。 |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授新课 | 1、数一数,填一填。 数一数,填一填。 你能接着填下去吗? 小组合作:请你接着填。 边叙述边整理填表。 2、小组合作:你能根据填表的结果编写7的乘法口诀吗? 课件演示。列出算式,并编出口诀。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8×7=56 七八五十六 9×7=63 七九六十三 3、想一想:乘法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4、理解7的乘法。 7×8=?淘气是这样想的,你能看懂吗?说一说,填一填。 7×8=7×6+7×2 7×8=7×7+7×1 5、做一做。 (1)连一连。 (2)对口诀。 小组合作(3分钟) 一人说口诀的前半部分,另一人快速回答出积。 6、小结: (1)7的乘法口诀中,后一句的结果总是比前一句多7。 (2)7的乘法口诀。 | 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14天,3个星期有21天,4个星期就是21+7=28天,5个星期是28+7=35天。 学生根据表中的数自己编制口诀。 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都比前一句多7。 俗语中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再加上一个7就是“四七二十八”。 求8个7的和,可以看成6个7的和加上2个7的和。 还可以看成7个7的和加上1个7的和。 学生自由对口诀。 五七——三十五 七九——六十三 |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并知道了编乘法口诀的规律,所以应该很容易地编出7的乘法口诀。 鼓励学生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完成后又鼓励学生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记忆7的口诀,既能加强记忆,学习过程也能更加生动有趣。 。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渗透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意识。 |
巩固提升 | 1、做一做。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七七)四十九 (七九)六十三 三七(二十一)五七(三十五) 七八(五十六) 2、一只猴子每天吃6个桃,一星期要吃多少个桃? 课件演示。 6×7=42(个)口诀:六七四十二 答:一星期要吃42个桃。 3、拓展提高。 小明有7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6倍。小明的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小组合作: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7×6=42(本) 7+42=49(本) 答:小明的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49本。 6+1=7 7×7=49(本) 答:小明的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49本。 | 1星期有7天,也就是求7个6是多少。 先求连环画有多少本。再求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也可以先求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总本数是故事书的几倍。 再求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 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 |
课堂小结 | (1)7的乘法口诀中,后一句的结果总是比前一句多7。 (2)7的乘法口诀。 | 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