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在第二阶段“习作”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学情分析】 本单元出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本单元内容的仅仅是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本单元,特别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写出一段语句清楚的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像化策略的运用,激发孩子合理的大胆想象,呵护他们习作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例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了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故事创作纸,手指印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打一学习用品) 2.现在就让我们请出这位小朋友,“铅笔”,听一听,在它小小的心灵深处藏着怎样的梦想,怎样的愿望呢?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导入本课,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例文,探秘想象 1.读一读,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中的铅笔有几个梦想?是哪些?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文本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再把学生提炼出的有用信息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文本内容变得简洁,一目了然。】
三、再读例文,寻找想象
(一)明确任务 师:铅笔经常憋在教室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很寂寞,很孤独,终于有一天它溜出了教室,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铅笔有了这么多的梦想,它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单。(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二)小组合作 我的任务单
梦想 | 到了哪里 | 想象成了什么 | 做了什么 |
1 | 山坡上 | ||
2 | 荷塘里 | ||
3 | 菜园里 | ||
4 | 小溪边 | ||
5 | 运动场 |
【设计意图:任务单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这是图像化策略的一种应用。学生通过任务单的填写和对比,很容易发现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四、巧借例文,练说想象 1.课件出示例文最后一段话 2.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呢?你能把这句话中的“……”变成有趣的童话吗? 3.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想象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模仿习作例文,巧借文末省略号,展开想象,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五、妙用例文,再续想象
1.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把我们想到的表达清楚呢?我们先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例文(课件出示)
3.引导学生发现构段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让每部分的语言有一定规律,这样故事就显得条理更清晰,表达更有层次了。
【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引导学生发现构段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大胆尝试 (1)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故事创作纸,想一想一支铅笔还会有什么梦想?把它写下来。 (2)展示学生写出的故事。 教师小结:模仿作者的写法,我们也把想象种到了文字中,结出了奇妙的童话。
六、 借用例文,放飞想象
(一)回顾例文,寻找方法 1.师:作者是如何把《一支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奇妙呢? 2.学生交流,提炼要点。 3.教师点拨,随机板书 方法一:依托熟悉的事物。 方法二:提出有意思的问题。 方法三:写出有趣味的故事。
(二) 借助作品,创编故事。 1.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呀,想象使铅笔有了梦想,想象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这是上节课同学们创作的手指印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普通的手指印在想象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展示学生作品) 2.师:每一个手指印都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事物,你会提出什么有趣的问题呢? 教师指导学生提问,并依据提问,创编想象故事。
(三)小组交流,创编故事。 挑一挑:从本组的手指印画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 议一议:这幅手指画怎样变成一个有趣的想象故事 写一写:创编一个大胆又奇妙的故事。[设计意图:学生是习作的创造者,要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四)小组展示,学生点评。 评一评:他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了吗? 他的故事大胆、奇妙吗? 他的故事有趣,有意义吗?(五)梳理总结,出示妙招。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齐读习作妙招。你说我说话想象,脑洞大开真奇妙, 抓住特点展开想,自然合理多么好, 超越现实要大胆,创意无限讲健康。 你来我来大家来,放飞想象我最行!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想象的要点,为想象习作打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故事。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的一些思路。这篇习作例文,语言比较浅显,结构相对简单,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模仿,是学习习作的范例,本单元,以激发想象,把想的故事写下来为核心。为此,我在设计本课应以学生自读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引导学生继续体验丰富大胆的想象,打开想象的空间。讲完课我感受颇多反思如下:
一、以“文”为基石 虽然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明确想象的思路,如何去想象,在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习作例文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语言有规律,想象合理的习作之窗。《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中,我就是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梳理出铅笔的每个梦想,再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铅笔为什么会这么想?进而总结出想象的思路。
二、以“图”为依托 教学中,我模仿习作例文,巧借故事图,展开联想,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再次巩固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方法。
三、以“读”为方略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寻找语言的规律,构段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以“写”为核心 在学生明确了想象的思路及构段的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己仿照例文写故事,并把自己的想象故事和全班同学分享。创新与模仿并不相悖,模仿侧重于表达的形式,创新侧重于内容上的与众不同。所以这节课我还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