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12:50
文档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
推荐度:
导读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完善制度

第二课   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

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特点:郡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 ③皇位世袭 

(2)建立较为完备的官制:(三公九卿制)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务)    。

(3)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影响(1)秦朝建立的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秦朝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和地方的统治。

第三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初:汉武帝加强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2)唐中地方设立节度使,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3)宋初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回,抽调精兵充实禁军。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汉朝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称为中朝,而丞相沦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2)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

(3)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5)宋朝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分宰相军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地区

2、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第四课   明清君主制度的加强

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

A、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制度达到新高度。

B、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简、速、密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②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2.城邦特点:  小国寡民   自主

3.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基础)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后,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内容:(A)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B)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E)废除奴隶制

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贵族世袭,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内容:a 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b 设立500人会议;c成立十将员会;d陶片放逐法。   

  意义: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贵族的政治,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鼎盛):①所有成年男性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官职,他们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量城邦重大事务②五百人议事会职能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检察机关④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下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利: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雅典古典时代辉煌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弊:①就民主的范围而言,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

②就其性质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第二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②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③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④自然法:它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

⑤《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专题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课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光荣”时间:1688年。  国家:英国。   

原因: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结果: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

(2)《权利法案》  时间:16年。    

主要内容: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目的: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二课    美国联邦的建立

(1)美国1787年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①联邦是各州的,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性。

②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

(2)“1787年”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战争的成果,使美国得以完成。

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3)19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美国两党形成。到了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的局面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第三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的扩展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1941)

a.内容: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

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

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b.意义:确立共和政体,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 1871年

①、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②、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   

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                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意义: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

作用:完成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课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1840—1842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4—15 日本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南京条约》 ①割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后因等干涉未能得逞)、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第二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1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2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3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核心思想),无人不饱暖(目的)”的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积极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消极意义: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的。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15年4月,清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2、《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清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文档

最全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强力推荐)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