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16:24
文档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
推荐度:
导读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

(1)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中国的四大发明未在中国得以充分利用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二、天文学成就

1.天象观测: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

(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仪器要早300多年。

[温馨提示] 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对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人君授命于天”的依据是历代王朝重视天文历法的主要目的。

三、算经与圆周率

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2.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算方法,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魏晋南北朝: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

4.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四、古代农书

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

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图。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经验,并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编著,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人称为“医圣”。

3.华佗:与东汉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4.《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主题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从研讨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4)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药学等方面。

2.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对中国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对世界文明(西欧)的影响

①造纸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和社会进步。

③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④指南针在欧洲的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⑤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

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案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一、二、四”归纳四大发明

一大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两大作用:对中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主题二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和衰落的原因

1.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源泉:中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国家长期的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耕经济的繁荣,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5)个人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渐趋腐朽、衰落的封建制度。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长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对外。

(4)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5)科技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

(6)统治阶级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和理性精神的缺乏。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答案 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对比法分析中西方科技的差别

(1)在条件上:中国没有形成科学家的群体组织,没有建立起新的学科体系;西方则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起了物理、化学学科体系。

(2)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属于应用科学;西方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

(3)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注重实验方法,而中国主要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4)在应用上:中国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西方主要服务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1.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将火药应用到军事上是(  )

A.唐末      B.宋末

C.元末      D.明代

答案 A

解析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两宋进一步发展。

2.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  )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B

解析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3.《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九章算术》的内容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讲的都是实例,并没有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注重理论研究,也没有进行科学实验,排除③④。

4.《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

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      B.工商皆本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重农抑商

答案 C

解析 从“天时、地力”可知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5.近年我徽、广东、湖北等多个省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中医药工作者选用藿香、艾叶等中药配制成中药香囊,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中医药工作者研究古代中医学必读的书籍不包括(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答案 D

解析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而《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辨证纲领。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用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为指导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材料二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他把药物分成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

材料三 甲流疫情爆发后,中国的科研和医疗机构就展开了中医药防治甲流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甲型H1N1流感患者头痛咳嗽等症状、缩短退烧时间等方面效果明显。——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书”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如何评价其价值?

(3)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应如何对待中医理论?

答案 (1)《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2)《本草纲目》。价值:记录药物1 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3)中医学有很多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局限,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或珍视传统,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发展创新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联系材料中的“四诊”来回答是哪一种书,其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以从“药物分类”“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信息解答。价值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与思考】(教材P28)

提示 有道理。除了课本上涉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以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畅通等因素外,还应包括个人的作用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解析与探究】(教材P28)

提示 1.(1)规模与水平差异:郑和下西洋较之西方的远航时间早、规模大、水平高。

(2)目的与性质差异: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追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具有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扩张的性质。

(3)历史影响差异: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近代中国科技相对西方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1)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2)政治:封建统治腐朽落后。

(3):重本抑末、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等的消极影响。

(4)传统思想:重人文不重自然、重经验不重实验,产生了不利影响。

【自我测评】(教材P29)

提示 1.(1)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2)天文学成就:天象观测和《甘石星经》;天体测量和张衡的浑象仪、候风地动仪,以及僧一行的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和郭守敬的简仪。

(3)数学成就:突出体现在数学专著如《九章算术》的出现和圆周率的计算等方面。

(4)农学成就:诞生了贾思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和徐光启《农政全书》等“三大农书”。

(5)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巨典和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医学大家的出现。

(6)工艺学成就:出现了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

2.中国古代在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成就突出,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基础巩固

1.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答案 C

解析 “当时的发明”应该是宋代,而四个选项中只有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期发明。

2.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中宋代的象棋使用“炮“字说明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火药在唐代末年就用于战争。

3.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

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天文学的发展

D.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可获得的信息是,在元世祖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郭守敬据此主持编制了《授时历》,这说明元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古代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浑象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答案 D

解析 图片中展示出的十一项链接都是某一类古代科技成就,而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成果。“数学”能涵盖一类成果,而“浑象仪、翻车、赵州桥”都是具体的科技成果。由此可见,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与图片所列出的十一项链接分类标准一致。

5.《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该书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 ③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6世纪以前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④该书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中①②③的内容我们从材料中就可以得出,但是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的农学著作应是明朝时期的《农政全书》。

6.高二年级的易明同学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并做了以下记录:“兔……肉【气味】辛,平,无毒。……【主治】补中益气……”易明查找的书最有可能是(  )

A.《九章算术》      B.《石氏星表》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涉及到医学方面的知识,判断四个选项,只有C项属于此类。

能力提升

7.下面是武汉至广州铁路新耒阳站,造型别致,像用钢架托起的一张纸,这最有可能是为了纪念(  )

A.蔡伦      B.郭守敬

C.李时珍      D.贾思勰

答案 A

解析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他是湖南耒阳人,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贾思勰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农学家。因此判断,应该选A项。

8.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

A.李时珍、毕昇      B.毕昇、蔡伦

C.蔡伦、郭守敬      D.李时珍、郭守敬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术,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来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其功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谓的“外国用罗盘针”的影响是什么?

(3)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该项发明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能够说明什么?

答案 (1)战国。辨别方向。

(2)为哥伦布等人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或者答新航路的开辟)。它也是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的技术条件之一。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提取材料一中“韩非子”可解决时间问题,提取“朝夕”“惑”可解决功能问题。第(2)问可利用马克思和鲁迅对指南针用途的说明解答。第(3)问联系鲁迅时代中国落后愚昧的社会现实解答。第(4)问从社会环境与科技的关系解答。

文档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