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IP 数据报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B)字节,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A. 32 B. 20 C. 40 D.
2. 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C)。
A. 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 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 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后,要确定向下一个节点的路径
D. 选择通信媒体
3. 已知Internet上某个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4.0,因而该B类子网最多可支持(B)台主机。
A. 509B. 510C. 511D. 512
4.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 (D)
A. 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 B. 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
C. 构建路由表 D. 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
5. 哪个地址是网络123.10.0.0(掩码为255.255.0.0)的广播地址(B)
A.123.255.255.255 B.123.10.255.255
C.123.13.0.0 D.123.1.1.1
6. 以下给出的地址中,属于子网192.168.15.19/28的主机地址是(A)。
A. 192.168.15.17B. 192.168.15.14
C. 192.168.15.16D. 192.168.15.31
7. 在一条点对点的链路上,为了减少地址的浪费,子网掩码应该指定为(A)。
A. 255.255.255.252B. 255.255.255.248
C. 255.255.255.240D. 255.255.255.196
8. 内部网关协议R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基于(B)的协议。
A. 链路状态算法B. 距离矢量算法
C. 集中式路由算法D. 固定路由算法
9. 对IP数据报分片重组通常发生在(B)上。
(A) 源主机 (B) 目的主机 (C) IP数据报经过的路由器
(D) 目的主机或路由器
10. ICMP协议属于TCP/IP网络中的网络层协议,ICMP报文封装在IP协议数据单元中传送,在网络中起着差错和拥塞控制的作用。ICMP有13种报文,常用的ping程序中使用了(B)报文,以探测目标主机是否可以到达。
A. 地址掩码请求/响应B. 回送请求/响应
C. 信息请求/响应D. 时间戳请求/响应
11.如果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那么下面主机(B) 必须通过路由器才能与主机129.23.144.16通信。
A. 129.23.191.21B. 129.23.127.222
C. 129.23.130.33D. 129.23.148.127
12. 为控制拥塞,IP层软件采用了(A)方法。
A.源抑制报文 B.重定向报文
C.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 D.分片与重组
13.IP协议是无连接的,其信息传输方式是(A)。
A.数据报 B.点对点 C.广播 D.虚电路
14. RIP是在__之上的一种路由协议 (D)
A.Ethernet B.IP
C.TCP D.UDP
15.在IPv6的单播地址中有两种特殊地址,其中地址0:0:0:0:0:0:0:0表示不确定地址,不能分配给任何结点,地址0:0:0:0:0:0:0:1表示(B)。
A.不确定地址,不能分配给任何结点
B.回环地址,结点用这种地址向自身发送IPv6分组
C.不确定地址,可以分配给任何结点
D.回环地址,用于测试远程结点的连通性
二.综合题
1.网络前缀是指网络号字段(net-id)中前面的几个类别比特还是指整个的网络号字段?
答:是指整个的网络号字段,即包括了最前面的几个类别比特在内。网络前缀常常就简称为前缀。
例如一个B类地址,101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10000,其类别比特就是最前面的两个比特10,而网络前缀就是前16个比特:10100000 00000000。
2. 作为中间系统。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答:中继器:是物理层中间设备。主要作用是在物理层中实现透明的二进制比特复制,以补偿信号衰减。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间设备。主要作用是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
路由器:网络层的中间设备。作用是在互连网中完成路由选择的功能。
网关:网络层以上的中间系统。作用是在高层进行协议的转换以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
3.(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2)某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3)某A类网络和某B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4)某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是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答:(1)255.255.255.0可代表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也可代表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即主机号由最后8bit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bit决定。
(2)248=(11111000)2,即IP地址中前29位代表网络,后3位代表主机。所以共有主机数=23=8,但由于其中主机号全0代表该网络的网络地址,主机号全1代表该网络的广播地址,均不能分配给连网主机使用,所以网络能够连接的主机数=23-2=6台。
(3)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是一样的,均为255.255.255.0,但子网数不同,子网号为16bit的A类网络的子网数有216个,而子网号为8bit的B类网络的子网数有28个。
(4)有效,因RFC文档中没有规定子网掩码中的一串1必须是连续的,但不建议这样使用。
4. 一个子网中,路由器C和B、D、E相连。使用距离向量路由选择,下列向量刚刚被路由器C收到:来自B:(5,0,8,12,6,2)来自D:(16,12,6,0,9,10)来自E:(7,6,3,9,0,4),路由器C测量得到的到达B、D和E的延时分别等于6、3和5。试问路由器C的新的路由表是什么?请给出所使用的输出线路和所预期的延时。
答:
站点 | 下一跳 | 预期延时度量 |
A | B | 11 |
B | B | 6 |
C | - | - |
D | D | 3 |
E | E | 5 |
F | B | 8 |
A主机的 IP 地址是 193.168.1.35 B主机的IP 地址是 193.168.1.50
C主机的 IP 地址是 193.168.1.51 D主机的 IP 地址是 193.168.1.60
E主机的 IP 地址是 193.168.1.46
共同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240
问:
(1)A,B,C,D,E 五台主机之间哪些可以直接通信?为什么?
(2)如果将以太网交换机换为以太网集线器,而保持计算机的位置不变,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吗?为什么?
答:
(1)各台计算机的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240,其二进制形式(只显示最后一个字节)为255.255.255.11110000,计算各个计算机的子网地址:A与E的子网地址为192.168.1.32,而计算机B、C、D的子网地址为192.168.1.48.则A与E可以互相通信,B、C、D可以互相通信。
(2)如果将以太网交换机换为以太网集线器,而保持计算机的位置不变,由于集线器不能分隔子网,因此这些计算机实际上都处在同一个子网中,它们之间可以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