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
C.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D.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2、.绿茶中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23个O2
B.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3、.下列关于C + O2 ==== 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
B.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C.表示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5、.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实验,下面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先加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二氧化碳
6、.不能用来区别CO、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用石灰水鉴别 C.闻气味 D.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
A.酒精、碘酒 B.生石灰、石灰水 C.氯化氢、盐酸 D.植物油、洗洁精和植物油的混匀液
8.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含碳量:钢>生铁 B.含铁量:Fe2O3>FeO C.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 D.硬度:钢>纯铁
9.以下摘录的是某些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若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C.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 D.合金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融合而成的
10.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11.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足量稀硫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C.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D.用水区分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13.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发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
19.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
14.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中,正确的是( )
A.SiO2 B.CO C.CO2 D.Na2CO3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Si>Al
D.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16.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17.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18.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银和锌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留下的金属离子是( )
A.Ag+ B.Fe2+、Ag+ C.Zn2+、Fe2+ D.Zn2+、Fe2+、Ag+
19.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 质 | 方法或试剂 |
A | 氢气和氮气 | 点燃 |
B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二氧化锰 |
C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铁 |
D | 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 盐酸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该图示有 4 种物质
C.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1:1
21.暖宝宝贴的热量来源于其中铁粉的氧化.某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导管中预先装满水),实验后从量筒中 流.入.广口瓶(容积为 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 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8%
②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必须待温度计的读数恢复 至实验前的温度时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体积
④若实验测得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导管中残留部分水没流入广 口瓶
⑤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和温度计占有了广口瓶内部分体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④⑤
2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分别取少量液体,加入肥皂水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B | 分别取少量液体,依次加入二氧化锰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C | 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
D | 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 证明该气体为氢气 |
A.A B.B C C D.D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未知) | 26 | 2 | 12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是反应物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5:4
C.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 13g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5.a、b、c 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 50℃时 a 和 b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析出 a 一定比 b 多
B.20℃时,a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10g
C.20℃时,将 10g b 放在 100g 水中得 110g 不饱和溶液
D.c 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26.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B.用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配制成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
27.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质量相等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28.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明矾
C.步骤④中常加入氯气等物质杀菌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29.相同质量的 M、N 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氢8%的盐酸反应(M、N 在生成物中均为+2 价),生成 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活泼性 N>M
B.两个反应生成 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 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30.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
A.Cu、CuO、Cu(OH)2 B.C、CO、H2CO3
C.CaO、Ca(OH)2、CaCO3 D.H2O2、H2、H2O
31.下列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u粉中含有少量Fe粉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B | Na2CO3(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CO(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D | 固体KNO3中含少量NaCl | 溶解、过滤、蒸发 |
32.比较、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方法,以下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钉在10%和20%的稀盐酸中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化铜反应,在高温时能与氧化铜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再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D | 大木桩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小木条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33.室温时,对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分别进行如下操作,不会产生白色固体的是( )
A.蒸发 B.通入少量CO2 C.加入少量CaO D.放入冰水中
34.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置a、d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氢气 B.装置b、f组合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C.装置c可用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 D.装置c、e组合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5.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CO | 点燃 |
B |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C | 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 | 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 |
D | 检验H2中混有的CH4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
3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 等质量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 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 |
项目 | A | B | C | D |
方案 | ||||
现象 | a中酚酞溶液变红 | 点燃某气体后,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a中的铁钉生锈,b中的铁钉没生锈 |
结论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铁生锈只需要与氧气接触 |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H2O2溶液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
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C.加热一定量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40.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41、一会儿可使套在玻璃管下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A.X是O2,Y是H2SO4 B.X是CO2,Y是NaOH
C.X是CO,Y是Ca(OH)2 D.X是CO2,Y是HCl
4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43.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B.Ⅱ中Fe、Al氧化均能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其进一步被氧化
C.S、P、Mg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44.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 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④焦炭充分燃烧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只有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