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计划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第一章 数与式
第1讲 实数
第2讲 代数式
第3讲 整式与分式
第1课时 整式
第2课时 因式分解
第3课时 分式
第4讲 二次根式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第1讲 方程与方程组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2课时 分式方程
第3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
第2讲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三章 函数
第1讲 函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2讲 一次函数
第3讲 反比例函数
第4讲 二次函数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
复习建议
第四章 三角形与四边形
第1讲 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2讲 三角形
第1课时 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第3讲 四边形与多边形
第1课时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五章 圆
第1讲 圆的基本性质
第2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第3讲 与圆有关的计算
第六章 图形与变换
第1讲 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第2讲 视图与投影
第3讲 尺规作图
第4讲 图形的相似
第5讲 解直角三角形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第七章 统计与概率
第1讲 统计
第2讲 概率
1、明确进度 计划性要强
本学期除去节假日,大约14周的学习时间。教师要统揽全部教材,对所复习的内容和学习时间了于指掌,根据学习任务的多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复习计划。为了便于使用,教师要制定成日历表式,以便指导的具体教学活动。
2、注重基础 突出重点
依据《课标》及中考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把握重点,从时间上、探究上、训练上和巩固上去落实。
要善于总结规律、梳理知识,将知识与方法系统化.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反思总结,完善解题步骤、提炼解题方法、弄清知识结构,在“实践与操作”、“探究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等类型的题目上,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3、“以学定教”, 达到高效性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及时总结所应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适应这样的教学策略.要认真反思自己在应用课堂教学策略时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学定教”,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借鉴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形成高效的、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要求教师要在45分钟内全面落实课程目标、高效地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减少低效和无效环节,每一个教学和学习活动都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实发生积极的变化,促进学生发展,注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抓好专题测试 搞好讲评
专题测试要与中考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完后要搞好讲评,在每次讲评中,教师应归纳出几个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结合正误辨析,进行归类讲解,并搞好跟踪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长远的解答一类题的收获,使学生解答中、低档题的能力过关。
二轮复习计划
二轮分以下 二十一个专题:
一、实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科学记数法、实数运算、平方根、立方根)
二、式(整式的概念、运算;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的概念、运算)
三、方程(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概念及解法)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五、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方程、不等式、不等式组结合问题;方案设计问题)
六、二次函数(概念、图象性质、应用)
七、统计与概率(基本概念及应用)
八、图形初步知识(平行线、相交线、角、角平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性质,投影与视图)
九、三角形(含等腰三角形)、多边形问题
一十、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
一十一、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函数)
一十二、四边形
一十三、圆的基本概念
一十四、圆的计算与证明(切线的性质、判定;与三角函数结合问题)
十五、对称、平移、旋转
十六、图表信息问题(统计图表类似、函数图象问题类似、阅读理解问题)
十八、方案设计
十九、情境应用问题
二十、图形变换
二十一、探索问题
每个模块要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形成,要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解题策略的提升,大约需要24课时。
三轮复习计划
以市6套中考模拟试题为主要材料。以其中3套为重点进行模拟训练,进行针对性的讲评、总结、补偿。大约需要1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