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诉衷情》练习集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1:03:47
文档

《诉衷情》练习集锦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字词梳理】1.“万里觅封侯”一句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2.关河: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3.梦断:__________4.“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胡未灭”中的“胡”在词中指__________。6.鬓先秋
推荐度:
导读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字词梳理】1.“万里觅封侯”一句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2.关河: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3.梦断:__________4.“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胡未灭”中的“胡”在词中指__________。6.鬓先秋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字词梳理】

1.“万里觅封侯”一句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 

2.关河: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断:__________ 

4.“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未灭”中的“胡”在词中指__________。 

6.鬓先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山”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

检测一

1.本篇是南宋         (人名)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是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词中指的是金。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州隐居,慢慢老去。

检测二

1.这首词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如“觅封侯”,暗用                      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当年从军抗敌的情景。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表明作者雄心不已,依然在前线战斗。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现作者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情感。

D、“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表现出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检测三

1.“尘暗旧貂裘”一句借用               的典故,表现了作者                                 。

2.对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陆,妖氛未扫。              B、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C、作者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作者自许自信,慷慨激昂,豪雄飞纵。

检测四

1.词的上片叙事,作者回想到的当年情景是                                                  。

2.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关切和对自己脱离的遗憾。

B、表现词人难以忍受闲居家乡、不能实现壮志的痛苦。

C、词人以天山指代抗金前线,以“沧州”指代闲居的湖边,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D、这些句子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检测五

1.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检测六

1.“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        和        ,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检测七

1.“关河梦断何处”一句的意思是                                                            。

2.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想象自己依旧在前线从军抗战。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C、“天山”代指抗金前线,而“沧州”代指词人闲居的湖边。

D、对比是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词人的情感主要是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来的。

检测八

1.这首词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2.以下对本词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由回忆当年的英雄气概起始。

B.“关河梦断……”两句中字字表达了作者对前线的关切之情。

C.“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作者晚年安逸生活的字眼。

D.整词抒发的是报国壮志难以实现的忧愤。

检测九

1.“关河”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检测十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检测十一

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

2.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检测十二

1.“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2.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检测十三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两句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B.“关河梦断“两句写诗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鬓先秋……”三句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沉痛悲愤之情。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三句写诗人退隐故乡,情感由忧愤转为豁达。

检测十四

1.“梦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转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既悲愤又深沉的。

【2010二模浦东】

词中的“天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2010二模长宁】

“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2011一模卢湾】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戍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像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现出词人知道了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应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2011一模徐汇】

“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片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2011一模金山】

“关河”在词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了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2011一模黄浦】

“关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2012一模杨浦】

词中的“天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2012一模静安】

“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的典故。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2012一模嘉定】

词中加点的“胡”一词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既悲愤又深沉的。

【2012一模崇明】

“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境。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2013一模闵行】

7.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2013一模浦东】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梦断”与“梦回吹角连营”中“梦回”的意思不相同。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描述自己不受重用的现状。

C.“胡”,本为古代对对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D.“梁州”、“关河”、“天山”、“沧州”等,均代指抗金前线。 

8. 词中与“身老”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鬓先秋(多写任何内容扣1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

【2013一模普陀】

7.“鬓先秋”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里觅封候”回忆诗人盛年时慷慨从军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表达自己勇赴国难的决心。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流露诗人的不甘和不满。

D.“心在”“身老”表达建功立业与终老家园的矛盾。

【2013一模静安】

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______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两句,抒写了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 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文档

《诉衷情》练习集锦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字词梳理】1.“万里觅封侯”一句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2.关河: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3.梦断:__________4.“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__的典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胡未灭”中的“胡”在词中指__________。6.鬓先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