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目的
1、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按照院内层级护士制度,针对科室内护士开展根据不同阶段、层次及护士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措施。
2、对护理人员培养应分阶段,多层次进行。分为专科培训、三基培训、科室培训、危重症培训。
二、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1、专科培训(附表一)
2、三基培训(附表二)
3、科室培训(附表三)
4、危重症培训(附表四)
三、组织实施
1、培训安排
1)专科培训
本科室按照层级制度,根据N0、N1、N2、N3、N4级护士的层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专科培训共分为理论培训、操作培训两部分,各级护理人员必须在本年度完成培训计划与本人层级相对应的培训项目,以做到逐步提高各层级护士的专科业务水平和素质。
2)三基培训
本科室将此培训项目安排为自学项目,在每次考核中均安排一部分三基培训内容的考题,每一季度进行一次三基培训考核。
3)科室培训
科室培训共分为两部分:业务查房、业务学习。每月按照培训计划每部分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分为两个场次,第一场次: 8:30-10:30;第二场次:16:30-18:30,此培训过期不补,科室各位护理人员应注意培训计划时间安排,不得迟到。
4)危重症培训
每周四进行两场培训,第一场次: 8:30-10:30;第二场次:16:30-18:30,因故未参加以上两场培训人员或不解之处可在周一至周五随时补课(周三下午除外),每三次课做一场小结。
2、培训纪律
1)参训人员在培训开始前10分钟到场,培训讲师应提前15分钟到场,检视现场布置,教材道具,做好音响设备调试,并对人员到场情况进行核对,最后组织监督参训人签到。
2)参训人员要遵守培训时间的规定,不迟到、不早退)。到达会议室后要自觉签到,未签到且无请假条者一律以旷课论处,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3)因故无法按规定参加培训者,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并经由本科室护士长同意后方可请假。无故不参加培训者、不参加考试者,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4)参训人员自备好学习工具,如:笔、笔记本等,并认真作好相关记录。参训时将手机关机,或将铃声关闭,参训人员不能因为自身原因干扰培训课的正常进行。
5)培训途中有问题需要提问时,可举手示意征得讲师同意后方可提出问题。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不得交头接耳,不得从事与培训无关的事情。
6)培训结束后要将桌椅归位,保持桌面整洁干净。
附表一(专科培训)
附表二
N0、N1 | N2 | N3、N4 | |
上半年 |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师)》(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篇:内科护理学;第三篇:外科护理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指导手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工作制度3.1、3.2、3.8、3.14 |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中级)》(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篇:内科护理学;第二篇:外科护理学;第七篇:医院感染护理学;第八篇:护理管理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指导手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工作制度3.1、3.2、3.8、3.14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指导手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工作制度 |
下半年 |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师)》(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篇:基础护理学;第四篇:妇产科护理学;第五篇:儿科护理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指导手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工作制度3.16、3.17、3.25、3.27、3.45 |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中级)》(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篇: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篇:儿科护理学;第五篇:社区护理学;第六篇:护理健康教育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指导手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工作制度3.16、3.17、3.25、3.27、3.45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指导手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四章:工作质量与评价标准;第五章:应急预案 |
神经创伤外科2014年护理业务查房计划 | |||
时间 | 培训内容 | 培训人 | |
1.17 |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 万淑琴 | |
1.28 | 护士仪表及语言规范 | 许 岩 | |
2.21 | 气道开放技术 | 张春雨 | |
3.21 | 手卫生 | 万淑琴 | |
4.04 | 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 于 谨 | |
5.30 | 出院患者健康宣教 | 苏 艺 | |
6.13 | 护士服务 | 曹红十 | |
6.27 | 肺部解剖及肺部听诊 | 王晓慧 | |
7.04 |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护理 | 贾晓华 | |
7.11 | 医院内血流感染预防及血管导管维护 | 孙 丹 | |
8.08 | 血液滤过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 曹 静 | |
9.19 | 皮肤管理 | 马 晶 | |
10.31 | 血液滤过抗凝方式选择及处理 | 贾 倩 | |
11.10 | 脑疝病人抢救治疗护理常规 | 隋嘉伟 | |
12.05 | 呼吸机临床应用 | 王艳娟 |
神经创伤外科2014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 | ||
时间 | 培训内容 | 培训人 |
1.24 | MEWS系统 | 曹红十 |
2.28 | 医护患沟通技巧 | 许 岩 |
3.7 | 肠内营养指南解读 | 王秀文 |
4.18 | 吸痰护理 | 孙 丹 |
5.23 | 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要点 | 王海燕 |
6.6 | 营养液选择及病人所需营养液量的计算 | 马 晶 |
6.20 | 血液滤过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孟繁莉 |
7.4 | 排痰机及咳痰机使用/气道湿化及氧疗 | 贾 倩 |
7.18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 | 王秀文 |
8.15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 贾晓华 |
9.5 | 血液滤过报警原因分析 | 曹 静 |
10.17 | 呼吸衰竭/血气分析 | 王晓慧 |
11.10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预防 | 孟繁莉 |
12.12 | 无创呼吸机应用/呼吸机日常监测与维护 | 孟繁莉 |
12.26 | 营养液输注过程中的应用 | 王艳娟 |
季度 | 周次 | 日期 | 培训内容 |
第一季度 | 第一周 | 2014.01.03 | 颅脑解剖 |
第二周 | 2014.01.16 | 监护室内环境的控制 | |
第三周 | 2014.01.09 | 营养风险及筛查工具 | |
第四周 | 2014.01.23 | 心电图基础知识及异常心电波形纠正与处理 | |
第二周 | 2014.02.13 | 肾脏功能评估 | |
第三周 | 2014.02.20 | 气道开放技术 | |
第四周 | 2014.02.27 | 血流动力学概述 | |
第一周 | 2014.03.06 | 肠内营养指南解读 | |
第二周 | 2014.03.13 | 人工气道管理 | |
第三周 | 2014.03.20 | 手卫生 | |
第四周 | 2014.03.27 | 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失衡 | |
第二季度 | 第一周 | 2014.04.03 | 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
第二周 | 2014.04.10 | 休克与血流动力学监测 | |
第三周 | 2014.04.17 | 吸痰护理 | |
第四周 | 2013.04.24 | 能量需求 | |
第一周 | 2014.05.08 | CRRT的临床基础 | |
第二周 | 2014.05.15 | 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 |
第三周 | 2014.05.22 | CRRT的临床实践 | |
第四周 | 2014.05.29 | 危重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 | |
第一周 | 2014.06.05 | 营养液选择及病人所需营养液量的计算 | |
第二周 | 2014.06.12 | 动脉血压监测临床实践 | |
第三周 | 2014.06.19 | 血液滤过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
第四周 | 2014.06.26 | 肺部解剖及肺部听诊 |
第三季度 | 第一周 | 2014.07.03 | 排痰机及咳痰机使用/气道湿化与氧疗 |
第二周 | 2014.07.10 | 医院内血流感染预防及血管导管维护 | |
第三周 | 2014.07.17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在肠外营养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 | |
第四周 | 2014.07.24 | 肠外营养支持的风险及其规避 | |
2014.07.31 |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 ||
第一周 | 2014.08.07 | 血液滤过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 |
第二周 | 2014.08.14 | 漂浮导管及肺动脉压监测、心输出量监测 | |
第三周 | 2014.08.21 |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 | |
第四周 | 2014.08.28 | VAP的预防/口腔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 |
第一周 | 2014.09.04 | 血液滤过报警原因分析 | |
第二周 | 2014.09.11 |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 |
第三周 | 2014.09.18 | 皮肤管理 | |
第四周 | 2014.09.25 | 氧供需平衡/PEEP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 |
第四季度 | 第一周 | 2014.10.09 | 胃、肠管的正确应用 |
第二周 | 2014.10.16 | 呼吸衰竭/血气分析 | |
第三周 | 2014.10.23 | 肠外营养输注/肠外营养混合配制 | |
第四周 | 2014.10.30 | 血液滤过抗凝方式选择及处理 | |
第一周 | 2014.11.06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预防 | |
第二周 | 2014.11.13 | BNP与心力衰竭 | |
第三周 | 2014.11.20 | 周围循环监测指标的评定/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 | |
第四周 | 2014.11.27 | 呼吸机的分类 | |
第一周 | 2014.12.04 | 呼吸机临床应用 | |
第二周 | 2014.12.11 | 无创呼吸机应用/呼吸机日常检测与维护 | |
第三周 | 2014.12.18 | 营养泵的正确使用 | |
第四周 | 2014.12.25 | 营养液输注过程中的应用 |
科室护士考核制度
根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和目标要求,制定考核标准,实行考核计划性。
一、专科培训考核制度
1、各层级培训内容按照层级特点及难易程度进行安排,本科室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层级护士参加本层级相应的所有专科理论与操作培训及考核。
2、每次参加培训人员需要签到,并自行完善学习笔记;培训内容要与笔记内容相符。
3、每个层级每年的专科理论、操作培训共计不应少于8次。
4、补考制度:理论成绩<90分,操作成绩<95分人员及因故未参加第一次考试者统一补考。补考通过标准:理论成绩≥95分,操作成绩≥98分。补考不合格者带岗培训一周。补考累计3次者到护理部待岗。
二、三基培训考核制度
1、本科室严格执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发布的《三基培训考核制度》。
2、本年度申报晋升上一层级的护士上半年均需参加护理部考核,此次成绩同时作为本年度护士晋升层级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
3、N0、N1、N2级(N2级工作满12年以上除外)护士上、下半年均需参加科室考核及护理部考核。
4、N2级(N2级工作满12年以上护士)、N3、N4级护士上、下半年需参加科室考核,届时护理部到临床科室进行现场抽考。
三、科室培训考核制度
1、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考核,要求全员参加,形式为理论考核,标准:理论成绩≥90分。
2、补考制度:理论成绩<90分人员统一补考。补考通过标准:理论成绩≥95。补考不合格者带岗培训一周。补考累计3次者到护理部待岗。
四、危重症培训考核制度
1、考核:每周五全员考核(时间为8:30~10:30;16:30~18:30)。合格标准:理论成绩≥90分,操作考试≥95分。
2、纪律:拉单桌考试,禁止携带任何与考试相关的资料,禁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手机静音或关机统一放在教室前面,发现抄袭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考试成绩为0分。
3、综合考核:周一、二、三操作理论跟踪考核。形式主要以随机口头提问理论知识、实践临床操作等。
4、补考制度:理论成绩<90分,操作成绩<95分人员及因故未参加第一次考试者统一补考。补考通过标准:理论成绩≥95分,操作成绩≥98分。补考不合格者带岗培训一周。补考累计3次者到护理部待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