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4.1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一课时) | 授课班级 | 高一 | 人数 | 45 | |||||
授课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 授课类型 | 新授课 | 时间 | 45′ | |||||
学情分析 | ||||||||||
教学要求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我班学生特点是: 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但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低,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 |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 ||||||||||
本章内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本节是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第一节,在整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确熟练地画出正弦函数图像,是为今后学习正弦函数性质、函数图像的变换打基础。同时本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良好题材,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探究等能力及创新意识。 |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用“描点法”画正弦函数的图像。 2.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的简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图技能。 2.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问题驱动,在质疑、交流、讨论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作图,使学生感受波形曲线的流畅美、对称美。 2.通过小组竞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 ||||||||||
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的简图。 难点:函数周期性的理解。 | ||||||||||
教具资料 | ||||||||||
教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系统,几何画板,微课视频。 | ||||||||||
教法与学法 | ||||||||||
情景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多媒体演示法。 自主学习法、体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 | ||||||||||
学习评价方法 | ||||||||||
当堂检测即时量化评价: 当堂检测,学生填写课堂评价表,每个练习的成绩都即时统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统计评价,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以往教学中很难做到的过程性评价。 | ||||||||||
教学 环节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教学 | 时间分配 | ||||||
1.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3.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4.巩固提升,小组竞赛 5.评价课堂,检验效果 6.反思小结,布置作业 | (1)函数的周期性比较难理解,让学生观看钟表运动的动画、日历星期的图片来快速建立感性认识。然后引入周期性的定义,借助诱导公式从理论上解决: 问题一:正弦函数y=sinx是周期函数吗? (2)视频演示: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认识正弦函数图像,然后提出: 问题二:怎样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 从形象感知到理性思维。 思考:如何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 学生回答:描点法:列表、描点 、连线。 问题二:用描点法作正弦函数y=sinx在 [0,2π]内的图像。 学生动手作图,利用“描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一个周期的图像,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典型作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作法:如随机取特殊点(代数法),等分取点(几何法)等等,等分取点可能出现8等分、12等分、16等分,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合作完善作图。教师利用动画展示规范的作图过程,然后利用周期性向左、右平移得到整个定义域的图像。 学生体会到代数描点法作图,易操作但不准确,几何描点法作图准确但操作复杂,能否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类比二次函数图像中的顶点, 与x轴交点,与y轴交点,观察 y=sinx ,x∈[0,2π] 的图像,起关键作用的点有哪几个?提出问题三:能否利用这几个点作正弦函数简图? 小组合作探究,作出图像。在作图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 1.两轴单位长度选取不一致,影响整体图像形状。 2.找不出五点坐标,尤其是第二个点。 3.五点用直线连接,曲线形状弯曲不对。 解决方案: 类比二次函数图像,决定图像形状的关键点是最高点,最低点,与x轴的交点,与x轴的交点要求y=0,而坐标的选取要求学生们熟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掌握了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教师强调:五点是最高点,最低点,与x轴的交点,并要求学生记住五点坐标。 为规范作图,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和微课视频展示”五点法”作图,分析讲解怎样取点,为什么取五点,学生观看体会数学曲线的光滑流畅,对称和谐之美。 紧扣本节课 “五点法”画简图这一重点,解决学生们不会找五点坐标的难点,我设计了例题:利用五点法作函数y=1+sinx,x[0, 2]上的图像。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五点法”,小组合作展开竞赛,由学生总结图像的作法,并投影展示。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设置了当堂检测: (1)作函数 y=1-sinx,x∈[0,2π]的简图。 (2)作函数 y=2sinx-1,x∈[0,2π]的简图。 学生完成检测,上交填写的课堂学习评价表: 姓名 | 分数 | 存在问题 | 教学建议 | ||||||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布置注意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书面作业:
1.用“五点法”作函数的简图。
2.用“五点法”作函数上简图。
网络作业:登录校园网平台完成课后自我检测。
探究活动:上网搜索正弦图像的几何画法。
实践调查:上网搜索物理中三角函数的应用。 |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探索交流能力。 通过动画直观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点法”画简图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图像的再认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交流的能力。 巩固应用 “五点法”。评出最优小组激发荣誉感。 评价学习过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督促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利用网络资 源,书本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 | 教师打开多媒体动画,视频演示,学生观看感知。 教师播放课件设疑, 学生作图,投影仪展示。 教师播放动画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分析讲解,利用几何画板和微课视频展示 小组竞赛,投影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教师打分 教师设疑, 学生思考,填写学案。 学生在电脑上操作。 | 5′ 8′ 15′
10′ 5′ 2′ | |||||||
板书设计 | ||||||||||
§5.6.1正弦 函数 的图 像和 性质 | 1.周期性 例题 2.描点法画正弦函数简图 练习 3.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简图 小结 | |||||||||
教学反思 | ||||||||||
本课题教学的亮点: 1. 我用问题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现知识,理论,应用一体化,符合教学要求。 2. 我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堂。 3.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更清晰,规范。 不足: 评价系统不够完善,学生动手时间不足。 我会不断创新教学,我的学生也一定会成为可用的技术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