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交流,仅供参考)
同学们:
高考的钟声即将敲响,号角即将响起!经过高三阶段系统、全面的复习,你们在英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实,复习到现在,你们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了,只要你充满信心走进考场,胜利就在向你招手。
在考试前认真反思一下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比做几道练习更重要。但愿这套英语考前指导材料能对你们有所帮助。长风破浪,直济沧海;蟾宫折桂,舍我其谁?就让我们跺掉脚上的灰尘,拍着自己坚实的胸膛,向高考宣战!预祝大家在2012年高考中超越自我,创造六月辉煌!
一.听力
英语考试的考前技巧:考生在英语考试之前听10分钟左右的英语磁带。如果没有可能就读10-15分钟左右的英语课文。这叫“英语热身”。这样考试时就可迅速进入英语思维。
1.听力:
注意重点词句
1)重视试听,熟悉朗读者的语音语调、音质、语速(不一定完全听懂)。一经开考,就能迅速自然地进入状态。
2)预览问题,大胆猜测,带着问题听。
3)听时做简单记录,如数字、地名、人名。
4)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
5)回答概括中心的题,注意重点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句(尤其是首尾句)。
6)念两遍的材料,第一遍重在听,可做简单判断,第二遍进一步判断、核查。
7)根据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判断句意。
8)比较长的对话与独白常常附了三四道题,一般是先念的先考。
补充材料
1. 放松 放松情绪和集中精力并不矛盾,过于紧张的情绪有碍考生的正常发挥;反之,放松一下情绪,比如考前的深呼吸或闭目片刻都可使考生心情平静下来,一旦开始播音,考生便很容易进入答题状态。
2. 预览 考生应充分利用播音前及中间间歇时间预览听力题的题干和选项,并对听力材料的话题内容进行预测,这是考生在听力测试中应掌握的一个重要步骤。
3. 预测
(1)听前预测
①根据题干信息进行预测 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比如:在学校,常出现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谈论内容通常为学习、考试、作业等问题;在医院,常出现医生和病人的谈话,谈论内容多为病情、治疗、健康等问题。如果我们从题干中获取了某些方面的信息,就可以预测对话的语境、人物身份及对话的大体内容。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回答询问对话发生的地点、谈话人之间的关系及各自职业的试题。
②抓住关键词进行预测 对于一些询问说话人行为状态、事件原因以及推断性的题目来说,所给选项的句子一般较长,成分也较复杂,预测语言信息较难。对这类题目可采用比较选项,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特别要注意各选项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汇,从关键词入手,对要听的内容进行预测。
(2)听中预测
①根据关联词进行预测 使用不同的关联词可导致表达的内容迥然不同。
4. 答题原则
(1)弃前保后,弃小保大 考生在听力测试中,遇到前面有听不懂的地方不必惊慌,可暂时放下此题,听好后面的内容,集中精力捕捉后面的信息。
(2)随听随记,把握信息 听力材料中的一些数字、地名或人名等细节信息仅凭大脑短时记忆是不够的,需借助笔记。记笔记应提纲挈领,只记主题句和关键词,对有把握的一些信息,不必浪费精力和时间去记,而应利用剩余的时间掠读试卷上的题干和选项。记笔记时应尽量使用缩写词和符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记笔记的速度,例如:for example(eg),watched TV(tv),in the afternoon(aft—n)等。
二.单项填空:
要瞻前顾后
从高考情况看,单项选择的覆盖面很广,它不是孤立地考查语法知识,而是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近年来其内容愈来愈贴近生活,因此我们同学除了复习考纲所列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注意归纳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熟悉所学的习惯用法,提高顺应语境的能力。
1)仔细看题干,不要只读带空格的那一句。要瞻前顾后,上挂下连,首尾呼应。
2)含两个空的题,先确定有把握的那一个。不好判断的题可采用排除法。
3)单选的重点在动词,应特别注意时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及短语动词的辨析。
4)题目是疑问句,可先变为陈述句,被动的先变为主动,省略的先还原成完整结构,均有利于判断。
5)审题时要注意情感分析、交际原则,不可死扣语法规则。
补充:
1.谨防紧邻信息的误导,避免定势思维。
2. 注意分析句子结构,确定选择方向
3.查看主宾表定-------缺啥补啥句健全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的特点
(1) 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
(2) 辨析词意,以实词为主
(3) 题材多为记叙文,且第一句不设空
完形填空的解题思路
总则: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对句子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
步骤:
(1) 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 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
(3) 瞻前顾后,先易后难,个个击破(4) 再读全文,反复检查
具体做法
(1) 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 细读第一句,因为第一句一般不挖空,是全文的窗口。
(3) 第一遍重在理解全文,可确定有把握的答案。
(4) 第二遍逐个解决时,注意后线索的现象。
(5) 答案不仅要在原句中合理,也要在全文中合理,要有全局观。
(6) 短文中的连词、代词等作用重大,不可忽略。
(7) 具体判断时可考虑动作顺序、时间关系、情感因素、同义词、反义词等问题。 (8) 重点注意名次、动词的用法、搭配与辨析
补充材料:
安徽的完形填空要求高,难度大,特别是议论说明类文体。但只要我们洞悉了出题人的心理,并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一)阅读全文,掌握大意
速读全文要一气呵成,尽管有空格,生词或不明白的地方,仍要快速读下去,不要急于看选项。一遍读不懂可以再迅速读一遍,直到明了大意(who, when, where, what),掌握梗概,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结构,时态,语态变化,情节的展开,结果的形成,然后答题。
(二)、细读全文,试选答案
1. 重视首句,把握开篇
完形填空一般无标题,首句不留空白,是完整的一句。细读此句可以判断文章体裁,预测全文大意和主旨。读懂首句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向,避免误入歧途,对理解全文起重要的作用。
2.要注意尾句的提示和总结作用
3. 掌握技巧,灵活答题
(三). 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四.阅读理解:
跳读找细节,掠读找中心
(1) 先看文章再做题,先看题再读文章,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高考时不要临时改变自己一贯熟悉的做法。
(2) 最好先大概扫一眼文章,再细读全文。遇有个别词、句不明白应大胆向前看,不要频繁回读。
(3) 注意文章标题,这是全文中心意思的体现。
(4) 借助跳读找细节,借助掠读找中心。扩大眼幅,争取一眼看三四个词。
(5) 全文中心体现的是各段之和。干扰项或是远离文章内容,或是以偏概全。段落中心常与该段首句、尾句相关。
(6) 猜测词义时,一定要回到原文中,因为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词义。事实细节确认题一定要核准原文,不可仅凭印象。
(7) 推理判断题应注意从文章作者立场出发,从短文中找答案,而不是问你作为一名中学生的看法。
2012年命题趋向:阅读材料更趋向于多样化和“原汁原味”,并追求阅读材料的真实性、实用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阅读文章贴近生活,内容新,时代感强;阅读词汇量会逐步有所加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句子长度递增,难度加大。
解题步骤可以总结为一套解题程序,也就是“三步走”,即:
第一步,快速阅读整篇文章,特别注意,绝对不可细读,学会跳读,略读。每段只要了解大意即可。(一般前面三句读懂就行)。
第二步,读题目(主要是题干),找关键词;先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是题干主谓宾的实词或者特征明显的词(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
(根据题目的关键词)读原文,找命题点;有目的地在原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先定位到原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而定位到相关句子。要注意顺序性,即题目的顺序和原文内容的顺序基本一致。
关键词的确定也有技巧:如果题目或选项中有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数字(年代、时间等)要将此定位为关键词。因为这些词有特点,在文章中很容易找到,所以很快就可以定位相应的细节,从而找到正确答案;如果题目或选项中没有明显的词,可以定位主要的名词或动词为关键词。
第三步,对照题目和命题点,选择最佳答案;常见的正确选项是对原文命题点的原文再现、同义转述或二者的结合;高档题可能还需要考生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推理或概括,但一切都要严格依照原文命题点,避免主观判断。
干扰项特点:① 部分正确,部分错误;② 是原文信息,但不是题目要求的内容,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定位到段落,若选项中出现这个范围之外其他段落的内容必错;③ 符合常识,但不是文章的内容;④ 与原句的内容极为相似,但程度上有些变动,如:将文中并非绝对化的内容绝对化,或偷梁换柱改动一些关键词;⑤ 明显不是文中信息,与文章信息不符或是相反。
五.任务型阅读
文章→抓住文章的框架及每段大意(略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细读)
表格→分析表格结构和内容,准确定位填空的要求(以时间、地点、因果对比性设题)(扫读)→捕捉信息题(查读) →组织信息题(转换信息, 正确表述)→综合概括题(归纳概括)
▲部分概括性词:
reasons, causes/results, effects, consequences/advice, suggestions, tips/measures, solutions, ways/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 benefit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differences, similarities/types, forms/purpose / aim / name, age, sex, time, cost, event…..
任务型阅读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文章提供的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与短文相关的图表,并有一定字数的。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应信息查找题)、组织信息的能力(对应信息转换题)和概括表达信息能力(对应信息归纳题)。
一、解题步骤:
一般根据题目特点,可分为以下三步:
1)略读—快速浏览抓住文章中心大意以及文章的结构(借助所给图表结构)。
2)细读—带着问题,找到文章对应点,确认题型,分析整理归纳信息并且准确表达信息。
3)复读—复读文章,反复揣摩所填之词是否符合文章内容,其拼写是否正确。
二、解题技巧:
1.信息查找题
解题关键是根据问题查找定位信息。常用方法是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关键处做标记。如:(1)5W and 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2)时间先后: first , then , after ,that , next, finally(3)因果:because , thus , lead to, cause, as a result (4)比较:similarly, differently(5)转折:but, while, however, instead, on the contrary
2.信息转换题
解题关键:是根据问题查找定位信息,加工分析并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词性转换,即练习将一种词类转换成另一种词类,主要包括动词与名词转换、形容词与副词转换、形容词与名词转换。解题方法很简单,只要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即可。
3.信息归纳题
1.解题关键是根据问题查找定位信息,找共性的东西。归纳词的特征有:概括性,在最大程度上覆盖栏内信息;针对性,量体裁衣,大小适度;醒目性,简洁。
六.书面表达:
在书面表达上拿到高档次的分数。 书面表达在评阅时遵循语言第一位(语言高级),内容第二位(要点齐全),结构第三位(文章分段)的原则,也就是说阅卷老师最注重的是语言,换句话说是亮点,根据语言使用情况,亮点的多少而定出档次,所以考生在书面表达中语言上的亮点是得高分的关键。亮点一共有四种:一、高级词汇和语法;二、修辞手法;三、有效的连词;四、名人名言或谚语。首先简单介绍亮点当中至关重要的高级语法,以及修辞手法当中的一些技巧的使用。在书面表达中老师喜欢看到的高级语法共有五种:倒装,强调,从句,主格和分词结构,以及虚拟语气。
方法一:注重文章的开始句 / 主题句、承转句和结尾句,它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lot of social problems have come into being.
2. Many of us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we can take anything from nature as we like.
3. As we all know / As is well known /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 following ways are of great help to us.
4. As an old saying goes / runs, “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5. It is said / thought / known / reported / expected / believed / …that reading increases our knowledge and broadens our mind.
以上句子可用于文章的开始或主题句,使表达简练生动,主题突出。
6. We need to live a regular life. That is to say / That is / Namely, we can keep good hours and refrain from smoking and drinking too much.
7. As a matter of fact / In fact, it is health that counts.
8. Besides / In addition, we should not forget that everyone wants a friendly and peaceful society.
9.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force(执行)laws strict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ublic also should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reducing pollution.
10. 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need of societ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
以上句子可用于文章承转句。注重语段衔接也是取得高分的杀手锏。
11. Last but not least, there is the question of adequate funding.
12. For these reasons, I think that receiving college education is wise.
13. There is no doubt/denying that education plays a big role in our life.
用于文章结论句。这种句式更能鲜明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态度和观点,给人留下一个的结局。
方法二:在整篇文章中,要特别注重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结构,如非谓语动词、主格结构、倒装句、强调句、虚拟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等。
13. Qianmen Street is a pedestrian street, but there are trolley cars to take you not only to the shops, but also to theatres and teahouses where you can experience a truly Chinese way of life.
14. What they did has brought joy to others and enriched their own lives.
15. We could do nothing but / other than wait.
16. Given a chance, I can surprise the world.
17. Television has so many advantages. It keeps us informed about the latest news, but also provides entertainment in the home.
以上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使句子显得更简洁,更高级,必定会获得阅卷老师较好的印象。
18. Then my smile should go to myself, for only in this way can I gain more confidence in smiling my troubles away and live a better life.
19. Only when w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we care more about natur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our earth.
20. Gone are the days when farmers live in the poor houses.
21. Not only should we students study hard, we also should know how to enjoy ourselves in our spare time.
倒装句有意“打破常规”,使句子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行文错落有致。
22. It was because the traffic was very heavy during the rush hour that I was late again.
强调句式的使用使得写作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行文节奏婉转流畅
23. Our headteacher treats us as if we were her own children, so all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think highly of her.
24. It’s high time (that) we did something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运用强调句式和虚拟语气的效果能化腐朽为神奇,改平淡为传神。
25. What’s exciting and interesting is that we can exchange language lessons, with you teaching me English, and me teaching you Chinese!
26. The suggestion that students should learn something practical is worth considering.
27. One advantage of playing the guitar is that it can give you a great deal of pleasure.
28. To own a colour TV set in each family, which we thought was impossible twenty years ago, now has become true.
这样的句子让人感到“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它会显得与众不同。
提示:特别注意用分词结构
在所有的高级语法中,阅卷老师最喜欢看到的是主格和分词结构,其次是剩下的几项。但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文章中使用这个最大的亮点。其实几乎所有的状语从句都可以变成主格或分词结构,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条件状语等。例如条件状语从句:If such is the case, you should apologize to her. 如何变成主格或分词结构呢?学会下面的口诀,如果你的作文中有状语从句,马上可改成主格或分词结构这个最大的亮点。
口诀:一去,二看,三改。一去:去连词;二看:看主语;三改:改分词。
If such is the case, you should apologize to her.按照这个口诀来改,第一步,去掉连词if;第二步,看前后两句话的主语,前后主语不一致,所以要改成主格;第三步,改分词,is 变成分词是being,所以最后变成Such being the case, you should apologize to her.就变成了主格。如果前后两句话主语一致,就变成分词结构,例如2005年高考书面表达中的一句话Because I am a student, I’d like to know the price for students. 改成Being a student, I’d like to know the price for students.其他想表达状语从句的时候几乎都一样。所以想表达由于,因为,如果等都写成主格或分词结构会让阅卷老师多给几分。
二、在用词准确、得体的基础上,选择较为高级的词汇,或一些熟悉词汇的较高级用法,正如一叶知秋,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想不得高分也难。
方法一:避免重复使用词汇。有时一篇作文里会多次出现某一词时,这时表达方式的变化(用不同的单词或词组表达相同的意义),使词汇运用丰富多彩,章法灵活。
29. The new railway is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 is being built )
30. The project is now well under way.
31. After 20 years the town had changed beyond recognition.
32. I’m awfully grateful to you for taking so much trouble to help me. (Thank you for…)
方法二:注重使用短语、习语来代替某些词,使得文章具有多彩性。
33.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34. 25% of my classmates hold the view that doing part-time jobs will help one gain work experience and learn more of the society. (think)
35. All work but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会变傻。
仔细审题看清要求
(1) 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
(2) 确定文章类型,如是记叙文,一般用过去时;如是说明文,主要用现在时。
(3) 看全内容要点,主要内容缺一不可。
(4) 尽量写草稿,实在没时间也要写一个简略提纲。
(5) 用你见过的句型来写,不生造中国式的英文。
(6) 写好首句尾句,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
(7) 可适当使用复杂结构和较高级的词汇, 但应以准确传达意思为第一原则。
(8)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切忌胡乱涂写。
七.考场上应注意的事项:
高考如打仗,有战略上的全局安排,也有战术上的灵活机动。在考试中,有一些策略性和技巧性问题是要掌握的,即常言说的“考试经验”。一个人的考试分数主要取决于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考试经验无疑也能对考试成绩产生很大影响。
(一) 认真涂好答题卡
英语试卷,标准化题目最多,也就意味着要往答题卡上涂的题目最多。几乎每年高考都会出现答题卡未涂完、错涂、漏涂等问题。在此,建议考生在考英语时,最好是做完一大题,就把该大题中的所有小题所选的答案涂在卡上后,再做下一大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到最后集中涂,万一时间不够,手忙脚乱导致错涂、漏涂,甚至涂不完,就得离开考场。
(二)注意书写规范。
从老师参加高考英语阅卷的经验来看,不少同学由于疏于审题,随意写就,仔细检查后,发现有诸多不妥之处,于是对原文修修补补,或在试卷上涂黑,或使用胶带,或使用涂改液,或随意连线画“地图”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成绩。
(三)考生在走进考场后,应尽快调适好应考心态,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这是临场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