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功效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具有的功效 | |
主治有特点的药物 | 桂枝 | 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表虚、表实均可) |
荆芥 |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寒表、热表均可) | |
治疗各种头痛的药物 | 羌活 | 太阳经头痛(羌活的“羌”跟“羊”的上部分一样,即为白羊) |
白芷 | 阳明经头痛(白阳),眉棱骨痛 | |
藁本 | 厥阴头痛,又称颠顶头痛(藁本-人体之根本-在头顶-即为颠顶) | |
苍耳子 | 鼻渊头痛(用耳朵来治疗鼻子) | |
细辛 | 少阴经头痛(“稀少”) | |
透疹止痒(苍耳子可止痒) | 荆芥 | 荆芥—荆棘—带刺—一般来说带刺的药物可以止痒,透疹止痒。比方说麻疹透发不畅,用带刺的荆芥“扎”一下,就透发了,也就止痒了。 |
西河柳 | 西河柳-柳条可以编成“鞭子”-“你是不是皮又痒痒了”,拿鞭子抽你-所以西河柳可以止痒,用于透疹止痒。 | |
祛风,胜湿,止痛 | 防风 | 还可解痉 |
羌活 | - | |
藁本 | - | |
白芷 | 还可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 |
西河柳 | 功效是透疹,祛风胜湿(没有止痛哦) | |
解鱼蟹毒 | 紫苏 | 行气宽中,安胎 |
生姜 |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 |
温肺化饮 | 细辛 |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属于辛温解表药 |
干姜 | 温中,回阳。属于温里药 | |
含有“姜”的药物 | 生姜 |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辛温解表药) |
干姜 | 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温里药) | |
炮姜 |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属于止血药) | |
高良姜 |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属于温里药) |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 麻黄 | 宣肺平喘 |
香薷 | 和中化湿 | |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口诀为“欣欣苍白”) | 细辛 | 温肺化饮 |
白芷 |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 |
苍耳子 | 除湿,止痒 | |
辛夷 | - | |
具有“美誉”的药物 | 香薷 | “夏月麻黄” |
生姜 | “呕家圣药”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具有的功效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薄荷 | 利咽,透疹,疏肝 |
蔓荆子 | 祛风止痛 | |
升举阳气 | 升麻 | 透疹,清热解毒 |
柴胡 | 疏肝解郁 | |
葛根 | 升阳止泻,还可透疹,生津 | |
平肝明目 | 桑叶 | 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
菊花 | 清热解毒 | |
疏肝解郁 | 薄荷 | 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
柴胡 | 升举阳气 | |
疏散风热,解毒 | 菊花 | (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
升麻 | (清热解毒),透疹,升举阳气 | |
牛蒡子 | (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消肿疗疮 | |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疗风水水肿) | 麻黄 | 宣肺平喘(辛温解表药) |
香薷 | 和中化湿(辛温解表药) | |
浮萍 | 透疹止痒(辛凉解表药) | |
透疹止痒 | 荆芥 | 止血(辛温解表药) |
蝉蜕 | 明目退翳,息风止痉(辛凉解表药) | |
浮萍 | 利水消肿(辛凉解表药) | |
透疹 | 西河柳、薄荷、牛蒡子、葛根、升麻。(苍耳子可止痒) |
明目退翳 | 蝉蜕 | 透疹止痒,息风止痉 |
木贼 | 止血 | |
疏散风热,明目 | 菊花 | (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
桑叶 | (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 |
蝉蜕 | (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 | |
木贼 | (明目退翳),止血 |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特有的功效 |
清热泻火 | 石膏 | 除烦止渴 |
知母 | 滋阴润燥 | |
除烦止呕,用于胃热呕哕 | 芦根 | 清热生津,利尿(属于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
竹茹 | 清热化痰,安胎(属于化痰药) | |
清热生津 | 芦根 | 除烦止呕,利尿 |
天花粉 | 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 |
名称相似,具有清热除烦,利尿 | 竹叶 | 生津 |
淡竹叶 | - | |
名称相似,均可清肝明目 | 决明子 | 润肠通便(属于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
石决明 | 平肝潜阳(属于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 | |
明目退翳 | 密蒙花 | 清热养肝 |
谷精草 | 疏散风热 | |
青葙子 | 清肝泻火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特有的功效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黄芩 | 止血,安胎 |
黄连 | - | |
黄柏 | 退虚热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特有的功效 |
滋阴(养阴) | 生地黄 | 清热凉血,生津,润肠(属于清热药-清热凉血药) |
熟地黄 | 补血滋阴,补精益髓(属于补虚药-补血药) | |
清热凉血,润肠 | 生地黄 | 养阴生津 |
玄参 | 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 |
清热凉血,散瘀 | 牡丹皮 | 活血,退虚热 |
赤芍 | 止痛,清肝火 | |
赤芍与白芍的对比 | 赤芍 |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属于清热药-清热凉血药) |
白芍 |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属于补虚药-补血药) | |
久病伤阴无汗(有汗)骨蒸 | 牡丹皮 | 无汗骨蒸 |
地骨皮 | 有汗骨蒸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特有的功效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金银花 | - |
连翘 | 消肿散结,利尿 | |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排脓) | 蒲公英 | 乳痈要药,(乳房没口子,所以是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
鱼腥草 | 肺痈要药,(肺有口子,所以是消痈排脓),利湿通淋 | |
败酱草 | 肠痈要药,(大肠有口子,所以是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 |
清热解毒,利咽 | 板蓝根 | 凉血(利咽) |
马勃 | (利咽)止血 |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板蓝根 | - |
大青叶 | (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 |
息风止痉 | 牛黄 | 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属于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
蝉蜕 |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属于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 |
地龙 | 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属于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 | |
蜈蚣 |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属于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 | |
羚羊角 |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属于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 | |
清热解毒,凉血 | 大青叶 | (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
板蓝根 | (凉血)利咽 | |
青黛 | (凉血)消斑,定惊 | |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 半边莲 | - |
半枝莲 | 散瘀止血 |
利水渗湿 | 土茯苓 | 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属于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
茯苓 | 健脾,安神(属于利水渗湿药) | |
猪苓 | (属于利水渗湿药) | |
活血止痛,舒筋活络 | 大血藤 |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属于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
鸡血藤 |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属于活血祛瘀药) | |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 野菊花 | - (属于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
菊花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属于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 |
清热 | 熊胆 |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属于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
龙胆 |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属于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特有的功效 |
退虚热,凉血 | 青蒿 | 解暑,截疟 |
地骨皮 | 清肺降火,生津 | |
清热 | 胡黄连 |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属于清热药-清虚热药) |
黄连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属于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 |
退热 | 银柴胡 | (退虚热),清疳热(属于清热药-清虚热药) |
柴胡 |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属于清热药-辛凉解表药) |
泻下药-攻下药的相关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有的功效 |
泻下,清热 | 大黄 |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用“硬”的方法来泻下 |
芒硝 | 软坚,回乳(外用)。用“软”的方法来泻下 | |
回乳 | 芒硝 | 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属于泻下药-攻下药) |
麦芽 | 消食和中,疏肝,回乳(炒用)(属于消食药)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有的功效 |
润肠通便 | 火麻仁 | (属于泻下药-润下药) |
郁李仁 | 利水消肿(属于泻下药-润下药) | |
决明子 | 清肝明目(属于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 |
桃仁 | 活血祛瘀,止咳平喘(属于活血祛瘀药) | |
苦杏仁 | 止咳平喘(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 | |
柏子仁 | 养心安神,止汗(属于安神药-养心安神药) | |
冬葵子 | 利水通淋,下乳(属于利水渗湿药) | |
紫苏子 |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有的功效 |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 甘遂 | - |
京大戟 | - | |
红大戟 | - | |
泻下冷积(逐饮),祛痰 | 巴豆 | (泻下)冷积,(祛痰)利咽,(逐水退肿),蚀疮去腐 |
芫花 |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外用) |
相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有的功效 |
祛风湿,解表,止痛 | 羌活 | 治疗上半身疼痛,善治太阳头痛(属于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
独活 | 治疗下半身疼痛,善治少阴头痛(属于祛风湿药) | |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 五加皮 | 利水(以皮利水) |
桑寄生 | 安胎(补虚安胎) | |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 五加皮 | 补肝肾 |
香加皮 | - | |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 蕲蛇 | - |
乌梢蛇 | - | |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 豨签草 | 清热解毒 |
臭梧桐 | - | |
祛风湿,通经络 | 络石藤 | 利水消肿 |
海风藤 | - | |
雷公藤 | (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 |
青风藤 | 利小便 | |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 雷公藤 | 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
穿山龙 | 化痰止咳 | |
杀虫 | 雷公藤 |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解毒(属于祛风湿药) |
雷丸 | 消积(属于驱虫药) | |
与“痰”有关的祛风湿药 | 威灵仙 | 消痰水,还可祛风湿,通经络,治骨鲠 |
丝瓜络 | 化痰解毒,还可祛风湿,通经络 | |
鹿街草 | 补肺止咳,还可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 | |
穿山龙 | 化痰止咳,还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
相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相同功效外,还有的功效 |
化湿,解暑 | 广藿香 | 止呕 |
佩兰 | - | |
安胎 | 紫苏 | 治疗气滞胎动证,行气安胎(属于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
砂仁 | 治疗气滞胎动证,化湿行气安胎(属于芳香化湿药) | |
桑寄生 |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补虚安胎(属于祛风湿药) | |
行气,温中 | 白豆蔻 |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属于芳香化湿药) |
草豆蔻 |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属于芳香化湿药) | |
肉豆蔻 |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属于收涩药) | |
截疟的药物 | 柴胡 |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属于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
青蒿 | 退虚热,凉血,解暑(属于清热药-清虚热药) | |
草果 |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属于芳香化湿药) |
相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有的功效 |
两个“苓”相对比,利水渗湿 | 茯苓 | 健脾,安神 |
猪苓 | - | |
利尿通淋 | 滑石 | 清解暑热,外用收湿敛疮 |
石韦 | 凉血止血,清肺止咳 | |
海金沙 | 止痛 | |
瞿麦 | 破血通经 | |
萹蓄 | 杀虫止痒 | |
地肤子 | 祛风止痒 | |
灯心草 | 清心除烦 | |
利水通淋,下乳 | 木通 | 泄热,(通经)下乳 |
通草 | (通气)下乳 | |
冬葵子 | 润肠通便(种子药物含油脂多,可润肠通便) | |
利尿通淋,清热除湿 | 金钱草 | 退黄,解毒消肿 |
广金钱草 | 退黄 | |
连钱草 |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
温里药的相关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回阳(救逆) | 附子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干姜 | 温中,温肺化饮 | |
温肺化饮 | 干姜 | 温中,回阳(属于温里药) |
细辛 |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属于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 |
各种“姜” | 干姜 | 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属于温里药) |
高良姜 |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属于温里药) | |
生姜 |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属于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 |
炮姜 |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属于止血药) | |
助阳,温通经脉 | 肉桂 |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属于温里药) |
桂枝 | 发汗解表,(助阳)化气(属于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 |
温中 | 丁香 | 温中降逆,温肾补阳 |
花椒 |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 |
小茴香 |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 |
荜茇 |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两个“皮” | 陈皮 |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
青皮 |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 |
破气,消积 | 青皮 |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
枳实 |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 |
两个“木香”,行气止痛 | 木香 | 健脾消食 |
青木香 | 解毒消肿 | |
两个“橘红”,行气宽中,燥湿化痰 | 橘红 | 发表散寒 |
化橘红 | 消食 | |
枳实和枳壳 | 枳实 |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
枳壳 |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 |
药物具备的特殊功效 | 柿蒂 | 降气止呃 |
甘松 | 开郁醒脾 | |
川楝子 | 杀虫,疗癣 |
消食药相关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消积 | 山楂 | 消肉积,还可活血散瘀 |
麦芽 | 消米面食积,还可疏肝,回乳 | |
回乳 | 麦芽 | 回乳需炒用,内服。消食和中,疏肝 |
芒硝 | 回乳需外用,泻下,软坚,清热,属于泻下药 | |
两个“芽”均可消食和中 | 麦芽 | 疏肝,回乳 |
稻芽 | 健脾开胃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杀虫,疗癣 | 苦楝皮 | 属于驱虫药 |
川楝子 | 行气止痛,属于理气药 | |
带“雷”可杀虫 | 雷公藤 |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属于祛风湿药) |
雷丸 | (杀虫),消积(属于驱虫药) |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 大蓟 | - |
小蓟 | - | |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三七 | - |
五灵脂 | 解蛇虫毒(属于活血祛瘀药) | |
蒲黄 | 利尿通淋 |
活血祛瘀药的相关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的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活血,行气,止痛 | 川芎 | 祛风 |
元胡(延胡索) | - | |
郁金 | 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湿退黄 | |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 莪术 | - |
三棱 | - | |
姜黄 | (通经)止痛 | |
活血,祛瘀 | 桃仁 | 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
红花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 牛膝 | 补肝肾,强筋骨 |
川牛膝 | 通利关节 | |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乳香 | - |
没药 | - |
(一)第18章-收涩药
收涩药的相关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生津 | 五味子 | 甘味生津,另收敛固涩,滋肾宁心 |
乌梅 | 酸可生津,另敛肺,涩肠,安蛔,止血 | |
收湿敛疮 | 赤石脂 | 粉末状,可收湿敛疮。另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
海螵蛸 |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 | |
益肾固精,补脾 | 莲子肉 | 止带,养心安神 |
芡实 | 祛湿 | |
固精缩尿 | 桑螵蛸 | 补肾助阳 |
覆盆子 | 益肾,明目 | |
金樱子 | 涩肠止泻,固崩止带 | |
止汗 | 浮小麦 | 益气,除热(止汗) |
麻黄根 | 收敛(止汗) | |
糯稻根 | (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
常山【功效】涌吐痰饮(生用),截疟(酒炒)。
记忆技巧:
(1)疟疾:青蒿、柴胡、常山。
(2)涌吐的是“痰饮”。
(3)“常山赵子龙,勇猛劫阿斗”
常山=常山,勇=涌吐痰饮,劫=截疟。
(4)常山,涌吐宜生用,截疟宜酒炒。
瓜蒂
【功效】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记忆技巧:
(1)瓜蒂是苦的,苦为寒性,涌吐的是“热毒”。
(2)外用研末吹鼻。
藜芦
【功效】涌吐风痰,杀虫疗癣。
记忆技巧:
(1)藜芦疗癣治风痰。
(2)“诸参辛芍叛藜芦”,不可与藜芦同用的药物有:沙参、人参、苦参、丹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等。干扰选项是:辛夷,辛夷是可以和藜芦同用的。
(三)第20章-杀虫燥湿止痒药
杀虫燥湿止痒药的相关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解毒,杀虫,祛痰 | 雄黄 | 截疟定惊 |
轻粉 | 逐水通便 | |
白矾 | 内服止血止泻 | |
杀虫,壮阳 | 硫黄 | 内服补火壮阳通便 |
蛇床子 | 祛风 |
截疟的药物有:雄黄、铅丹。
(四)第21章-拔毒消肿敛疮药
拔毒消肿敛疮药的相关总结
共同功效 | 相比较药物 | 除共同功效外,还含有的功效 |
收湿生肌 | 炉甘石 | 明目退翳 |
儿茶 |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活血止痛,清肺化痰 | |
清肺化痰 | 儿茶 |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活血止痛 |
硼砂 | 外用清热解毒 | |
猫爪草 |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 |
去腐 | 升药 | 拔毒(去腐) |
砒石 | 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痰平喘,截疟 | |
杀虫 | 大蒜 | 解毒,消肿,止痛 |
毛茛 | 发疱止痛,攻毒(杀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