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A. A1C13 B.Na2CO3 C.NaCl D. K2S04
在25℃101 kPa下,0.2 mol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0(1)时放出259.92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02(g)=4C02(g)+2H20(g) △H=+259.92 kJ/mol
B. 2 C2H2(g) +502 (g) = 4C02 (g)+2H20(1) △H=-259. 92 kJ/mol
C. 2C2H2(g)+502(g)=4C02(g)+2H20(l) △H=+2599.2 kJ/mol
D. 2C2H2 (g)+502 (g) = 4C02 (g)+2H2O(g) △H=-2599.2 kJ/mol
2.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 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X、Y、Z的浓度都相等
C.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K+、SO42-、OH- B.Na+、Mg2+、NO3-、Cl-
C.Na+、Cu2+、C O32-、Br- D.Na+、K+、C1-、HCO3-
5.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稀盐酸中滴加AgNO3溶液:Ag++ HC1=AgCl↓+ H+
B.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0H-+H+=H20
C.向固体BaCOa中滴加稀:BaC03+2H+=Ba2++ H2O+CO2↑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1C13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A13++40H-=— A102-+2H20
6. 2S02(g)+02(g) 2S0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0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时刻,S0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03(g)生成的
平均速率为
7.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
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A.加压
B.升温
C.加入催化剂
D.增大反应命物浓度
8.下图为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AH=—183 kJ • mol-1
B.该反应生成液态HC1比生成气态HC1释放的能量少
C.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D.1 mol HC1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吸收431 kJ的能量
9.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0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NaOH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0H-)降低
D.向水中加入AlC13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0H-)增大
10.已知在100℃下,水的离子积KW=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05 mol·L-1 的 H2S04 溶液 pH= 1
B. 0.001 mol·L-1 的 NaOH 溶液 pH=ll
C. 0. 005 mol·L-1的H2S04溶液与0.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pH为5,溶液显酸性
D.完全中和pH=3的H2S04溶液50 mL,需要PH=11的NaOH溶液50mL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12.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而含氮化合物的用途广泛,下图表示两个常见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关系:
①N2+3H2 2NH3;N2+O2 2NO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和②均为放热反应
B.升髙温度,反应①的反应速率减小
C.在常温下,利用反应①固氮和利用反应②固氮反应程度相差很大
D.在1000℃时,反应①和反应②体系中N2的浓度一定相等
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溶液中不变
14. 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 • 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 系正确的是
A. c(Na+)>c(A- )>c(H+)>c(OH-)
B. cCNa4> c(OH-)>c(A-)>c(H+)
C. c(Na+)+c(OH-) =c(A-)+c(H+)
D. c(Na+) +c(H+)=c(A-) + c(OH-)
15.右图中曲线为一定压强下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a、b、c、d四点表示不同温度、压强下
2NO(g) + O2(g) 2NO2(g)达到平衡时NO的转
化率,则压强最大的点为
A.a B.b
C.c D.d
16.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 • H20 NH4++0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①NH4C1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04固体
A.①②③⑤ B.③⑥ C.③ D.③⑤
17.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 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人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 pOH[pOH= -lgc(OH-)]与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 N 点所示溶液中 c(CH3C00-)>c(Na+)
C.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D.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8.室温下向10 mL 0.1 mol • L-1 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 • 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 C(Na+)>C(A-)>c(H+)>c(HA)
B. 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pH=7 时,c(Na+)= c(A-)+ c(HA)
D. b点所示溶液中c(A-)> c(HA)
19.测定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有一种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吸收剂,并测定其 导电性的变化(电阻愈小,电导愈大)。例如测定空气中H2S的含量,若用CuSO4 溶液吸收,可测得很大浓度范围内的H2S,但电导变化不大;若用浓溴水吸收,仅 限于低浓度范围内的H2S,但有髙灵敏度。现要兼顾吸收容量和灵敏度,用上法测得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时,应选用的最佳吸收剂是
A.Na2SO3 溶液 B.KI溶液
C.NaOH 溶液 D.H20
20.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 +2H2O (g) Si(s)+4HCl(g) △H=+Q 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d,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反应至4 min时,若HC1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 (L• 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1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 溶液恰好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9分)(1)写出H2C2O4与KMn04酸性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要测定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方便的测定方法是测定 ;
基于此,在实验时H2C2O4与KMn04初始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 : n (KMn04)≥ 。
(3)为研究温度、浓度对此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完成以下表格
编号 | 0.1 mol/L H2C2O4 溶液的体积/mL | 0.01 mol/L 酸性 KMn04 的体积/mL | 蒸馏水的体积 /mL | 温度/℃ |
① | 2 | 4 | 2 | 25 |
② | 3 | |||
③ | 50 |
一定的限度。已知该反应为:2Fe3++ 21-二 2Fe2++ I2。请完成相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可选试剂:①0.1 mol • L-1: KI溶液 ②0.1 mol。L-1 FeCl3溶液③FeCl2溶液 ④盐酸⑤KSCN溶液⑥CCl4实验步骤:
①取 5 mL 0.1 mol·L -1 KI 溶液,再滴加 5〜6 滴(约 0. 2 mL)0。1 mol • L-1 FeCl3
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分成三份。
③取其中一份,滴加试剂CCl用力振荡一段时间,CCl4层出现紫红色,说明反应生成碘。
④另取一份,滴加试剂 (填试剂序号),若现象为 ,则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为比较Fe3+和Cu2+对H20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填现象),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溶液改为Fe3+浓度相同的Fe2(S04)3溶液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i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晌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一定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填序号)。
A.收集40 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B. 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的浓度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23. (9分)将1.0 mol I2 (g)和2.4 mcl H2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某一温度下发
生反应H2(g)+ I2(g) 2HI(g) △H<0,并达平衡,12的转化率a(I2)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Ⅱ所示
(1)若改变反应条件,在某条件下a(I2)的变化如曲 线(I )所示,则该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③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2)该温度下此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3)在上图基础上画出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I2的转化率a(I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若在原平衡的基础上,保持体系温度不变,再往体系中通入1.4 mol I2(g)和0.6
mol HI(g),计算再次达到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已知最后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 (12分)常温下,向浓度为0.1 mol/L、体积为V 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用pH计测溶液的pH随盐酸的加入量而降低的滴定曲线,d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温度时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 .
(2)比较b、c、d三点时的溶瘐中,水电离 的c(OH-)大小顺序为 .
(3)滴定时,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各选项中数值保持不变的有 。
A.c(H+) •c(OH-) B.
C. D.
(4)根据以上滴定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液中N元素只存在NH4+和 NH3 • H20两种形式) .
A.点b所示溶液中:
c(NH4+)+c(H+)=c(NH3•H20)+c(OH-)
B.点 c所示溶液中:c(Cl-)=c(NH3 • H20)+c(NH4+)
C.点 d所示溶液中:C(Cl-)>C(H+)>c(NH4+)>c(OH-)
滴定中可能有:
D.c(NH3 • H2O)>c(NH4+)>c(OH-)>c(Cl-)>c(H+)
(5)滴定过程中所用盐酸的pH = ,d点之后若继续加入盐酸至图像中的e点(此时不考虑NH4+水解的影响),则e点对应的横坐标为 。
25.(10分)(1)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Cu2+,需要将其转化沉淀除去,请选择合
适沉淀剂 。己知常温下:
Cu(OH)2 KSP=2.2×10-23
CuS KSP =6.3×10-36
(2)①完成表格办1 mol/L下列离子,沉淀完全阳离子浓度为10-5 mol/L
Fe2+ | Fe3+ | Cu2+ | |
开始沉淀时pH | |||
完全沉淀时pH | 8 | 3.2 | 6.7 |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