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前苏联模式:生产─居住.
2.分级的方式: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
二.规划指标:
1.常用的住宅小区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计算方法:
容积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之和与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2.相关规定: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小区用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小区中心集中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组团集中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每块集中绿地应满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宽度不小于8米的要求
·当水面的面积超过绿地总面积的10%时,超出部分的水面面积将可能不被计入用于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
三.常见类型:
1.居住区绿地分类:社区公园-居住区级中心绿地,小游园-小区级中心绿地,组团中心 绿地,宅间绿地,私家花园,居住区公建附属绿地.
2.目前常见的工程类型:组团中心绿地,宅间绿地,私家花园(别墅),会所环境等.
3.住宅小区的几种主要形态(可能是混合的):
·多层住宅,排屋
·高层住宅
·别墅(独栋,联排)
四.主要目标:
1.使用功能:日常家居休闲,运动健身,儿童游戏,散步,聊天,打牌下棋,教育等.
2.绿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屏蔽噪音,屏蔽不利景观因素.
3.空间感受:私密或半私密,轻松,温馨,自然,舒适.
五.注意问题:
1.步行交通系统与车行交通系统的配合互补,如人车分流等概念.
2.道路结合地面停车位的灵活考虑.
3.均好性(尤其在多层住宅小区).
4.可识别性.
5.儿童安全:水体,电气设备,有毒有刺植物.
6.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及人员上下出入口(通风口)的景观处理.
7.地下室顶板上的覆土和排水.
8.电箱、管井等位置的安排和处理.
9.消防登高场地的景观处理.
10.乔木与住宅窗户的位置关系.
11.别墅私家花园绿化存在业主自由度与近期效果的矛盾.
12.绿化种植季节与楼盘开盘时间的关系.
13.建造与日常运行的经济合理性.
六.规范摘引:
·道路宽度:小区路5-8米(双向6米以上),组团路3-5米,宅间小路不小于2.5米
·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大于120米,且应设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
·场地坡度:铺装广场0.3-3%,停车场(运动场)0.2-0.5%,绿地0.5-1%
·当场地坡度超过8%时,宜采用台地式,道路也应有辅助的台阶梯步
·小区内做景观水体且没有护栏时,距离岸线2米以内的水深不超过0.7米,汀步及无护栏的桥0.5米,儿童嬉水池0.3米.
·室外地面垂直停车位最小平面尺寸2.5米×5米,通道宽度加车位深度不小于1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