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0811
组员:孟令然 钱然 乔娜娜 桑子轶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加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处于当前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自然要受到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更何况近几年来各大学一直在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过渡,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2011年工作报告:2011年GDP增长8%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针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各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抽取了50个样本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类整理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1.就业形势分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在支持下就业前景将有所改善
83%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较为乐观,占57%
2.生源地不同所产生的就业观差异
表一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与期望就业的单位统计
期望就业单位 | 总计 | |||||||
生源地 | 事业 单位 | 外资 企业 | 公务 员 | 自主 创业 | 国营 企业 | 合资 企业 | 民营 企业 | |
农村 | 13 | 5 | 3 | 1 | 2 | 3 | 1 | 28 |
城市 | 8 | 6 | 1 | 2 | 3 | 2 | 0 | 22 |
总计 | 21 | 8 | 7 | 3 | 5 | 5 | 1 | 50 |
生源地 | 毕业去向 | 总计 | |||
沿海发 达地区 | 省会 城市 | 回家乡 | 暂未考虑 | ||
农村 | 13 | 8 | 4 | 3 | 28 |
城市 | 8 | 2 | 12 | 0 | 22 |
总计 | 21 | 10 | 16 | 3 | 50 |
3.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产生的就业观差异
表三 家庭经济状况与工作期望收入
经济状况 | 期望收入(元) | ||||
1000以下 | 1000-3000 | 3000-50000 | 5000以上 | 总计 | |
较差 | 0 | 4 | 1 | 0 | 5 |
一般 | 0 | 28 | 6 | 1 | 35 |
很好 | 0 | 5 | 3 | 2 | 10 |
总计 | 0 | 33 | 12 | 5 | 50 |
三、原因分析
1.经济因素: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77.4%)都抱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对成就的期望值并不高。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矛盾尖锐,国企减员增效,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加之世界经济不景气给外资企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2.法律因素:国家劳动与保障的不完善及执行不到位
3.学校教育因素: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人数骤增,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社会提供的高层次岗位已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将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低层次岗位就业。传统的学历教育注重的是系统的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择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和心理指导方面所做的工作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少长远规划,大多是在毕业前临时加以指导,指导内容主要为就业和就业信息,而就业思想、就业素质、就业心理及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薄弱,缺少职业规划及职业生涯的设计
4.家庭因素: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承受了家庭的全部责任和期望,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在经济收入和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教育普遍优于农村学生,导致他们在择业时对工作收入的期望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调查看,经济状况好的一般期望较高。此外,家长的期望、父母的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活动及价值判断。家庭中保姆式的教育使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与适应能力,影响了择业与就业的自信
四、建议
1.社会方面:各级部门,应逐步完善相应的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通过法律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清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明确奖惩措施;在企业招聘人才方面给予性指导,在建立的就业市场,逐步实行规范的公开招聘、招考制度
2. 学校方面:学校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训机制要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加快构建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其就业观念、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培训,增强其主动就业意识和就业权益保护意识。同时,就业中心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力度,组织专为大学生的供需见面会,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3. 家庭方面: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应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在赋予独生子女家庭责任的同时,也应给予他们与责任相一致的教育,使大学生的求职期望与自身实际条件、能力相符合。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父母不能因为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如城市的家庭而降低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应当鼓励她们在择业时树立自信心,端正对就业的期望值
4个体方面::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为职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结语
总之, 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金融危机赋予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种新的视角,如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多头并进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这对于应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无疑是一个新的高度。
附录
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问卷
你好,随着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没有特别注明的只能选择一项)
学校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
1.你来自农村还是城市:
A.农村 B.城市
2.你是家里的独子吗:
A.是 B.不是
3.家里的经济状况:
A.较差 B.一般 C.良好 D.十分富裕
4.你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是:
A.国营企业 B.民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合资企业 E.公务员 F.事业单位 G.自主创业
5.你对第一份工作收入的期望值
A.1000以下 B.10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E.无所谓,有工作就好
6.面对就业难你的态度是:
A.先就业再择业 B.先择业再就业 C.期望就业形势好转 D.自主创业
10.你毕业后你觉得你会选择到哪个城市或区域去发展:
A.沿海发达地区 B.省会城市 C.回家乡发展 D.暂没考虑
7.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愿意 B.不愿意
8.当期望值与实际单位不相符,你如何看待:
A.凑合着先干着 B.不理想就不委屈自己 C.边干边找 D.暂不就业,继续求学以待发展 E.其他
9.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不超过5项):
A.专业成绩与专业技能 B.综合能力 C.学历 D.品德 E.潜力 F.学校名气 G.社会经历 H.性别 I.获奖证书 J.优秀的求职能力(简历、着装等)
10.你认为各种证书、文凭会对就业产生多大影响:
A.起决定作用 B.较大影响 C.一般 D.很小或没影响
11.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5项):
A.行业发展前景 B.施展才干 C.专业对口 D.晋升的机会 E.薪酬福利 F.工作的挑战性 G.工作环境 H.知名度 I.所在城市 J.出国机会 K.解决户口 L.工作能否与个性匹配 M.工作的保障性与稳定性 N.招聘广告的吸引力及招聘会的规模